APP下载

中国社区健身设施的适老化

2019-01-10刘永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4期
关键词:健身房老化设施

刘永强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1601)

国家统计局显示,2017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4 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岁以上人口15 831万人,占总人口11.4%;“十三五”时期我国面临着老年人口增长形势严峻,老龄政策、体系、供给和市场短板明显的严峻形势〔1〕,同时期待着“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2〕。

社区是老年人主要的生活与活动区域,健康需求是社区老年人最重要的需求之一;社区健身设施是老年人寻求身体康复、增强体质、社会融入、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保障,也是社区公共服务需求的最重要方面之一。从2005年全国百城社区问卷调查来看,政府对居民生活中最大困难的判断,“缺乏公共活动场所和公益活动设施”排第1位(83.33%);居委会将其排在居民最大困难第2位(67.01%);居民将其排在个人最大困难第4位(35.73%),仅次于收入、社保和工作,排在就医、环境和治安之前〔3〕。北京居民最缺乏的生活服务项目为运动健身和社区养老〔4〕。此外,由于社区老年人健身需求迅猛增长,社区健身设施设计规划不合理、使用管理不规范和数量质量不达标等情况,造成了供需矛盾与冲突,并逐渐演变成社会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1 我国社区健身设施基本状况

经前期文献综述〔5~7〕和现场调研得出,我国绝大部分社区都有由政府提供的健身场地或器材;健身场地和器材基本能满足社区需求,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公共健身设施使用率比较高,健身房进入小区还不太普遍;健身场地和器材使用率最高的人群是老年人,主要问题集中在缺乏专业人员指导和老化严重,更新维修不及时,使用混乱,缺乏管理,安全隐患多,健身效果不明显等。绝大部分社区充分认识到了社区健身设施的重要性,但现实状况是,大部分社区没有专人进行健身设施的管理,大部分社区相关保障经费不到位,社区对健身设施管理的认知与实际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不对称现象。社区健身器材不太适合高龄和半失能老人健身使用,原因是多方面的。

2 社区健身设施的适老化存在的问题及经验做法

课题组在对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副主任、北京市通州区梨园街道办大方居社区居委会主任、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街道办主任、宝鸡慧芳公益发展中心(社会组织)、新民路社区居委会主任及其他人员、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城街道办主任及梅花社区居委会主任、新雅街到雅瑶社区干事、新雅街日间托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新雅街道云峰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等人进行访谈后,得出如下结果。

2.1社区室外公共健身设施适老化的状况 被访者普遍反映社区公共健身设施存在“老化严重,维修保养更新不到位,安全隐患较多,面积和数量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没有专业人员负责健身指导工作;在健身设施的使用过程中不同人群之间有时发生冲突,尤其是老年人广场舞扰民现象比较普遍;社区健身器材的健身效果不显著;健身器材被私人占用的问题,等等”。有的社区负责人反映,物业、居委会和社区老年人之间存在认知和责任划分的矛盾问题,老年人希望增加健身设施,物业为了保障安全不希望安装更多的健身器材,居委会在申请健身设施时左右为难。也有社区负责人反映,物业人员专门负责健身设施的日常巡视与维护,街道有专门的组织负责维修,并且街道有专项维修经费。有的社区通过安装摄像头实现了健身设施的实时监控。有的社区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利用健身器材和场地,结合简单的康复器具,长期开展老年人健身康复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时得到了当地街道和民政部门的关注和支持。

2.2社区室内健身房适老化状况 多数被调研的社区没有配备公共室内健身房,个别社区筹建了简易的健身房,主要由简单的健身或康复器材组成,免费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深受老年人喜爱,但健身房的安全隐患也比较多。一些社区里面或周围有私人投资运营的商业健身房,健身房的消费人群主要是年轻人,而且价格比较昂贵。但老年人进入商业健身房健身和娱乐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游泳是老年人在健身房的首要健身项目,一些年轻健康的老人也越来越多地尝试器械健身。社区居委会或街道负责人认为商业健身房与老年人健身没有交叉,健身房也没有与社区居委会关于老年人健身进行任何交流与合作,但现实层面,一些老年人已经有了进入健身房进行专业健身和运动康复消费的意愿、能力和行动,这也是老年人健身发展的重要方向。

2.3社区居民自建健身设施适老化状况 社区居民自建健身设施主要出现在社区空旷边角地域,一般都有树荫遮挡,居民自发搜集来的破旧桌椅、沙发组成各式各样的麻将桌、棋牌台子等;一些老人也会为了兼顾晒太阳,在小区外马路旁就地取材搭建一些简易的娱乐场地。这些场所是白天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地区,尤其一些高龄、半自理老人也会参与其中,下班后到傍晚,是这些场地最热闹的时间,一些中年人也会加入下棋、打牌、顶牛等活动中,这种居民自建设施在每个小区基本上都有。还有一些农村社区或城乡结合部社区,依托自然资源,如树林、绿地或土地,利用废旧轮胎、皮带、沙发、桌椅、音响、木材等搭建简易的老年健身基地。从实地观察和访谈可知,这些简易原始的健身设施深受老年朋友喜爱,每天都有大量老年人聚集此处健身娱乐、休闲交流;而且吸引了很多其他社区的老年人。被采访的老年人普遍认为,与国家建设的社区健身路径相比更喜欢这种传统原始的健身设施。

