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言语品质为学生语文能力持续增值

2019-01-08侯静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遇见增值语文能力

【摘要】本文论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言语品质,为学生语文能力增值的策略,以强化内容驱动增加“动力值”,习得思维方式增加“方法值”,转变学习形式增加“知能值”,聚焦核心素养增加“创造值”,让儿童与语文言语学习实现深度“遇见”。

【关键词】言语品质 语文能力 增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118-02

笔者翻阅六年级学生的语文测试卷常常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习作内容空洞、乏味。为什么学生学过这么多课文,结果却是入得“宝山”空手归?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实现其语文能力的持续增值呢?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言语品质,就如同一场美好的“遇见”,而让学生“遇见”属于自己的言语品质,就是打通学生语言障碍的壁垒,也是提高其语文能力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言语品质,从而调动学生的动力值、方法值、知能值、创造值,实现其语文学习能力的持续增值。

一、强化内容驱动,增加“动力值”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将知识难点化模糊为清晰,尊重其自身的生长点,努力为学生创造合适的语境、智力背景,从而内化自身的言语品质,增加语文能力的动力值。

(一)联系语境——落实“语意”

在写作中,学生在言意转化时不能准确把握语言的内在意蕴,使言语表现缺乏准确性。教师应当让学生学会联系语境,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语意,从而为学生言语品质的提升架设阶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二泉映月》中,“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几个短语反映阿炳的内心,学生在朗读中发现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从低沉到高昂。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联系具体的语境,谈一谈这四个短语能否调换顺序?学生从中领悟到,这四组短语正好代表阿炳不同时期的心声,进一步落实了语意训练效果。

(二)丰厚智力背景——内化“语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将看似平淡的文字放到特定的背景中,使学生的情感受到言语品质的熏染,帮助其亲近语言,这对学生发展言语能力是一个创生、增值的过程。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母亲的恩情》中有一句话:“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在“一针针一线线”的朗读指导中,笔者创设这样的阅读背景:“在古代有个习俗,给远行的人缝制衣物针脚越细密,外出的游子就能越早归来。所以,不管多晚、多累,母亲依然在灯下密密缝。此刻母亲缝的仅仅是衣服吗?母亲缝的是对孩子的牵挂、期盼和祝福,让我们用朗读表现出来。”阅读教学中,学生掌握的多少与文本关联的知识相关,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丰厚学生的阅读背景,使其身心受到感染,唤醒学生原始的情感,这样那么学生对学习有了更强的动力。

二、习得思维方式,增加“方法值”

方法值即学生学以致用的方法。言语品质具有深刻性,人能够透过言语的表层意思领悟蕴涵其中的深层含义,以及人能够表达出富含深意的语言。教师要教给学生适切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从表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迈进。

(一)咬文爵字:积淀人文底蕴

每一个汉字演变都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让学生理解和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有利于学生言语品质的发展。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课,笔者发现学生在写“逸”字时,“兔”字总是少加一点,为此,笔者挖掘文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帮助其识记。先出示甲骨文“逸”字: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中国古代的文字很像一幅画,“兔”是个象形字,你看这一点像不像兔子那短小的尾巴?所以这一点不能丢掉!接着出示“逸”的汉字演变过程:逃跑即为“逸”,这个字是会意字,兔子善跑,所以“逸”由“兔”和示动符号构成,会意为“逃逸”之“逸”。“飘逸”的“逸”字,引申为“超过一般、与众不同”。这样教学,通过挖掘易错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既有利于学生进行直观记忆,也让学生积淀了人文素养。

