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作品领袖形象的建构

2019-01-09王博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共情

王博

摘要: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既要以表现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历程作为创作的不变主题,又需着力塑造出具有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以及贴近民众人格魅力的革命领袖形象。领袖形象,作为英雄形象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楷模形象的建构,是人类理想形象的具象化表现。其塑造原则,既需要展现伟人的风采,也需遵循人性。本文以近十年间观众喜爱、行业认可的多部电视作品为例,以情为切入口,以期描摹出革命历史题材电视作品立体的领袖形象。

关键词: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领袖形象;人物关系;共情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7-0099-02

叙事心理学认为,观众是在欲望的推动下观赏叙事的。一般而言,任何叙事都有最基本的元素:主体、欲望客体、反对者、辅助者。叙事伊始,观众会在潜意识中被询唤,参与叙事过程。大量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主体为领袖人物。领袖人物与普通观众的境遇落差,需要通过生活细节与情感关系的弥合,产生共情作用。从而,令观众在潜意识中被询唤。因此,改变英雄人物的符号化书写,注入情感与人性元素;单一价值尺度向多元价值纬度迈进;尊重收视规律与引领观众审美趣味,才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作品的发展方向。

一、亲情

亲情,是领袖和平民百姓共同的生命体验,也都面临着相同的中国式道德标准。领袖人物的亲情建构,是革命历史题材人物形象创作的重要元素。

(一)父母恩情

领袖人物既是民族脊梁,又是孝子贤孙。以父子关系构建孝子形象。领袖与常人的最大区别是革命分工的不同,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秉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革命者舍小家为大家。然,对于无法为重病的父亲尽孝于床前,亦无法为逝去的父亲送终,心中之痛与常人无二。革命者心怀天下,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千万家的幸福,时常会遭遇忠孝两难境遇。

電视剧《毛泽东》中,毛泽东回到家中,看着父亲瘦弱的样子,十分痛苦,表示自己以后将会做一个孝顺的好儿子。但却在给父亲端上面条之际,得知学生联合会被人砸了的消息,只得当即前去查看情况。当他知道自己父亲去世时,他十分悲伤。父亲临死以前遗嘱告诉要求毛泽东当家,毛泽东决定担任起家族的重担。

以母子关系构建领袖人性温度。母亲作为母亲角色作为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对整个家庭以及家庭中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旧式母亲,其对于家庭、子女的奉献,令母亲这一形象自带色彩。因此,相对于父亲,衰老而孱弱的母亲,更难以令人割舍。

电视剧《任弼时》中,任弼时母亲去世时,中共中央政治局正要派任弼时同志到莫斯科共产国际工作,让共产国际了解中国共产党和认识中国的抗日民族斗争。任弼时怀揣母亲病逝电文,毅然前往离家万里的莫斯科。列车启动,他将头扭向车窗外,牙关紧咬,表情凝重,热泪从眼中不停地流下,以至从眼镜框溢出,对慈母的思念和愧疚,在无言的画面中尽现。通过演员细腻的表演,将一位忠孝无法两全的儿子内心巨大的悲痛,准确的表现出来,极具感染力与视觉冲击力。

(二)纸犊之情

以为人父的家庭身份,构建领袖的父亲形象。与常人舐犊之情无二,爱子情深、望子成龙。然而,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领袖的特殊经历,使其面临与子女相隔万里,甚至终生失联,生死不明或阴阳两隔。

电视剧《换了人间》中:毛主席与女儿李讷闲谈,李讷看到父亲一边与自己说话一边将嚼茶叶,便也要品尝。结果发现又苦又涩,连忙吐掉,父亲却开怀大笑。电视剧《毛泽东》中则设置了毛主席亲自为女儿李讷扎头绳的桥段,来增加主席的温情面构建。

电视剧《任弼时》中,任弼时在苏联养病期间,终于见到了当年被迫留在苏联的小女儿任远芳。父女见面,既熟悉又陌生。任弼时用俄语与常年寄居在苏联的女儿沟通,使得女儿慢慢接纳陌生的父亲。电视剧作为积累的艺术,将父女初见时的客气、克制,经过相处积淀,到任远芳躺在父亲腿上看书时的亲昵,将父女浓厚的亲情,清晰准确地传递给了观众。第4集:任弼时得知爱子夭折,望着孩子的小衣服,慢慢地走到床边,轻轻地拿起平时逗弄孩子的拨浪鼓,凝视无语,两行热泪潸然而下。抽搐的嘴角,无声地悲痛,演员通过克制细腻的表演,生动地将一位父亲、一个真实的人、一位伟大革命者爱子之情,准确感人地呈现给观众。

二、友情

以友情塑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袖形象。兄弟情,作为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作品中的体现,既有共性,又有特性。

(一)战友部下

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战友们并肩战斗互相信任的同志情,他们一起为了中华之崛起的理想而不懈的奋斗,在无数次的险境中互相支撑着往前走,既感动着观众,也宣导了正能量,又和当下时代的观众生活息息相关。因为时代和政策,八、九十年代的年轻观众群体大多为的独生子女,对于缺失兄弟姐妹亲情的他们,友情是生命中的重要体验。战友之情成为与其产生共情作用的关键点。

电视剧《换了人间》中,任弼时顶着高烧,继续工作,不愿意休息。毛泽东得知,立即前往任弼时住处,没收了任弼时的工作文件,让其好好养病,甚至以命令的语气,让他好好休息,休息就是最好的革命,宛如兄长一般。

