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审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石优20号

2019-01-08刘彦军郭进考郭家宝李彩华史占良班进福

麦类作物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冬麦区淮北抗寒性

刘彦军,郭进考,郭家宝,李彩华,史占良,班进福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41)

石优20号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从冀935-352/济南17杂交组合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北省优质组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09008号),2011年通过国家黄淮北片麦区和国家北部冬麦区跨区域双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11)。

1 品种特性

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比对照石4185晚熟0.1 d。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抗寒性好。株高77 cm左右,株型松紧适中,茎秆细实,较抗倒伏,旗叶较长。穗层整齐,穂茎节短,中后期穗色、叶色发黄,抗干热风,落黄好。穗纺锤形,顶芒,白壳, 白粒,籽粒角质。2009和2010年黄淮区试平均有效穗数每公顷为678.0万和619.5万,穗粒数33.2粒和35.7粒,千粒重38.7 g和38.4 g。

2 抗 性

国家区试2008-2011抗寒性鉴定中,叶片冻害3++级,死株率0.0%,死茎率0.4%,抗寒性1级。国家区试2009、2010抗病性鉴定中,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2008年在马兰试验站旱棚干旱条件下,平均产量4 107.9 kg·hm-2;2009在极度干旱条件下,在0水处理,平均产量为5 931.45 kg·hm-2,1水处理产量达7 582.5 kg·hm-2。

3 品质性状

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09、2010年区试混样品质检测,蛋白质含量(干基)14.02%、14.22%,湿面筋含量31.8%、31.8%,沉降值40.5、34.5 mL,吸水率61.2%、58.0%,稳定时间15.4、8.0 min,拉伸面积121.0、94.0 cm2,延伸性150、168 mm,最大抗延阻力604、408 E.U,硬度指数66.4,属强筋小麦。

4 产量表现

冀中南优质区试:2008年平均产量7 881.75 kg·hm-2,较对照8901增产9.83%,居11个参试品系第一位;2009年平均产量7 625.85 kg·hm-2,比对照藁8901增产5.57%。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838.5 kg·hm-2,比对照8901增产7.4%,增产显著,居参试品系第一位。

黄淮北片水地区试:2009年平均产量7 864.5 kg·hm-2,比对照石4185增产3.08%;2010年平均产量7 624.5 kg·hm-2,比对照石4185增产3.30%。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464.5 kg·hm-2,比对照石4185增产4.32%。

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试:2009年平均产量6 722.1 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6.72%,增产显著,增产点率100%。2010年平均产量6 526.65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7.4%,增产极显著,增产点率100%。

5 栽培技术要点

石优20号适宜于黄淮北片和国家北部冬麦区种植。播期:国家北部及冀中北冬麦区9月25日-10月5日;黄淮北片冬麦区10月5-10日。适期播种每公顷基本苗270万~300万,晚播适当加大播量,每推迟1 d增加4.5万,最多不超过450万。结合土壤耕翻,底施有机肥45~75 m3·hm-2、纯N 150 kg·hm-2、P2O5120 kg·hm-2、K2O 105 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150 kg·hm-2。根据土壤墒情浇足底墒水,适时(酌情)浇越冬水,结合追肥浇拔节水,抽穗开花后酌情浇灌浆水。播前种子包衣防地下害虫和黑穗病;小麦生长期间及时防治麦蚜、吸浆虫、白粉病等,及时防治田间杂草。后期搞好“一喷三防”。

猜你喜欢

冬麦区淮北抗寒性
矮败小麦技术体系在黄淮冬麦区南片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
TGS智能梯流干选机在淮北矿业集团的应用
西番莲不同种质资源抗寒性测定
南朝宋齐的河济淮北诸戍
明清时期徽州与淮北衣食文化之比较
基于EMS诱变的晋麦90号小麦抗寒突变体创制
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 及其聚类分析*
国内外301份小麦品种(系)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小麦栽培的特点及不同冬麦区存在的问题
不同品种大花萱草抗寒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