3 社区健身设施适老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3.1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信息不对称、权责不明确、支持保障不充分,造成了社区健身设施适老化方面的问题与困难 社区健身设施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是由于缺乏国家或地方相关管理规定;或者是一些政策或制度,如《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办法》、《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对健身设施的明确规定和要求,落地困难;还有一些制度政策对社区健身设施的要求不够现实,缺乏必要的支持保障和监督问责,有待调整。

3.2由于意识不到位、渠道不畅通、机制不健全,社区健身设施的供给暴露出数量不足、质量不佳、方向偏移和重点不明确等问题,导致供需矛盾突出 社区健身设施适老化的服务与建设工作,在社区层面普遍存在“说起来很重要,干起来不重要,忙起来不管不要”的现象;在供给方面,存在体育局、街道、社区居委会、器材销售商、器材安装商和物业公司等多头供给、权责不明确、互相推脱、思想不统一等情况;社区健身设施的规划和建造普遍没有征求社区老年人意见,供给出现了单向性和随意性。这些直接导致了供给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健身器材和场地规划区域不合理,健身器材引入有困难,健身场地适老化不合理等问题,导致老年人的健身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3.3社区居委会缺乏对健身设施适老化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造成设施的无人问津、荒废闲置 一些社区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比较低,没有人负责此项工作,对社区健身设施的管理基本处于任其自由发展的状态,对社区老年人健身活动也较少问津,主要依靠物业公司开展一些必要活动。

3.4社会组织的专业性、服务性和可持续性成为健身设施适老化发展的关键推动力 社会组织利用健身设施介入社区老年人健身服务,在很多地区已经成为常态,因为老年人健身服务尤其是专业健身服务,必须依靠运动健身指导的专业人员介入开展才能良性运转和推进,而社会组织则主要扮演了交互平台的作用。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政府更多地行使非行政职能,尤其是服务保障方面的工作,都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社会组织进行,社区服务是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领域。社会组织良莠不齐,服务目的和出发点不尽相同,提高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能力不仅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更是实现社区老年人科学健身、健康生活的关键。一些街道或社区在承接社会组织进行老年人健身服务方面,出现了专业服务不到位、服务态度不友好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深化管理,优化监督评价和退出机制。

3.5社区健身设施适老化供需矛盾的突出问题,彰显了社区健身设施分层设置与规划的缺失及市场化、社会化和自由化三者的不匹配 社区、街道在老年人健身服务的设施理解层面不够深入,自己管理和负责的设施仅仅限制在社区公共健身设施这个范围,而老年人对健身设施的需求却是多方位、多区域和多层级的,小区的一片绿地、一块空场、几棵大树、商业健身房、文化活动中心等都是他们健身活动的场地或器材,社区健身设施分层设置与规划的缺失导致了社区健身服务设施供给的不合理。

老年人由于经济条件、身体状况、消费意识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对健身服务的需求各不相同。社区在设施的整合与统筹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市场化、社会化和自由化的多元供给。一些老年人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享受高端化、专业性、医疗性的健身服务,一些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组织专业人员、志愿者等社区群体开展健身指导与服务,一些还处于热衷自发锻炼的阶段,这些都需要社区层面统筹考虑与精准匹配。

3.6业态融合下的老年健身综合服务任务需要社区层面的充分整合及政府层面的融会贯通 社区层面的老年服务是多功能、多效果和多类型的综合服务,需要多种业态有效融合。一个老年健身活动可归为体育类、文化类、健康类、教育类等,老年人在接受健身服务时并不考虑属于哪一类,甚至也不关心哪个组织为其服务;健身设施的使用也不仅局限于老年人健身类活动,很多其他活动也会用到,相反,其他一些项目中也会有老年健身服务,可能会用到其他场地或器材。调研情况来看,以上现象在社区比较普遍。这需要社区不仅要考虑健身场地的多功能性,还要整合其他资源,如养老设施、文化设施等,在全社区层面统筹规划和安排老年人健身设施,包括健身服务项目和内容。政府层面也要统筹教育、体育、文化、民政、建委等多部门政策与项目,做到老年健身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使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有序。

3.7社区老年健身过程不断出现的群体冲突暴露出健身设施适老化的多方面不足 因健身设施使用权限之争,在不同人群之间发生的暴力冲突及广场舞扰民、侵占路权等社会问题,凸显了我国社区健身设施规划和建设的不合理、老年人运动健身技能储备不足和老年人运动健康素养的不强。

