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哲学底蕴

2019-01-08裴秋芬

中国农业会计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乡风农村生活

裴秋芬

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安排。2018年1月,中国办联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即2018年中央1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的序幕正式拉开。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直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为总抓手,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在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9年2月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即2019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工作,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就“三农”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提出了若干具体意见,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上述内容表明,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国人已经意识到落后萧条的乡村将会成为制约城市现代化快速发展的短板,出于对昔日青山绿水、民风淳朴的乡村生活的怀念与向往,人们愈加反思和明白乡村生活及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一、与现代社会发展同步的是乡村的衰落

在传统社会,主要的经济基础在乡村,城市只是乡村的点缀和补充。因为传统社会是一种农业社会,农业生产实践占据着主导地位,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世界的支撑,人们的感性劳动活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既然传统社会下的主要实践是农业生产实践,其提供着整个世界的物质基础,因此传统社会的基础就在农村。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主张“重农抑商”,农业被视为根本,工商业只是一种补充,甚至可以没有。离开农业,整个生活世界无法存在,离开工商业,人们现实生活影响不大。

这种状况的改变源自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代表着人类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机器大工业生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导形式,工业战胜农业,成为社会物质资料的主要提供方式,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方式。工业革命造就了现代社会,现代社会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工业社会,工业化是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由于工业的经济效益远高于农业,导致了农业的日趋衰落。工业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城市文明的扩展和张扬,压制甚至战胜了乡村文明。现代社会发展进步展现出城市对农村的优越性,城市越来越发达,而农村却进步有限,有时候甚至出现倒退和衰败---这几乎是整个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必然的、普遍的现象。

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也暴露出这个问题,但是原因更为复杂。除了工业对农业自然优势外,还有人为制度设计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新中国的首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在制度设计上,走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道路。工业对农业的自然优势,再加上人为的制度设计,城乡二元化逐渐形成并日益加强。城市生活成为理想生活的象征,人人都渴望成为“市民”,吃上“商品粮”,拥有“城市户口”。即使在计划经济模式终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状况也没有改变。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城市的繁荣,“北上广”就是典型标志,一些城市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而反观一些农村,却快速地衰败下去,人口流失、经济贫困、环境恶化成为其标签。人们纷纷奔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把梦想安置在大城市。

可以说,城市生活战胜乡村生活是社会生产改变的结果,主要是实践方式转变的结果,是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但是,应该看到,这个现象是可以改变的,一些发达国家就成功地“挽救”了乡村,很多国家还在努力这么做。这就是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乡村衰落了、衰败了,需要“挽救”,也即振兴,其根源所在就是乡村以及乡村生活存在有其重要价值。

二、乡村生活的特点

乡村生活是和城市生活相对应的,也是工业社会下一种真实存在的生活状态。乡村生活是一种特有的生活方式,也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这种方式由于主要是以农业生产劳动为支撑,基于这种自然淳朴的实践活动,乡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相比,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其一,乡村生活具有和谐性。乡村生活离不开土地,有时候又可以称之为“乡土生活”。土地连着自然,乡村生活是生活在自然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关键的构成要件。乡村的农业生产劳动,就是一种人和自然的交流方式,我们耕耘着大自然提供的土地,种植着各种农作物,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高粱、土豆、红薯等,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它们的种子埋在土里、生根发芽、长出植株、开花结果、然后收获,是一个又一个的生命轮回。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和自然的一个要素“亲密”接触,那就是“季节”——春夏秋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居住在乡村的人感受得最为分明与直接。而在城市生活中,人和自然的关系几乎被割断了,我们每一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生活,匆匆忙忙,甚至感觉不到四季的变化,恍惚之间,春天已经悄然走过。

