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部主要现代汉语教材语气词部分处理的得失

2019-01-08王珏

中国大学教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语调语气现代汉语

摘 要:胡裕树、黄伯荣与廖序东、邵敬敏分别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堪称同类中的佼佼者。它们在语气词的定义、聚合系统与特征、迭用规律、上位范畴归属、成员分类和自身功能等方面的编排与表述,既有许多成功之处,也程度不等地存在着一些遗憾。本文拟对这三部主要教材的上述方面进行一些粗浅分析,以期引起编写者和使用者的注意,使现代汉语教材的质量再上层楼,再创辉煌。

关键词:现代汉语教材;语气词;得失

经过几代学者的呕心沥血和出版单位的惨淡经营,现代汉语教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呈现出空前繁荣之势①,质量也由粗转精,持续升华,渐臻佳境,为现代汉语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现代汉语语言学的发展和普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与现实作用。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始,学界也在不断对已有教材做出反思,提出批评,历经四次改革浪潮,创新教材不断涌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有关教材改革的黄钟大吕之声,可参考史有为(1987)、邵敬敏(2002)、樊中元(2015)和姜莉(2017)等众多学者的大作。本人才识学养有限,只能作瓦缶之鸣,拟就主要教材里语气词部分的编排与表述做些粗浅分析。之所以偏偏选中语气词这一小小部分作为讨论对象,主要考虑到,印欧语是非语气词语言、汉语及其方言乃至亲属语言都是语气词语言这一语言类型学大背景下的现代汉语语法学的特点。在此学术历史大背景之下,现代汉语语法学由模仿而兴起,因借鉴而发展至今,骨子里仍然深深烙有印欧语语言学传统的鲜明印记,诸如词类理论、分类依据、词类系统、词义分析等等,先天就缺少对语气词的理论关照。研究实践中表现为重视不够,持续而深入研究不够,从而导致语气词的真实面貌至今仍如雾中之花。这必然会影响到教材中语气词部分的宏观编排与具体表述。为此,本文特选择三部主要教材作为考察对象,它们是历史最悠久的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1995年版),发行量最大的黄伯荣和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2017年版),创新呼声最高的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2016年版)(下文依次简称“胡本”“黄廖本”和“邵本”)。虽然学界大都公认这三部各具特色的主要教材堪称同类中的佼佼之作,但也难免存在程度不等的遗憾。因此,对这三部教材里语气词部分的编排与表述的得失分析,可能更有代表性,也更具普遍性。

宏观上,这三部教材对语气词内容的编排,主要采用了两种模式。模式一,仅在词类或句类部分里讲解语气词。模式二,既在词类部分里讲解语气词,又在句类部分里讲解语气词。胡本属于前者,在词类部分仅对语气词一带而过,然后在复句之后设立“语气和口气”专节详加讨论语气词的语义、分类、迭用规律与模式,以及在各种句类里的应用问题。黄廖本和邵本属于后者。黄廖本在词类部分详细讲解了语气词的功能、上位分类、语法特征、迭用规律以及与同形結构助词的区别等等,又在句类部分介绍了它们和各种句类的关系。邵本在词类部分简单讲解语气词的功能和上位分类,在句类部分也略及语气词在各种句类里的使用。总体看,黄廖本对语气词的讲解最全面、最详细,胡本和邵本都很简略,邵本最简。

微观上,三家教材中语气词部分主要包括如下5个方面的内容:命名、定义、聚合系统与特征,迭用,上位范畴归属,成员分类以及自身功能。下文拟依次梳理这三部教材对这5个方面内容的编排与表述。梳理方法主要是对比,也偶参己见。

