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其心、 动其情、 演其活、 唱其韵—谈歌剧《二泉》中阿炳的形象塑造

2019-01-09

歌唱艺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阿炳唱段表演者

彭 青

歌剧表演是一门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是声乐演员依据剧本、音乐所规定的情境、人物的戏剧行动、人物关系来进行舞台表演,其中包括唱段、形体等外部造型表演手段的综合运用,即“一切为了塑造歌剧舞台的艺术形象。”本文将以近年新创作的民族歌剧《二泉》中阿炳这一人物表演为例,探究歌剧表演中角色塑造的表演手段,与大家交流。

一、感其心

在歌剧《二泉》中,阿炳是全剧的重要人物,也是主角,正所谓一切音乐创作中“写人、为人写”的创作主旨,可以说,阿炳的表演塑造与这部歌剧创作及首演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阿炳—一位盲人民间音乐家,要想真正抓住人物内心的灵魂,即人物心理、性格特征,并从表演者的舞台艺术行为中表现出人们心中的特定人物形象并最终让观众接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表演者应该从剧本出发、从戏出发、从人物出发,充分掌握剧本、剧情、人物及相关史实中的素材,利用自己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去走进人物的内心,让表演者自身与“创作人物成品”的思想、内心融为一体,在内心中完成对角色的“心象”塑造。戏剧“表现派”观点认为,表演者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内心里面有两个“自我”存在,即表演者“自我”与角色的“自我”。这里需要表演者处理好角色与自我的关系,要从下意识、潜意识、无意识地去感悟阿炳的内心所想、所思。例如年轻的阿炳在失明之后对生活的态度、对妻子的感情,这些都要设身处地地从当时社会、历史、生活背景中去感悟,从而获得人物舞台表演的灵感。

其次,对于表演者来说,内心“心象”的建构是极其重要的。“心象”,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种意念,即表演者完成对外在客体(阿炳)的印象。阿炳的扮演者—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在接受访谈时说,饰演阿炳这个角色是他几十年来舞台表演生涯中难度最大的,在歌剧舞台上,要从阿炳青年时期表演到老年时期,人物年龄跨度比较大,为了能够建立自己对角色的“心象”,他曾多次从北京来到无锡崇安寺、阿炳故居等阿炳曾经生活、卖艺的地方进行采风体验生活,捕捉特定社会背景下阿炳的出生及遭遇命运不公时的内心感受,然后再结合想象体验进行艺术创造,建构歌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艺术形象。正所谓,“没有体验,就没有体现。体现在外,体验在内,内外结合,相互依存”。最终,王宏伟扮演的阿炳是成功的。在唱、做、念等舞台表演行动中,我们看到了阿炳在不同时期内心、性格的变化,层次分明、形象刻画准确,演唱真实贴心、打动人心,顺利地完成了歌剧表演中客观叙事性与表演者主观抒情性的统一。歌剧表演需要表演者的内心和角色的内心融为一体,用意念来设定特定人物形象,开启真正二度创作的大门,因为人物表演是否具有生命力、感染力,关键就看表演者能否抓住并真正体会到人物形象的内心情感,完成角色形象的建构,从而迸发出舞台表演的灵性火花,这样的现场表演才具有感染力、震撼力!

二、动其情

歌剧《二泉》中阿炳的表演,情是一个内在情感线索,对于人物塑造是否形象生动、打动观众来说至关重要。情要体现在人物表演的“行动”之中。对于这部歌剧来说,为了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阿炳,笔者认为要把握好剧中人物的三个“情”。

首先,把握阿炳命运的父母情。前半部分,开场即交代了阿炳青年时在道观成长期间,因为母亲不幸离世,阿炳由养母抚养,对于亲生父亲不能相认的苦闷身世与复杂的心情,表演者要能抓住这样的人物内心情感,在表演(演唱)中表现出青年阿炳与父亲之间的复杂及矛盾的内心情感。因为在当时,私生子是非常忌讳的话题,阿炳的母亲是万不得已,才有了交代阿炳从小寄养在道观的背景。为此,第一场中与父亲的对话、二重唱等唱段中要诠释出生与养冲突产生的复杂感情。