4 社区健身设施适老化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4.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专项培训和业务交流,提高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老年健身服务的认识,尤其对社区健身设施适老化服务的现实与长远意义的理解;加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等对网络信息交流、社会组织运行与管理、社区健康服务管理、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等领域的思想认识,明确监管保障机制的构建是老年健身服务成败的关键〔5〕;建立社区健身设施“大健身、大统筹、大服务”的思想观念,将老年健身有效融入社区体育、教育、文化、养老和健康服务的大环境中统筹安排;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转变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服务,尤其是老年人健康服务的传统观念,社区公共服务既不是全方位、全领域的保姆式全能政府服务,也不是管理型、选择性、指导性的完全脱离群众的高高在上的服务,加强老年健身设施的适老化服务方面的认识和理解,结合地区和社区现状,用现代化观念和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和效果。

4.2优化政策制度,监督政策执行与落地 通过实地调研、需求调查和试点研究等方法,综合统筹社区服务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度,优化有关社区老年健身服务的政策制度,提高政策的统一性、可行性和监督检查。(1)整合建委、教育、民政、卫计、体育、文化等部门有关社区老年健身服务的政策制度,明确社区健身设施建设与发展的目标、要求和策略,增强政策合力,减少政策冲突和摩擦。(2)认真修订观念和要求落后、推动与指导效果不佳、实行与落地不适宜的社区老年健身服务相关政策,及时补充符合时代特色、具有一定预见和前瞻性的政策表述,如加强社区与商业健身机构的合作共享、增加健身设施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介入老年健身服务等。(3)强化政策制度考核、监督和反馈机制,注重政策的有效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可操作性与民众认可度相结合,统一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政策的落实具有强制性,监督检查和政策评估具有统一性,而社区地域环境、经济状况和居民状况千差万别,所以政策既要强制落实兜底功效,又要推动、支持和指导社区提高社区老年健身服务质量,需要在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方面,充分征求多方意见与建议。

4.3加强社区多元组织管理,提高老年健身的全面服务能力 组建由社区居委会为核心,统筹社区内部或周边物业公司、健身房、文化交流中心、社工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医疗机构、社区老年健身团体和运动养生会所等有关老年运动健身服务的组织或个人,建立社区层面的老年健身服务组织管理与服务机构,拓展社区健身设施的范围和种类,针对设施的适老化服务作用和功效,建立全面规划、统一管理、多元供给、合理分工、互动合作、注重成效的老年健身设施适老化服务供给体系。整合多元参与的供给体系的各项要素,有效划分各要素的供给性质,加强老年健身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自由化的开发与引导,满足社区老年人不同健身层次和种类的需求,提高社区老年健身设施的全面服务能力。

4.4加强专业社会组织的培育与管理,提高社会工作者老年健身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和力度,将老年人健身服务,尤其是高龄、半失能老人健身、康复服务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重点;进一步优化社会组织承接政府服务项目的程序和机制,遴选资质健全、专业服务能力强、民众口碑好的社会组织开展社区老年健身服务项目;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训与教育,提高组织运营、管理和服务保障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和政策,在场地、项目、技术和人员方面,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各种为老服务工作;建立运动健身专业院校与社区、社会组织的互动交流机制,通过专业教育、继续培训和实践指导等多种形式,加强社会工作者老年健身服务的技能水平和活动组织能力。

4.5加强老年健身服务技术的引入、开发与推广,推进适老化健身设施的研发与应用 通过政策倾斜与项目支持等形式,鼓励老年健身专业研究团队,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和心理特点、社区老年健身的不同需求和社区现实状况,开展社区老年健身服务技术的引入、创新与改良。大力开发社区体育服务的人力资源,加强体育专业人员的引进和培训〔6〕。支撑科研单位有效吸收国外老年科学运动健身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老年人特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健身技术和服务成果。鼓励更多公司、社会组织或科研单位,推进社区健身设施的适老化研发与应用,设计适合老人健身锻炼的器械和场地;坚持老年人力量、柔韧和放松锻炼为主,注重器材锻炼强度的可调节性和锻炼过程的全面性。

4.6建立社区健身设施的分类标准,推进健身场地、器材及服务的标准化建设 根据社区健身设施适老化程度、所有权属、价格档次和功能效果,对健身设施进行有效分类,确定各类设施的适老服务范围、条件和标准,为不同需求老年人提供多样选择。研制社区健身设施准入与建设标准及适老化服务标准,推广社区老年健身服务标准化、专业化与层次化,让更多老人有机会享受有效的健身服务。

5 参考资料

1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Z〕.2017-2-2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2016-10-25.

3侯岩.中国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236-7.

4邵蓝洁.北京社区商业三步走〔N〕.北京商报,2016-11-28(5).

5刘玉.我国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解构与重塑〔J〕.体育文化导刊,2014;(2):5-8.

6颜小燕,王奇.基于人口老龄化视域:对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服务的实证性研究——以安徽省部分城市社区为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30(3):303-6.

7刘霞.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健身服务〔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9):5541-2.

猜你喜欢

健身房老化设施
民生设施非“摆设”
宇宙健身房开张了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不好意思,去健身房我也不想和你撞衫
杜绝初春老化肌
FIT最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