一、语气词的定义、聚合系统与特征

1.定义

语气词的定义必然涉及词类的划分依据或标准。虽然具体表述各具匠心,但这三部教材都几乎一致认为,对词进行语法分类的依据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具体到虚词,胡本认为,“虚词的不同语法功能表现在它同实词或词组的关系上边,能同哪些实词或词组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这里表示出虚词的不同类别。”(285)黄廖本表述为,“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包括虚词与什么实词结合,表示什么语法意义等。”(6)邵本没作具体表述,大概是留待教学工作者自行补充。显然,胡本所说“能同哪些实词或词组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黄廖本所说“与什么实词结合,表示什么语法意义”,措辞虽然有别,但都把虚词的分类依据分解为彼此相关的如下两个依据。依据一:与之结合或依附的实词或词组/短语类别。依据二:与实词的结合关系或虚词的语法意义。

其次,三部教材对语气词的定义可对比如下:

语气词的作用是附着在整个句子的末了,表示语气。(胡本298)

语气词的作用在于表示语气。主要用在句子的末尾,也可以用在句中主语、状语的后头。(黄廖本33)

一般用于句末,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永远黏着、后附、轻声。(邵本16)

由上引定义可知,三部教材都一致将依据二里“语气词的语法意义”落实为“语气”,而没有表述为“语气词与实词的结合关系”。这是因为,学界至今不认为或说不出语气词与所附对象之间存在什么结合关系或句法关系。这与本文无关,姑且置而不论。

最后,在不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三家都不约而同地将依据一里的“实词或词组/短语”暗中换成了“句子”,黄廖本还增加了“句中主语、状语”。换句话说,三家都一致认为,语气词附着的对象不是“实词或词组/短语”,而是“句子”或“句子成分”。显然,“句中主语、状语”的表述,似乎稍为滞后了,因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讨论得热火朝天的“话题”一词早就远远盖过了它们的势头。而且事实上,“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可以是动作者和动作的关系。但在汉语里,这种句子(即使把被动的动作也算进去,把“是”也算进去)的比例是不大的,也许比50%大不了多少。因此,在汉语里,把主语、谓语当作话题和说明来看待,较比合适。”(赵元任1979:45)

2.聚合系统

关于语气词的聚合系统,教材均采取例举方式而不是穷尽性列举。胡本例举了6个,邵本增加了“来着”与“着呢”两个,黄廖本增加了“嘛、呗、罢了、而已、也罢、也好、啦、嘞、喽、着呢”等10个。但据郭锐(2004)统计,语气词聚合系统至少有35个成员。另据王珏(2013)进一步甄别,至少包括表1所列29个。

如果将表1里的“来(着)、没(有)、就是(了)”各视为两个,则总数将多达32个。表1告诉我们,在虚词内部,相比于介词、连词和助词,语气词聚合系统具有较高封闭性,单音节语气词在语音上也表现出较高系统性。对此,教材理应介绍得更全面些,以免仅仅依据6个基本语气词而给出以偏概全的表述,从而影响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

3.语气词的特征

关于语气词的特征,黄廖本表述为,“语气词的语法特征有二。一是附着性强,能附着在全句或句中词语的后面。二是语气词常常跟句调一起共同表達语气,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如‘啊。反之,有的语气可以用多个语气词表达,内部有细微的区别,如陈述语气。”(16)邵本说语气词有3个特征,即“永远黏着、后附、轻声”。(16)比较而言,黄廖本的第二条稍显冗长,邵本给教师留下了更多空间。

21世纪以来,齐沪扬(2002)、郭锐(2004)、徐晶凝(2008)和王珏(2012)等学者先后对语气词的特点进行过专门研究,提出过一些可信度较高的结论。对此,建议教材适当吸收那些对语气词内部具有一致性、对外具有排他性”的特点。例如据《现代汉语词典》,语气词的声调并非都是轻声,而是呈现出轻重多样性,包括4种类型。一是全读本调,如“没有、也罢、不成、而已”等;二是轻重兼备,如“罢了、得了、的话、的时候”等;三是语流轻读,如“不、没”等;四是纯粹轻声,如“的、了、呢、吗、嘛、吧、呗、哈、啊、哎、哦、着呢”等。其次,即便语气词均为轻声,那也不是它的专有特征,因为结构助词和体助词都是纯粹轻声。据此,轻声显然不宜作为语气词的特征出现在教材里。

