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肉鸽滴虫病并发鸽痘的处理

2019-01-08陈庆勋河南省南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中国畜牧业 2019年14期
关键词:肉鸽鸽子黏膜

文│陈庆勋(河南省南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鸽毛滴虫病是由禽毛滴虫引起的一种常见鸽病,毛滴虫寄生于上消化道,引起口腔溃疡、坏死,因呼吸困难衰竭而死亡。鸽痘是由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在体表皮肤、口腔黏膜、眼结膜、鼻瘤及肛周皮肤裸露处出现痘疮。肉鸽滴虫病与皮肤型鸽痘混合感染多发于夏、秋季。如果诊疗失当或延误,容易造成鸽子的大量死亡,严重时死亡率60%以上。本文通过一个病例,详细介绍该病诊断和预防方法。

一、发病情况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某特种养殖场养殖食用肉鸽5000多只。2018年5月14日,饲养员早上巡查时发现3号鸽舍有近100只鸽子精神萎靡、羽毛蓬松杂乱、呼吸困难、厌食、腹泻、粪便呈黄绿色。鼻瘤、喙角、眼睑及翼下无毛处有红色小丘疹。因一周来天气变化多雨,该场兽医凭经验按外感风寒用药,效果不明显。至16日,鼻瘤、喙角、眼睑等处结节变大,并且开始出现幼鸽死亡,遂来求诊。

二、临床症状

病鸽精神不振,眼睛半睁半闭,厌食嗜水,病鸽嗉囊下垂,张口呼吸,时有咳嗽,口腔不时流出浅黄色的黏液,喉咙中发成轻微的“咕噜”声,喙角、眼睑、冠、肉髯等处有灰白色的凹凸不平小结节。检查发现病鸽腹部、翅膀下面、肛周及腿等处也有灰白色的结节。

三、病理变化

口腔、喉头及气管开口处黏膜有溃疮现象。消化道的各段黏膜的表面出现大小不一,界限明显的干酪样病灶,病灶周围有充血带,并且大多数连成一片,黏膜上有一层黄色的干酪样物质,食道和味囊中大量黄色的干酪样物质堆积。上皮的增生和细胞的肿大及相应的炎症反应明显,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病变上皮的细胞质内出现嗜酸A型包涵体。

四、实验室检验

1.悬滴法。悬滴法是检查毛滴虫最简单方法。用药棉拭取口腔、咽部或嗉囊的黏液或刮取黄白色聚集物涂片,加1滴生理盐水后加盖玻片,在100~2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原虫虫体透明、清亮,虫体的前端有四根游离的鞭毛,外周有波动膜。在生理盐水中加5%的中性红,滴虫不能死亡,并不着色,而周围形成粉红色。

2.镜检。取病变的皮肤或黏膜组织制作病理组织切片,镜下观察可见上皮细胞异常增生、肿胀,其细胞质内出现特征性嗜酸性包涵体,当核与包涵体溶解时,细胞质内形成空腔,细胞液化细胞融合成空腔与大疱。

五、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肉鸽滴虫病与皮肤型鸽痘混合感染。滴虫病、鸽痘不难诊断,基层实践中,如果限于条件限制,可以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情况,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先作出初步诊断并采取果断预防措施,实验室检查可随后进行。

六、预防措施

1.紧急隔离。及时将患病鸽、疑似患病鸽、健康鸽分别隔离于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的相对独立的不同鸽舍,鸽体最好采用0.01%的高锰钾消毒,彻底清扫鸽舍,并用20%的生石灰水消毒,水槽、巢穴的用品要用消毒药浸泡,对病死鸽子的尸体、清扫出的垃圾、被污染的垫料及废弃物等进行集中销毁,并无害化处理,以防疫病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

2.免疫消毒措施。

(1)接种疫苗。可用鸽痘的弱毒疫苗或禽痘疫苗对健康鸽进行紧急疫苗接种。在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刺种2针。接种7天左右,刺种部位微现红肿、水泡及结痂,以后逐渐干燥而脱落,免疫期5个月。

(2)驱虫杀菌。用0.05%的甲硝唑拌料饲喂或饮水,1天1次,连用3~5天。可有效预防鸽滴虫病等寄生虫及鸽痘等病的发生。

(3)药浴消毒。用中药百部熬水或配制0.01%的高锰钾消毒液,给鸽子洗澡,每周两次,能杀体外寄生虫。

七、小结

1.接种疫苗是预防鸽痘最有效、经济的途径。

2.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该病发生的关键要素。

3.防蚊灭鼠是预防该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4.加强卫生管理是预防该病发生的关键环节。

猜你喜欢

肉鸽鸽子黏膜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鸽子,飞吧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关于肉鸽规模化健康生产技术的分析
返乡大学生张波“飞鸽返巢”忙创业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肉鸽养殖技术要点
鸽子高高飞
小鸽子,飞起来
小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