(二)探究写作思路:找到语言密码

1.情感是“左翼”——显“私人订制”之山,露“言语品质”之水

语文教学中常把作者的情感当作文章的“左翼”,有时“情感”比“思维”更重要。作者情感的微妙之处往往隐藏于“私人定制”的语言密码中。为了独特和新颖,许多句子陌生化,甚至读来意思有些模糊,却能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如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水》一处描写:“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像一条小溪流。”学生在阅读句子时便有了这样的疑惑:不过是一勺水,怎么会多得像一条小溪流呢?如此陌生的阅读感让学生的思维荡起了涟漪。此时,笔者要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对水来之不易的描写,通过对比朗读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当一勺水滑过肌肤,对于他们来说是快乐的无限放大。

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让学生学会凝视作者那“私人订制”的语言,情感表达方法的种子就会在他们心中开出花朵。

2.思維是“右翼”——捕捉文章构思,弥补“写作动机缺失”

语言和思维相辅相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作者的构思,这样的阅读也是一种写作思维的训练,同时解决学生“写作动机的缺失”。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理想的风筝》时,可先让学生概括文章四个小故事的标题,掌握“用故事来写人”的方法,接着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思路:如果把“讲故事”“写板书”,改写成刘老师关心同学、多才多艺行吗?学生质疑思考,懂得文中的故事都是为了表现刘老师的顽强和乐观,进而明白习作“构思”要注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可见,教师要引导学生推敲文章言语形式、谋篇布局、文章构思,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实现其言语思维有所提升,必能弥补写作动机的“缺失”。

三、转变学习形式,增加“知能值”

(一)转换身份复述:让思考变得丰富

身份不同、处境各异,学生思考的角度就会发生变化,教学中教师不妨让学生多加尝试,通过转换身份复述的方式,为语文能力的提升再添新“砖”。例如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狼和鹿》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用不同的身份:猎人、狼、鹿阐述故事的来龙去脉。学生运用文中的材料创新思考,从三种不同的角度转述故事,从而获得“目的不同,说法则大相径庭”的语文能力。

(二)转换身份对话:让情感变得丰富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不要拘泥于文中的对话,而要善于打破常规制造障碍,让学生在角色反串中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时,笔者打破常规,让学生扮演爸爸,教师饰演儿子即兴对话,让学生思考:儿子说了那么多理由,爸爸为什么还是坚持让儿子把鱼放掉呢?你喜欢这样的爸爸吗?在爸爸看来,钓鱼重要还是做人重要?学生说:“我喜欢这样的爸爸,他这样做是让儿子在放鲈鱼这件小事上学会做人,让他从小就有原则意识,等儿子长大了,遇到比大鲈鱼更大的诱惑时,能坚持原则、守住规则”。学生转换身份,设身处地站到爸爸的立场思考问题,不仅让学生对爸爸的良苦用心感同身受,化解本课的教学难点,思考也更加深入,转换身份的对话朗读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知能值”。

四、聚焦核心素养,增加“创造值”

言语品质的核心贵在推陈出新,具有独特性。建立学生的批判思维,是学习语文的目标之一,也是核心素养之一,应该让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文本,让其创造值的发展更有意义。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可以针对最后一自然段,通过科学家的最新发现改写故事结尾,先写事实,再写推测:如果推测是真的,会发生什么?怎样才能把这段话写得更具有故事性?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打破对文本的膜拜心理,以批判精神去解读文本。在对课文进行二次创作中生长言语品质,发展自己的“创造值”。

学生学过的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作文微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与语文深度遇见,提升言语品质和语文能力,让学生懂得品味言语内容和形式的秘妙,获得言语运用的规律和技巧。

【参考文献】

[1]冯洁,王晓春.試论精致语文教学中学生言语品质的基本特性[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5(7)

[2]彭峰.为学生言语品质的提升“服务”——重建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3(33)

作者简介:侯静(1983— ),女,江苏省连云港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遇见增值语文能力
国学积累:语文写作教学路径的多元探寻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二维码在物资仓库管理中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增值运作
杭州“遇见”西雅图:从“一见钟情”到“喜结良缘”
杭州“遇见”西雅图:从“一见钟情”到“喜结良缘”
善用探究性学习促使数学课堂增值研究
从“添附”论知识产权的归属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