4.小结

以上仅就教材对语气词的命名、定义、聚合系统和特征的编排与表述,进行了简单梳理和分析,发现教材选用“语气词”这一术语与学界小众和社会大众选择一致,但语气词分布的表述所用术语滞后,聚合系统收词过少,特征的表述尚欠周全。

二、迭用的表述

1.迭用表述及其问题

对语气词迭用,邵本不曾涉及,胡本称之为“叠用”,黄廖本称之为“连用”。其次,两部教材都讨论了6个基本语气词在述题后的迭用,但也存在如下不同。

(1)都将基本语气词分为层次由内到外或由低到高的3类,但归类迥异。对比如表2。

(2)胡本列出4类14个迭用式(含合音形式),黄廖本例举了8个迭用式。

(3)黄廖本对迭用式里的语气词的特点逐一详加说明:“分别表示不同的语气意义,而最后一个语气词是全句语气的重点”;“连用的两三个语气词并非直接组合,而是处在句子结构的不同层次上”;“有一些连用的语气词其实是分别附着于不同的句法结构”。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两部教材对语气词迭用的表述明显存在如下不足。一是仅仅介绍了语气词在述题后迭用,而没有涉及在话题后迭用。二是述题后迭用也仅就6个或16个语气词立论,难免以偏概全,而且分类不当或归类失据。三是都依据迭用顺序而误将语气词分为先后迭用的三类,具体分类和归类也不尽妥当。

三、语气词上位范畴的表述

语气词的上位范畴归属问题,包括句法和语义的上位范畴归属。句法的上位范畴归属,三部教材都将它归入“虚词”这个上位范畴,只是各自的虚词范畴里,语气词的同类范畴成员的数目大不相同。黄廖本、邵本的虚词范畴里,语气词仅仅与介词、连词和助词同类,胡本里不仅与介词、连词、助词同类,还与叹词、拟声词同类。相比之下,黄廖本、邵本的处理略胜胡本一筹。因为,叹词永远独立充当零句,这与语气词的附着性明显构成了句法上的截然对立。其次,拟声词表示声音印象,充当各种句法成分,语义和句法功能上和语气词都构成更明显的对立。所以,胡本将它们和语气词一律视为虚词是值得商榷的。

下面拟重点讨论教材对语气词语义功能的上位范畴问题。

1.胡本的表述

胡本提出,“每个句子都带有特定的语调,表示某种语气。”“按照句子的语气,可以分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314)这可概括如右:A.语调分别表示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4种语气。其余各本的表述容或有所不同,但基本都认可这一观点。

其次,胡本还在另外两处说出了如下3句话:

语气词的作用是附着在整个句子的末了,表示语气。(298)

表达语气的主要手段是语调,其次是语气词。(376)

语气词能帮助语气的表达,同时它能在语调的基础上增加色彩。(同前)

以上3句可分别理解如下(希望没有误解原文)。

第1句可理解为,和语调一样,语气词也表示语气。这可概括如右:B.语气词表示语气。但没有说明语气词所表语气和语调所表语气有无不同以及不同在何处,因而最容易引起误解。

第2句可理解为,语调是表示语气的主要手段,语气词是次要手段。但没有交代“主要”和“次要”的具体含义。

第3句应是对第2句所作解释,即:作为次要语气手段,语气词具有双重功能,“帮助语气的表达”和“在语调的基础上增加色彩”。这可表述如右:C.帮助语气的表达+在语调的基础上增加色彩。

如果暂且不计细节,胡本的3个要点里,A与B直接冲突。因为,既然语调已经表示了语气,语气词就不应重复表示语气。其次,B与C存在矛盾,C内部也存在矛盾。因为,语气词不能既“表示语气”或“帮助语气的表达”,又表示或“增加色彩”,两者理应居其一。最后,语调所表“语气”和语气词所表或所增“色彩”之间的关系有点令人费解。

2.黄廖本的表述

黄廖本在句类部分里首先依次给出4个句类的定义或说明如下:

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97)

具有疑问句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叫疑问句。(98)