在乡村生活中,人与自然是“直接”相处的,感情是真挚的。我们常说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千百年来,各种大的社会运动都和土地有关,农民起义、变法改革,无不是围绕着土地。农民珍惜土地、爱护土地,对土地饱含着深情,土地不仅是其生活来源,同时也“收藏”了其祖祖辈辈的汗水和足迹。农民也深爱着自己的庄稼,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对庄稼的破坏,都会令农民痛不欲生。在今天,大部分农业生产劳动都收益无多,农民依然会选择耕种自己的土地,在这里,“经济利益”不是主要的,因为耕耘已经成为其生存的方式和生活的意义。正是由于人和自然的这种直接相处,在乡村生活中,人和自然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人们热爱自然、感恩自然。几乎在所有民族的节日中,都有感恩自然的节日,人们感恩自然的馈赠。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是感恩自然的节日,在新旧年岁交替之际,人们暂时放下劳动,用狂欢庆祝节日,用丰盛的贡品祭祀神灵和祖先,并祝祷新的年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其二,乡村生活的人文性。乡村生活是充满着人文气息的,这一点,现代的城市生活正在丧失。虽然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机构和文化研究机构都集中在城市,但其不是为了生活,也不走进生活,其成果产出主要是技术,适用生存和工作。城市生活世界的典型特征是技术世界,到处充斥着技术和技术的成果。为了压缩吃饭时间,各种做饭和就餐的技术被发明;为了赶时间去上班,交通工具不断更新;工作场合更是技术的天下,人甚至成为机器流水线的一部分。“拥挤”的城市生活塞不下人文气息。一些富有人文底蕴的历史建筑被拆除,一模一样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本身近乎千城一面。

而乡村生活更多地服从于自然而不是技术机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在现代社会的乡村,我们也可以看到各种现代化的农耕机器,但那些机器只在短暂的农忙时节使用,它们只是助手。在作物种植上,不同的乡村,甚至不同的农户都不一样,而且大部分农民基于一种自给自足的考虑,各种作物都会种上一些,并不仅限于经济作物,在自家的田地里一年之中会有小麦、大蒜、芝麻、玉米、花生、大豆、红薯,以及各种常见的蔬菜。各地乡村的建筑物也是别有风格,更有一些建筑是出于美学原理的设计,风格独特,富含历史文化的气息和底蕴。

其三,乡村生活的非功利性。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追求功利性是现代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也是功利主义虽然屡遭批判,依然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它有现实生活的深刻基础。在城市生活世界中,功利性特别明显,人们在交往过程,特别关注彼此的职业,这种关注超过了对这个人本身的关注,即使相遇,即使有机会想认识,但人们还是往往只关注那些对自己“有用”的人。在城市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并不认识自己的左邻右舍,对方姓甚名谁从事何种职业更是知之甚少,“远亲不如近邻”这一古老的训条早已荡然无存。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在其著作《展望21世纪》中断言:“生活在巨大公寓群中的人们,彼此只是物理意义上的邻居,个人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接触。”这一论断大致与今天城市人群生活的实际状况是相符合的。

而在乡村生活中,是一种熟人社会,中国的乡村大都具有“族群”性,彼此之间都有亲戚关系,有血缘关系。“亲”和“邻”都是重要的交往的对象,邻里之间总是会互通有无,交往频频。在规模不大的存在范围内,整个村庄的人都被视为亲邻,一个有事,所有家庭都出来帮忙,不会有遗漏。即使个别住户可能并非同姓村民,人们也不会把其排斥在外,甚至还可以进行辈分等同相通。

当然,这里讲的乡村生活的特点主要是应然意义上的,乡村生活并不等同于农村生活,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些农村已经失去了乡村的意义,衰败不堪,成为“粗鄙”、“落后”的标志,还有一些农村染上了“城市病”,这些都不是本原意义上的乡村。

三、乡村及乡村生活存在的价值

乡村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至今,乡村世界都是整个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世界更多地代表这个世界的感性基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乡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淳朴乡村生活,在这个天、地、人共在的世界中,自然赋予人和万物勃勃生机,人和万物又为自然添色增彩,人与自然和谐完美地合二为一,这即是乡村和乡村生活的重要价值所在,也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期望所指。

