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高雅音乐走近大众的一分努力
——有感于湖南卫视《声入人心》

2019-01-09马金泉

歌唱艺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歌者高雅人心

马金泉

Impression from Super Vocal

在高等音乐院校声乐专业执教的我,很少能够坐下来欣赏综艺节目,唱多了威尔第歌剧中雄性十足的男中音作品后,更是对影视作品中那些中性且脂粉气弥漫于身、于声的小男生们拒绝心态颇强,故有意避开这些“娘少男”。但是最近,我却受身边的同事、朋友和学生的影响,破天荒地陪正在大学读声乐专业的女儿一起老老实实地收看了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声入人心》。可以说,从这档节目的定位到演唱者的选择,从出品人的定夺到编曲者的任用、电视功能的把握等,节目组的所有主创人员可谓“煞费苦心”。

高雅音乐多指西洋古典音乐,也有人称之为“严肃音乐”,我总觉得这样的称谓不妥当,如果称为“严谨音乐”不知是否更能说服人心?但西洋古典音乐在中国难以更加广泛的普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已故著名指挥家李德伦先生曾在《交响乐爱好者》上题写了“曲高和众”,为西洋古典音乐的普及奔走呼吁。文化和旅游部(前文化部)至今都在花大气力,从政策到经费层面支持着“高雅艺术进校园”。作为电视媒体的湖南卫视,他们没有把自己当作普及高雅艺术的局外人,而是广开脑洞、积极探索,积极组织财力、挖掘人才,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艺术表现手段,目的就是要拉近高雅音乐与平民百姓的距离。作为电视节目,收视率是至关重要的考核指数,总导演任洋先生说:“我们跟台里提这个‘案子’的时候,台里也特别担心收视率的问题,但我们正面看这是一个问题,反面看这是一个机会。正因为大家对它有误解,才会有电视人做它的心,如果大家都理解它,可能也不需要做……做《声入人心》不一定拿爆款,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节目,一步步地消除大众对高雅音乐的误解。也就是说,让观众一步步地适应高雅音乐。”

一、《声入人心》并非专业声乐赛事

其实,在我们“美声”圈子里,对国产歌剧、音乐剧的传播及发展前景的抱怨,如“美声唱法没有市场”“中国观众欣赏水平低”“艺术修养欠缺”等不绝于耳。但是,如何让诸如“美声”、音乐剧等声腔艺术打开市场?如何提高中国观众的水平,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欣赏者的文化素养?面对诸多现实问题,真正想办法、辟新路、做实事的人和单位可谓寥寥。在诸多困境之中,湖南卫视挺身而出,一档引领普通观众兴奋入门的“美声”、音乐剧的“导赏”节目异军突起,一夜之间火遍中国。热搜、话题点击率居高不下,瞬时成了一个现象级的节目,我为此甚是欣喜,真心愿意为它的出炉鼓与呼!正是这档节目,让高雅音乐逐渐走近大众、深入人心,我们不应该整日抱怨和者盖寡、进路艰难,而是要拿出能够让非专业群体接受这种艺术的手段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现形式。

在“美声”、音乐剧专业演唱和教学专家眼里,被选出的三十六位年轻男歌手的演唱水准并非个个都是一流,无论是演唱技术还是艺术表现力都会因各种原因不尽如人意、不够完美,毕竟他们中不少人是来自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国际及中国令人仰慕的顶尖音乐学府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在我看来,在如今这样一个多元化时代,作为一档电视节目而非竞技类的专业声乐赛事,我们应当用包容的、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毕竟每个人的音乐审美各不相同。毕竟这些歌手对于观众,尤其是对于大部分并非专业从事声乐表演或学习的电视观众而言称得上“入耳为佳,适心为快”,大多数人并不会纠结于歌手的HighC准不准、唱得是否太“撑”了等技术问题,只要其高音没破而且反复多次出现,让观众一饱耳福的目的就达到了。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在这些歌手中不少人尚年少,以其年龄段唱到现在的水平,应该说还是很不错的。这档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位不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它的意义仅在于为“美声”、音乐剧或曰高雅音乐的普及做出积极、有益、探索性的贡献。一如我在前文所说,正是有了这档节目,让求学路上迷茫的学生们看到了希望,不再纠结于是继续学习自己喜爱却有可能永无出头之日的“美声”,还是改做在中国有可能一夜成名的流行歌手,让他们看到了高雅音乐明媚的春天,而这种传播带来的正能量无疑是令人欣喜的。正是有了这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入门导赏”,中国的普通百姓可能不再觉得美声唱法、音乐剧遥不可及,以至于对这类艺术形式望而却步,让鲜少有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得以好转,相信越来越多的观众可能会因此渐渐走近并了解它。正是有了这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兴奋入门”,中国的普通百姓可能开始了解在美声唱法中仅男声就有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之分,甚至还让他们知道了“美声”歌者中也不常见的假声男高音一族。此外,这档节目颠覆了大众心目中美声唱法男歌者都是又矮又胖、头大脖子粗的大叔的传统印象,让观众明白了只有具备绝佳形象、气质和歌唱、演技、舞蹈技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剧演员的择业“残酷性”。