(命令、禁止,请求、劝阻)“这两类句子都用降语调,但在语气词等的运用上略有不同。(100)

感叹句一般用降语调。(101)

以上定义或说明里都包括语调要素,而语气词则是非强制性要素。因此,上述所引可理解如右:A.语调分别表示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4种语气。

其次,语气词部分里指出:“语气词的作用在于表示语气。”“语气可以分为下面四种,用一定的语气词表示。”(33)语气词所表4种语气依次是:

陈述语气:的、了、吧、呢、啊、嘛、呗、罢了(而已)、也罢、也好、啦、嘞、喽、着呢;

疑问语气:吗(么)、呢、吧、啊;

祈使语气:吧、了、啊;

感叹语气:啊。

以上表述可概括如右:B.语气词分别表示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4种语气。

黄廖本又接着说:“语气词常常跟句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33)脚注里还进一步补充说:“表达语气的手段包括四种:1.语气词,2.语调,3.副词‘难道、多等,4.句法格式,如V不V式、‘是……,还是……等。”(33)最后,在疑问句后面又补充道:“提问的手段,有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或疑问格式(“V不V”等),有时只用一种手段,有时兼用两三种。其中句调是不可或缺的。”(98)如果忽略细节,以上表述可概括如右:C.语调、语气词、语气副词、疑问代词、析取连词、句法格式都表示语气。

至此,我们为黄廖本也概括出了如上3个要点。其中,A与B彼此冲突(理由同胡本),C和A、B是包容关系,A里的语调和B里的语气词都只是C里的语气手段之一。而且,诸多语气手段里,各自的语气功能是什么及其與语调、语气词的关系如何,都没有给出明确交代。这给教学者留下发挥余地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小困惑。

3.邵本的表述

在句类部分里,邵本表述如下:

陈述句的语调平直,句尾略降。陈述句可以带语气词,也可以不带语气词,这些语气词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语气意义。(44)

是非问在结构上跟一般的陈述句相同,只要语调变为升调,或者带上疑问语气词,陈述句就变为疑问句了。……疑问语气词和升调在是非问句中二者必居其一。也就是说,疑问信息是由疑问语调或者疑问语气词承担的。既用疑问语气词又用升调,带有强调意味。”

以上表述可概括如右:A.语调表示语气。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疑问语气词和升调共现的是非问句,邵本用“强调意味”作了解释。

在词类部分里,邵本说语气词“一般用于句末,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16)这可概括如右:B.语气词分别表示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等4种语气。

由上可见,邵本A、B两个要点分别与胡本、黄廖本的A、B两个要点保持一致,其内部也存在同样的冲突。因为,“强调意味”即便对是非问句的解释也是笼统的,更难解释其他句类里语调和语气词的共现及其功能关系。

由上可知,三部教材,谁都没有说清楚语调所表“语气”和语气词所表“语气”的关系究竟如何,似乎成了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乱麻。这构成了语气词功能表述的第一根致命软肋。而这根致命软肋的源头,可清晰地追溯到学界巨擘们近百年前就已经提出的“大语气”及其“大语气词”说(赵元任1992;王力1985;吕叔湘2002),即语调、语气词,连同助动词、语气副词、叹词、疑问标记、连词等等也都被认为具有表示语气的功能。对此,三部教材均奉为圭臬,不曾越雷池一步②。因此,要想彻底摆脱语气词语义功能的上位范畴归属这一困境,当务之急是应该大胆摆脱“大语气”及其“大语气词”这个百年假设的束缚,走出其阴影。

四、语气词功能分类与归类的表述

1.语气词功能分类及其问题

胡本对语气词的分类蕴含在迭用系统里。黄廖本和邵本依据所表语气将语气词分成常见的4类,只是归类略有不同:前者将“呢”分归3类,“了”分归两类,后者仅将“呢”分归两类,“了”只归入一类。对比如表3。