其一,乡村是城市的生态空间支撑。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空间,城市总是连着乡村,而不是城市连着城市,在城市的周围总是分布着乡村,乡村并不是城市点缀,而是城市生活能够存在的必要条件,没有乡村的依托,城市就无法持续发展,也难以宜居。乡村为城市提供生态空间支撑。这种生态空间支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乡村的存在是为城市披上绿色的外衣,提供一种绿色支撑。现代城市的生态消耗和恶化是一种通病,缺乏绿植和草地,很多都被挤占了,即使有,也难以满足庞大城市人口的消耗,是广大的农村通过种植农作物和树木等,为其提供绿色支撑。第二,乡村提供着城市生活需要的粮食、果蔬、禽蛋,庞大的城市人口每天都需要消耗掉很多的副食产品,这些一般都来自附近的乡村,尤其新鲜蔬菜更是如此。第三,乡村为城市生活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乡村生活有闲忙之分,在农闲的季节,一些农民会走向城市务工,从事城市的保洁、建筑等工作,建造和美化城市。

其二,乡村生活是一种重要生活方式。从时间上来看,乡村生活起源比较早,也是传统社会下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从其内容和特性来看,乡村生活是非常适合人类的,它最能体现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自然和人文交错的状态。只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张扬,乡村生活日渐衰落,乡村也在经济发展方面成为落后的象征。这是商品经济对自然经济的瓦解,也是资本驱动的生产方式及其价值评价体系造成的。那些反工业社会的人并不接受这种评价,依然有人向往乡村,喜欢城市繁华喧嚣之外宁静的乡村生活。即使在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的中国,仍然有许多人不时地想体验一下乡村生活。乡村生活的存在和振兴,为人类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多样化的选择,不是只有城市生活一种。

其三,乡村生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的土壤和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重视。2017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在新中国历史是第一次以专项文件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文件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于传统社会之中,乡村社会是其深厚的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人际关系的约束和规范,基本都是针对传统的乡村社会生活的秩序与状态,不仅维系和调节着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也积极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和传统社会的发展。因此,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应高度重视乡村及乡村生活一个又一个活的“标本”。文件对此也有所突出和强调,提出“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2019年的中央1号文件再次提出乡村治理的具体意见“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

四、乡村生活的“新”意

新乡村生活的“新”意,也就是它与旧乡村生活的不同之处,其实就是2018年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对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一种全新的乡村生活状态和场景。

其一,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新乡村生活的经济状态。乡村生活主要是依赖农业,但是传统农业模式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乡村发展的,无法提供乡村居民的收入,无法满足其经济方面的需要。这就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健全的农业体系,包括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一方面要重视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财政补贴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体系、产品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布局和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发展和健全农村的商业贸易、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培育和满足乡村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方便乡村居民的出行。总之,各种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百业兴旺的局面。