以上下级工作关系构建平易近人的领袖形象。领袖对待自已下属,没有官架子,平易近人,如同家人一般,在许多电视剧中,都有这样的细节设置。电视剧《换了人间》中,毛泽东想带警卫小阎一同品尝北京小吃,体验一下北京市民生活,但小阎为了主席安全,坚决不允,毛主席只得在中南海院中踱步解闷。电视剧《任弼时》通过大量桥段展现任弼时作为党内的妈妈,对部下的关照体贴入微,“实事求是”为工作原则,坚定地维护党内团结,坚决反对轻易搞“路线斗争”,全力抵制各种“左”“右”倾错误,使许多革命同志免于迫害。

(二)党外各界

与民主人士的互动展现领袖与人为善、谦虚恭谨的领袖形象。与民主人士的互动展现领袖与人为善、谦虚恭谨的形象。对待各界的民主人士和广大师生,毛泽东永远是开放包容的姿态和谦逊尊敬的态度。电视剧《换了人间》表现毛泽东以学生身份请教老先生予以指点和纠正的侧面。执弟子礼将黄任老请至双清别墅,向其讨教共产党如何才能走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真切恳请黄任老及时提醒并纠正自己的错误;亲自拜访在诗词中尽展高傲之态的清高知识分子柳亚子;在颐和园中宴请各界人士交流畅谈;与民主人士一同观看《霸王别姬》,并赞赏梅兰芳的艺术造诣和民族气节。

与百姓鱼水之情的细节构建爱民如子的领袖形象。毛泽东与老百姓之间有很多的趣事,毛泽东做事从来都是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

电视剧《毛泽东》中,毛泽东和自己的马夫老孙约定一起进入北平,还让老孙带着进城。结果老孙看到了蒋介石送来的吉普车,也有小兵说毛主席要坐着这个车离开。老孙十分黯然,自己申请调离。毛泽东得知后,愤怒地表示自己要和老孙头一起进入北平,并且也不要搞蒋介石的那一套,要和百姓如同鱼水。另一桥段中,八路军战士路遇咒骂毛泽东的卖鞋大娘,主席非但不生气,却陷入自责并找寻原因,得知是因为解放区百姓粮食和经济出现了问题,毛泽东十分忧心,即刻着手改善。

三、爱情

通过与恋人的浪漫爱情、与伴侣的相濡以沫、与革命伉俪的砥砺并肩构建有血有肉的领袖形象。在塑造领袖人物“刚”的一面的同时,展现领袖人物‘柔”的一面。丰富作品厚度,扩大收视群体。

电视剧《换了人间》中,江青突发旧疾,疼痛难忍,正在工作的毛泽东得知后十分焦急。听从周恩来建议到苏联治疗,女儿李讷陪同。江青与李讷回京,李讷径直冲进父亲书房撒娇。忙于工作未曾迎接妻女归家的毛泽东,看到妻子病愈后气色恢复,颇为高兴,一家天伦。

电视剧《雄关漫道》中,在过草地时,任弼时的夫人陈琮瑛生下女儿任远征,因为缺乏营养,任弼时就学着朱德钓鱼做汤,来给陈琮瑛补充营养,相濡以沫之情尽现。

电视剧《海棠依旧》中,周恩来在教育周秉德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时,讲述了自己和邓颖超的革命爱情。其言,革命者的伴侣必须能够经受得住革命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夫妻二人必须共同战斗。而他与邓颖超正是在相互了解的坚实基础上,具有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革命伉俪。

四、结语

自1978年在影视作品中出现具体的领袖形象以来,领袖形象的建构从一开始的“神坛上的偶像符号”,到走下神坛,具有人情味的以形写神,再到现在的形神兼备,走进入物内心世界,不断丰富立体领袖形象。

从剧作而言,矛盾、冲突是影视剧中的华彩段落,碰撞体现人物性格,极端桥段的选择、编织,动作、台词的外化得以呈现。同时,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逻辑必须遵循。尤其是革命历史题材的特殊性,更是需要大量与史实相吻合、不冲突。通过对领袖人物形象的准确塑造来展现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和文化内涵:对父母深怀感恩,无奈忠孝难两全;对亲兄弟两袖清风,清明廉洁;对子女舐犊情深却又严于管教,甚至遭受失子之痛;对战友、兄弟情深义重,肝胆相照;对部下平易近人,细心照顾;爱民如子,心怀天下;对爱人鹣蝶情深,一诺千金。既是叱咤风云的枭雄、思维敏捷的智者、谈吐幽默的慧者、铮铮铁骨的烈士,但也是一位位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与众生同的普通人。

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时至今日,影视剧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艺术成为文学、戏剧等艺术,在新技术手段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与此相应地,人们不再满足于以前那种单调、缺乏鲜明个性“高大全”的領袖影视形象,而是渴望看到立体多面、自然真实、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希望透过屏幕,感触到伟人生命的搏动、情感的跌宕、命运的浮沉。电视工作者们以其不倦的求索、不懈的努力,试图将一位位栩栩如生的、符合观众心目中理想的领袖形象穿过时空,带到观众面前,从而得到普遍认同并产生共鸣。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样《革命历史题材电视作品领袖形象建构》,项目编号:SKL-2017-1320。

猜你喜欢

共情
共鸣与共情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共情——从一则视频新闻的传播看融媒体的变与不变
共情研究的崭新领域
——积极共情
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症患者共情的影响
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
共情护理在四肢骨折伴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