如果仅就所表语气类别观察,黄廖本对语气词的分类系统还可表示为图1。

上图显示,黄廖本认为,表示陈述语气的“的/嘛/呗/罢了/而已/也罢/也好/啦/嘞/喽/着呢”和表示疑问语气的“吗”都是单功能语气词,其余都是多功能语气词。其中“了、呢”是二功能语气词,“吧”是三功能语气词,“啊”是四功能语气词。其次,除感叹语气只用“啊”兼职表示外,其余语气都由多种语气词表示。这说明,该教材虽然依据所表语气类型将语气词划分为四类,但既说不清楚它们与语气的错综关系,更没有穷尽其间关系。如至少“了”还可以用于疑问句、感叹句,“呢”还可以用于祈使句和感叹句,除“吗”外都还可以用于非是非问句,等等。

此外,为解释语气词和语气的关系,黎锦熙先生(2007:2)首先提出一对一关系,而后,吕叔湘先生(2002:258)进一步提出一对多和多对一关系。相比之下,后者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前者,但都不足以解释语气词分类系统与其所表语气系统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这构成了语气词功能表述的第二根致命软肋。

五、语气词自身功能的表述

1.语气词功能表述及其问题

首先,三部教材对语气词功能的表述,都主要针对语气词的句末用法,黄廖本(36)和邵本(17)还涉及句中用法,并且都指出:“语气词也可以出现在句中,主要用于主语后,表示停顿、提示,起显示‘话题的作用,并引起对下文的注意;也可以用在列举、举例的成分以及表示假设的成分之后。”这无疑是比较全面的。

其次,对语气词的句末用法,除涉及“语法意义”外,还涉及所表“××语气”。仅就6个所谓基本语气词的功能表述,三部教材所用元语言可分别对比如表4和表5。

表4所列表述语气词的语法意义的元语言有近20条,可从其语法单位与类别角度重新表示为表5。

由以上两表所列及其对比可知,胡本仅关注语法意义,黄廖本和邵本还关注其所表语气范畴。其次,胡本和黄廖本对语法意义的表述较为接近,邵本用语多所新创;胡本简略,黄廖本和邵本细致,邵本还将疑问语气细化为是非问和非是非问。但三家表述都程度不等地存在如下问题。

(1)彼此不一致。如黄廖本认为“了”表示陈述和祈使语气,邵本认为仅表示陈述语气;黄廖本认为“啊”表示4种语气,邵本认为仅表示3种。至于对语法意义的表述,更是各有千秋,异彩纷呈。如“吗”的功能,胡本表述为“可疑”,黄廖本表述为“疑问”,邵本表述为“疑大于信”(与“吧”的“信大于疑”对比而言)。

(2)主次功能不分,或者说不区分语气词的核心意义和在非中性语境里的用法。如胡本认为“啊”的语法意义是“增加感情色彩”,黄廖本认为是“使语气舒展,增加感情色彩”,邵本认为在疑问句里表示“惊疑”,在肯定祈使句里表示“催促的意味”,在否定祈使句里表示“强调劝阻的意味”。

(3)语法意义的分析不够深入,尤其缺少系统性。尽管三部教材对语气词的语法意义的表述多为精心锤炼之辞,但教学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不高。

(4)所用元语言的语法类别与长短不一。

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同一语气可用几个语气词,有时似乎无区别,但一般而论,实代表种种细微的区别,这些细微的区别最应该体会。”(吕叔湘2002:258)他还说:“语气词的数目不及语气的种类多,一个语气词不一定只表示一种语气。可是某一种语气却只有一个语气词能表示得恰当,换一个语气词,语气就变了。”(吕叔湘2006:85)这些“最应该体会”的“种种细微的区别”,构成了某种语气“只有一个语气词能表示得恰当”的不可替换性。进一步,这“种种细微的区别”应该是有系统性的,因为语气词“是一个封闭的子系统,应该有一定的系统性,而不应该是杂乱无章的”(胡明扬1988)。因此语气词“也必须作全面的系统研究,以便能在更高的视野来看它的表达功能”(赵元任2002:731)。换言之,语气词功能研究的最终目标就应该努力追求它们的系统性的细微区别。要实现这个最终目标,必须首先解决语气词功能表述的元语言问题。这构成了语气词功能表述的第三根致命软肋。