虽然,有人质疑《声入人心》在声乐领域的专业性;也有人认为它误导了电视观众对“美声”、对高雅音乐的认识;甚至有人认为这样的节目有伤风雅,喊出“不可将高雅艺术娱乐化”的愤怒之声;但是,我坚持认为《声入人心》是一档将高雅音乐寓教于乐的电视节目,也是古典音乐和音乐剧在普及实践中一次全新的尝试。在这一点上,我同意廖昌永教授所言:“想通过节目,让大家知道‘美声’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什么叫‘美声’……”我也十分理解总导演任洋先生制作这档节目的初衷:《声入人心》基于电视节目的形态,把“美声”作品的厚度、音乐剧作品的亲民感融为一体,让它们离中国的百姓不再遥远。

二、《声入人心》的诱惑和警示

不用说,《声入人心》的三十六名帅哥的形象、演唱、造型等,在某种程度上对当下艺考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加之其利用了电视节目先进的特效,诸如声、光、电,诸如将人物植入广告之中,镜头的远、近景切换等手段,让所有出演者更加光彩照人,给观众营造了一种可视性极强的、极具吸引力的效果。这种利用电视媒体对年轻歌者的助推,可以说要比歌者们在剧场里演出百场、千场更有出名的机会。对于正在从事或是将要从事艺术工作或学习的族群而言,“上电视”是一种极大的诱惑。我猜想,一定有人在收看《声入人心》的时候暗下决心:“我也要上电视”,或是认为“我要是上这档节目一定比他们强”。在我看来,这种诱惑倒不一定是坏事,它可能会激发更多的年轻人去努力、去拼搏。

《声入人心》还产生了一个诱惑,那就是来自国内外著名艺术院校的选手的频繁出现,会让更多的艺考生更加坚定了报考上海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乃至国际上著名音乐院校的信念。《声入人心》中那些高学历、高颜值的歌手和音乐院校著名教授、教师的登场,也足以让艺考生们眼中闪烁希望的光芒。依此而言,《声入人心》又在“引领艺考生寻找方向”这一点上,有意无意地显现了电视媒体强有力的广告效应。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很多孩子和家长不再满足于国内的声乐学习条件和环境,无论是学习美声唱法或是流行唱法的孩子,走出国门求学不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而三十六名歌手中,诸如朱利亚音乐学院4A硕士毕业生贾凡、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的洪之光、在美国纽约大学音乐剧专业攻读硕士的金圣权等,以及毕业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刘宪华的出现,一定会引起更多学习这门专业的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可能会让他们更加坚定“找一所中国的或是国际的名校”的想法。

常言道,学求深,艺求绝。在我看来,艺术学习的“深”和“绝”是相辅相成的,如此一来,无论是从业者还是刚起步的学生都要不断努力,参加节目的三十六位歌者如此。电视机前广大学习声乐艺术的年轻人也是如此。一如我在前面说过的,在专家眼里被选出的三十六位年轻歌手的演唱水准并非个个都是顶级,其中一些人在声乐艺术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完全有理由这样说,这三十六位歌手的演唱将会给广大的声乐学生,哪怕是已经从事了相关工作的专业演唱者,带来很多的思考甚至是警示。

这种“警示”,包括告诫、示意。仅就声乐艺术的学习而言,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机遇,这几项缺一难成。我是一个在声乐教学上非常执着的教师,亦离不开上述三者。在我的执教生涯中,不时会听到热心同事的提醒:“算了,你别再玩命教了,那孩子先天条件不行,又不努力,就不是这块材料……”这是对教师的警示。而另一种警示,则是告诉学生学习声乐的风险,比如进了中国乃至国外的名校就一定能成功吗?答案一定是因人而异;换言之,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成功。2018年的几次朋友聚会上,我分别见到了从意大利、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学习归来择业的年轻人。从他们诉说回国找工作的话语中,我感到他们的处境十分艰辛。毫不避讳地说,现在在国内,特别是一线城市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真是比登天还难。这个“难”,一是由于国内的艺术院团或是艺术类高等院校的编制几乎处于饱和状态;二是完成学业归国的学生们往往不愿到条件差一点的二、三线城市就业。而最关键的原因,是很多艺术海归的水准达不到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水准。所以,除了高学历,高水准的演唱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在高学历、高水准演唱的基础上还具有较好的颜值,类乎《声入人心》这样的电视综艺节目,可能根本就不是你所青睐的。作为高等音乐院校的教师,我希望年轻的孩子们一定要抓紧时间、抓住机会好好学习,真实的能力要比上一档电视综艺节目重要得多。