其次,把握阿炳与彩娣之间的夫妻情。阿炳在茶楼为救卖花姑娘彩娣而遭受欺凌导致失明,最后,彩娣到处找寻阿炳,两个苦命的人相怜相惜,走到一起。在阿炳的表演中关于个人婚姻情感的表达,要能从内心深处体现出对彩娣的感情。彩娣是这部歌剧中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她是阿炳生活的拐杖,她作为一生陪伴阿炳的人,是贯穿歌剧人物之间关系的重要情感链条,表演者要充分在表演上准确诠释对彩娣的关爱、体贴等复杂的内心情感。

再次,表演者更要把握阿炳对二胡的一生钟情。二胡是这部歌剧里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可以说是阿炳这一人物的标配。这部歌剧的主旨在于歌颂阿炳的内在精神境界,在这样悲惨、不公平的社会环境下能够创作出《二泉映月》,实属不易,体现了阿炳卓尔不凡的音乐才能和面对坎坷命运时的坚强与释然。二胡是阿炳心中的最爱。他从小在父亲的指导下通晓各种乐器音律。胡琴是阿炳一生的追求,表演者要从断琴、烧琴、重新拉琴等场景规定的情境行动中表现出来,要充分挖掘青年时期阿炳失明的不幸遭遇,中年时内心对胡琴的失望、命运的无奈,转而老年之际又重新燃起对二胡的钟情,表演要层层展开,行动要步步到位。通过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贯穿人物情感的行动线索的展开,最终让阿炳形象在舞台上“立”起来,揭示歌剧《二泉》的主题思想。

三、演其活

歌剧表演一般分为排练和表演两个阶段,表演者在对人物角色的内心、性格有了充分的“心象”内化之后,接下来就要通过肢体表演、形态动作等外部表演形式刻画歌剧人物形象。歌剧表演的任务就是演员运用自己的形体、声音和情感把内心心象转换为舞台艺术形象。歌剧《二泉》中,阿炳角色塑造的成功与否与这部歌剧的首演成功有着直接的关联。王宏伟谈到在接到这个角色的表演任务时,内心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民族歌剧《二泉》是一部历史正剧,即一部“严肃歌剧”,其最大特征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展现民国时期的“江南风俗戏”。为此,王宏伟通过到阿炳曾经生活的惠山、太湖、崇安寺等地寻找人物的表演灵感,为角色储备表演素材,反复揣摩剧本、熟悉台词,直到自己完全从内心、思想到语言、情感体验,完全“化”人物为表演。

首先,表演者演活人物要从剧本的人物命运发展戏剧性中把握。阿炳的命运是曲折的,这种命运不公的曲折性赋予了阿炳特定的心理、性格等矛盾特点。表演者要时刻跟着戏剧情节走,跟着人物命运走,要从青年阿炳的桀骜不驯,突然遭遇不测,再到发现自己失明,这种一前一后的高潮、环环相扣的转折点和矛盾冲突力量的对比,要充分诠释阿炳复杂多变的情绪及性格变化,让人物思想闪耀的光芒不断地在舞台上迸发出来,让阿炳在舞台上的形象更加丰满、准确、生动。

其次,表演者要恰到好处地赋予人物表情、动作。“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有所谓手、眼、身、发、步之五法,手即手势,眼指眼神,身是身段,发指耍弄假发的功夫,步为台步。”①歌剧表演与中国戏曲有着深刻的联系,戏曲的最初萌芽可以说就是歌舞戏的表演形式,歌剧表演完全可以借鉴中国戏曲表演的程式、美学等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和演技,达到歌剧表演求真的艺术效果。如在《二泉》第四幕“断琴”一场中,这时的阿炳已经对生活、对拉琴心灰意冷,家里断粮,身体状态也非常差。为此,在舞台表演中,阿炳的一举一动、抬头举手、面部表情的细节中,表演者要真正能够体验阿炳当时的穷苦生活和身体多病的状态,必须从心理到形体、语言中去寻求表演的合理性,从体验、理解、模仿过程中创造出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此外,服饰道具等辅助对于表演也非常重要,根据人物性格化和“据史设计”的原则,阿炳造型的长袍、胡须充分达到神似的舞美要求,伴随剧情的展开,阿炳艺术形象逐渐深入人心。