六、结语

回顾上文,针对三部主要现代汉语教材,我们逐一梳理了它们对语气词的命名、定义、聚合系统和特征、迭用、上位范畴、下位分类和功能等方面的编排和表述,发现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下遗憾之处:

(1)表述语气词分布的术语滞后,聚合系统收词过窄,语气词特征的表述欠周。

(2)对语气词迭用的表述仅涉及述题后迭用,且仅就少数语气词立论,难免以偏概全。

(3)对语气词上位范畴的表述,各自内部及其彼此之间都存在不当和冲突,更未能清楚解释语调和语气词及其功能的关系。

(4)依据所表语气对语气词的分类和归类都不一致。

(5)对语气词功能表述所用元语言各行其是,更缺乏系统性。

尤其是后三个方面,是语气词功能表述的3根致命软肋。这严重地影响了教材的科学性,也极大地影响了语气词教学。

此外,三部教材都不曾将语气词作为句式的构建依据,更不曾据以构建语气词句式。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陆续提出并讨论过“非疑问形式+呢”句(陆俭明1982)、“副词+语气词”句(陆俭明1983;杨德峰2017)、“NP了”句式(邢福义1984)、“NP呢”句式(李宇明1989)、“吧”字句式(邵敬敏1993)和“还NP呢”句式(郑娟曼2009;王彦杰2010)。陆俭明(1982)还提出,语气词“不只表示语气,似乎还有‘成句的作用”(黄廖本也认可陆文观点)。21世纪以来,范晓(2010,2017)提出,“句式是一种句法、语义、语用三位一体的句子结构格式”,其“结构成分或语用成分可由词语充当”,包括语气词“吗”。邵敬敏(2014)也提出,句式是“根据句子的局部特点划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尽管两位学者均未正面论及语气词句式问题,但语气词的有无不仅可以造成语气词句式与零语气词句式之间的形式与功能对立,而且语气词的异同、多寡还可以构成语气词句式内部的形式与功能对立。据此,王珏(2019)将语气词句式界定为“以述题后语气词为特征词的句式”,并依据语气结构类型系统构建出3类12种74个单语气词句式,依据述题后语气词迭用式系统构建出114个迭用语气词句式。这样一个语气词句式系统,对学界已经提出的零语气词句式系统,无疑是一个重要补充和完善,极大地丰富了普通话句式系统,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语气词语言的句式及其系统的特点。

对三部主要现代汉语教材里语气词部分的一孔之见已如前述,仅供编者诸公参考、鉴别。如蒙垂青并采择一二,自然是语气词教学之幸,也是现代汉语教材更上层楼的开始。走笔至此,需要特别郑重而公平地声明一句,这些遗憾的绝大部分都不能归咎于编者,而是语气词本体研究水平过低间接导致的。如果扩展开来,语法教材中的问题,本体研究者更难辞其咎,更应该抚躬自省:我们能为语法教材提供什么样的研究成果?最后,作为读者和旁观者,行文已经尽量避免求全责备之语。如仍有不恭之处,尚望诸君晾察苦药之心。

注释:

① 据樊中元(2015)统计,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国内编写和出版的现代汉语教材大约有193种(不包括重印或修订版等)。另据姜莉(2017),仅仅世纪之交的10年间,至少有40部现代汉语新教材问世。

② 如《辞海》对“语气”的释义是:“语气,即式,语法范畴之一,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说话人对行为动作的态度。现代汉语用语調和语气词表示各种式。”《现代汉语词典》对“语气”的释义②是“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分别的语法范畴。”

参考文献:

[1]樊中元. 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实践与理论发展[J]. 中国大学教学,2015(9).

[2]范晓. 关于句式问题——庆祝《语文研究》创刊30周年[J]. 语文研究,2010(4).

[3]范晓. 句式三题[C]//张豫峰,曹秀玲主编. 现代汉语句式研究(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语调语气现代汉语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一起来吹牛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语气不对
语气
浅谈英语语调及英语教学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朗读基本技能:语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