三、《声入人心》不是高雅音乐普及的唯一

容我说句公道话,作为电视节目的《声入人心》不可能不考虑收视率,如同高雅音乐期待更多的知音。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要求这档节目完全丢掉收视率而完全站在高雅音乐族群的立场上。实话实说,无论中外,高雅音乐圈内的“美声”歌者声色俱佳者少之又少。湖南卫视此次“踏破铁鞋”地在国内外招募到的三十六位年轻歌者,其中不乏高学历、高颜值,首播便是满堂彩,开播网评8.9分,足以说明这档节目一开始受关注的热度,而节目的影响力我想应该也是空前的。

在影响力居高不下的热度之下,我们扪心自问:还有哪家电视媒体像湖南卫视这样,为高雅音乐的普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如我在前文所说,《声入人心》不是十全十美、完全彻底的一档普及、弘扬高雅音乐的节目,犹如一集比一集深入下去的“重唱对决”“单人比拼”,以及曲目编配的出新,都令“美声”一族认为“这真的不是纯美声唱法的重唱比拼!”即使后来或多或少地选用了“美声”歌剧选段或是改编成重唱的曲目,由于担心收视率,唱上三五句便草草收场之嫌(这里我不排除某些“美声”歌手唱了稍长一些的歌剧咏叹调,收视指数突然下降的情况,对欧洲歌剧不熟悉、缺乏相应的接受基础毕竟是不争的事实)。另外,我也曾听到过认为该节目“故弄玄虚”和“简直是把艺术卖给了广告商”的议论。推己及人,当我设身处地地站在主创人员的角度来看,这些议论绝不是节目创作者事先未曾预知的,作为总导演的任洋也早有话在先,“希望通过这个节目,一步步地消除大众对高雅音乐的误解”,而这“一步步地”就不可能是大踏步地、昂首阔步地;在当下的中国,高雅音乐的推广和普及不可能一蹴而就。

受职业习惯的影响,我和我的同行们都特别想听听被选入《声入人心》节目的年轻歌者们未经粉饰的、真实的专业歌唱状态,想听听他们在国内外高等音乐院校习得的声乐作品和演唱功力。无论电视也好、声乐慕课也好,经过电声处理的人声已经让观众无法判断歌者本来的音量,甚至音质,但其歌唱的感觉还是可以听得出来。我真心希望随着《声入人心》节目的延伸,最终能制作一期《本色对决》或曰《本色亮相》,让专业和非专业的观众一起在节目的最后时刻见到这三十六名歌者中的“美声”歌者真实的歌声和实力,而无须绞尽脑汁让歌者改变属性搞“跨界”,就像郑云龙、阿云嘎等歌者从开始到结束一直在展示着他们自己专业的“本色演唱”。我们完全可以让有着显赫光环的“美声”歌者,把他们专业学习中最得心应手的曲目拿出来进行展示,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真正了解美声唱法最真实的一面。当然,这可能又会牵涉到收视率的问题,对于制作方湖南卫视实属两难。

有人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两个轮子的运转,一个是艺术,另一个是科学技术。艺术负责创造梦想,科技负责实现梦想。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变,环境鼓励着人们去尝试、去创新。“古典也流行”“古典也大众”,只要用心去做,一切皆有可能。其实,对于任何新生事物而言,争议在所难免,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很多时候,争议声较大的问题,反而为其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声入人心》不是高雅音乐普及的唯一,但从观众对这档节目的期待和热情来看、对作为古典声乐或音乐剧从业者的我们来讲,备感欣慰,同时我们也对主创团队尽其所能地普及和传播古典音乐所做的努力充满了感激。感谢作为电视媒体标杆的湖南卫视,为推动高雅音乐的普及开了一个好头。

猜你喜欢

歌者高雅人心
草原人民的歌者——记蒙古族诗人包·布仁
高雅艺术下沉,营销搅动市场
愿得一人心
张姝钰、高雅萍作品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文化惠民让高雅艺术走进百姓生活
歌者和履痕
软糯甜美 俘获人心
裸露
“反腐”过后人心能否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