其二,生态宜居。生态宜居是乡村生活的优势,乡村应该是绿色生态的中心,“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乡村和城市相比,生态是城市生活远远比不上的,因为乡村本身就在为城市提供生态空间支撑。生态宜居的乡村,需要拥有绿色的田野、茂密的树林、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人生活在绿色空间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规划》对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做了多重规划,包括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都是为“治本”考虑的,从根本上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倡导“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其三,乡风文明。所谓乡风是指一个乡村的风土、人情、风俗、风尚、习俗等,也是乡村广大社会成员所具有的某种共同的习惯性观念和行为方式。乡风是一个乡村的精神风貌,代表着当地居民的精神气质和精神追求。在传统社会里,乡风文明是整个社会文明的支撑,“上善若水常处下,至德本在百姓家”。乡风是否文明对于乡村生活的意义重大,没有文明乡风相伴,就不会有美好乡村生活。基于此,《规划》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其四,治理有效。治理有效的乡村应该体现出和谐、平安、安全与稳定氛围与状态。社会治理的最高追求就是社会和谐,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人民的美好期盼,也是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动力所在。和谐不是没有矛盾,没有矛盾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和谐是矛盾的均衡状态、平衡状态。社会治理的直接追求就是社会的平安,乡村治理的基本目标亦是如此。社会平安不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简单朴素的企盼,更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最基本的追求。坚持将法治、德治与自治相结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其五,生活富裕。生活富裕是一种对生活贫困的否定,这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如前所述,乡村振兴的一个背景就是城乡二元化,城市的繁荣,乡村的相对贫困、经济乏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增加农民收入,弥补乡村在经济上的差距。同时,按时完成扶贫攻坚,解决农村家庭的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然,生活富裕是一个相对的标准,它不但与贫困相对应,也与过去的生活程度相对应,要比过去有很大的提高;同时还以城市生活相对应,两者不能差距过大。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需要注意的几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重塑美丽乡村风貌,建设崭新的乡村生活,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要着眼于文化振兴。如前所述,乡村生活本来应该具备人文性,中国的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的载体,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格局的存在,农村逐渐走向凋敝和衰败,经济远远不如城市,甚至成为落后的标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农村出现了文化荒漠化现象,各种低俗文化横行。建设崭新乡村生活其中之一就需要着眼于文化振兴,振兴乡村文化。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来看,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文化和教育是密不可分,文化传承主要靠教育,在乡村社会中,教育就是其文化的源泉,古代发达的乡村私塾,建国之后基本上村村都有自己的小学,但是随着农村人口的流逝,很多乡村小学消失了、停办了,这对乡村文化的提升是一个遗憾和短板。二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实现供给提升,长期以来很多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都集中在城市里,农村出现了“荒漠化”现象,给低俗文化一个乘机而入的机会。只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继续实施文化下乡工程,增加农村高档文化供给,才能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三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如前所述,广大农村保存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源,有许多“活标本”,这是农村文化的优势,需要做好保证、整理、传承、开发工作,注重质量的发展和提升。

第二,要着眼于乡风文明振兴。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乡风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一些家庭因此返贫;二是,厚葬薄养,对老人生前不尽赡养义务,许多农村老人吃住条件很差,生活极为困难,而子女不管不问,而等老人去世,却实行厚葬;三是,高额彩礼,很多婚姻物质因素过重,不仅伤害了夫妻双方的感情,而且还连累到双方的父母,特别是男方的父母,婚姻甚至沦为买卖;四是,赌博问题,赌博在一些农村地区的盛行,严重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及家庭关系,也会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既也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五是,封建迷信意识与活动依然存在,成为困扰乡村社会精神文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建设文明乡风,还任重道远。而如前所述,乡风文明是新乡村生活的重要建设标准之一,乡风是否文明对于乡村生活的意义重大,没有文明乡风相伴,就不会有美好乡村生活。因此,新乡村生活重建过程中,还必须着眼于乡风文明振兴。

第三,要着眼于绿色乡村。正如文件所言:“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宜居是乡村生活内在要求,人们回归乡村生活,拥有乡村生活梦,也是建立在它的宜居之上的。美丽乡村的要求之一就是环境美,而目前乡村生活的一大问题就是环境恶化,白色垃圾到处都是,污水横流,给原本美丽的田野带来污染。建设绿色乡村,首先要改善乡村居住环境。文件指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其次,还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还一个绿意盎然的绿色乡村。目前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并不理想,一些地区“脏乱差”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种突出的发展短板问题将会严重制约整个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十九大之后关于农村治理问题的重中之重,理应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最后,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到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再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是本世纪中叶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三步走”,也是每个中国农民心中期待的美好愿景。

猜你喜欢

乡风农村生活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乡风
文明乡风聚人心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