四、唱其韵

歌剧是表演艺术和音乐艺术的结合,正所谓“歌之为言也”,歌剧赋予语言以音乐化,表演者如何把“案头剧”中的唱段变成耐听、耐看的“场上之曲”,则是彰显表演者声乐技巧与表现能力的综合体现。歌剧表演对于声乐演唱要求较高,阿炳的扮演者王宏伟声乐技巧高超、形象贴切、表演到位。

通常来说,咏叹调在一部歌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一般是剧中主要角色抒发内心情感、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唱段。中国民族歌剧表演最高审美历来追求神韵,要唱出老百姓爱听的唱段至关重要,即听起来有味道,当然这一点也离不开作家曲上乘的音乐创作。歌剧《二泉》中阿炳的唱段,分量很重,作曲家用当代的音乐审美最大化地提炼器乐《二泉映月》中音乐的旋律美,使得剧中大量咏叹调、重唱、合唱的旋律“平实而不落俗色,质朴而尽生雅韵”,具备可听性。可以说,这部歌剧最大的音乐特色就是体现了传统江南民歌、民乐的韵味,每首唱段都充分地运用了江南音乐素材来体现阿炳各个时期不同的心理特征。此外,《无锡景》《拔根芦柴花》等大家熟知的江南小调经过作曲家巧妙地穿插运用均达到较好的艺术表现效果。

首先,表演者对阿炳的各个咏叹唱段都从内心中传达出不同人生心态的情。如序幕中唱段《二泉的水,你来说一声》,要抓住这个唱段背景表述出阿炳对生父、生母与养父、养母的复杂心情,唱出“二泉的水,你来说一声”的音势和气韵,尤其这一唱段本是《二泉映月》动机的移植、融合创造,通过器乐化转换为声乐化旋律的韵味唱腔要熟稔在心地把握与演唱。

其次,深刻体验、把握阿炳唱段音乐的内在气质和神韵。歌剧的演唱是为人物表演服务的,在最后一幕“离世”中,阿炳的唱段《命可断,琴不可断》,音乐气势宏大,管弦乐织体丰富,“二泉”的气势贯穿到每一个音符、唱词,如二泉的水奔流直冲天际。王宏伟在气息、咬字吐字等方面演唱技术收放自如地控制,将阿炳对二泉的情与音乐的气韵融会贯通,诠释出阿炳崇高的思想修养与气韵精神。这其中“二泉”的主题动机、合唱等造成的音势乐汇反复出现,直到把全剧推向高潮,凸显了江南民间音乐独特的中国风格之神韵。

小 结

民族歌剧《二泉》是以平实的历史素材再现了阿炳坎坷的一生,它为今后民族歌剧的创作、表演提供了一个范本。歌剧表演的核心是人物表演,表演者只有在感动自己,体验到人物的真情、真心、真感之后,才可以将表演、演唱融为一体,营造“以己之心,取人之神”的美学高度,最终达到人物表演塑造情感的真实与成功。

[作者附言:本文系无锡太湖学院2019 年度高教研究课题“基于‘美声、民族、流行’多元化唱法的声乐课堂教学多维模式研究”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2019048)和2019 年度江苏省教育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基于党的思想道德建设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创作的发展与推广研究——以‘中国梦’系列歌曲为例”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JSJYDJ02103)。]

注 释

① 董健、马俊山著《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0 页。

猜你喜欢

阿炳唱段表演者
绵绵古道连天上
由《歌剧魅影》中唱段分析看音乐剧声乐演唱特征
张帮主
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技巧的培养研究
一弯新月挂半天
张帮主
瞎子阿炳
瞎子阿炳
手称扑克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