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中医五运六气研究的医学伦理学思考❋

2019-01-08冯茗渲王国为程岩岩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伦理学伦理医学

杨 威,冯茗渲,王国为,程岩岩于 峥△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2.辽宁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0032)

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是以阴阳、五行、六气、干支等为纲目,融合古代天文历法、气象物候、藏象病候等知识形成的中医经典理论,以干支甲子年的四时主客变化为主要考量,用以阐释自然、生命与疾病的时空规律,体现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念和三因制宜辨证思维[1]。五运六气理论源自唐·王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阑入的七篇运气大论,自宋代校正医书局校勘认定此版本作为《黄帝内经》的正经、正注广为刊行,并成为宋太医局官方医学教材和医事考核的重要内容,深刻影响着金元明清以降历代明医,被誉为医经之学、医之门径和辨证捷法,备受学界重视,推动了时间医学、气象医学、预测医学、灾害医学、中医治未病等发展[2]。

1 中医五运六气研究明显呈现多学科、大数据特征

《梦溪笔谈·象数》描述:“医家有五运六气之术,大则候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小则人之众疾,亦随气运盛衰。”五运六气理论建立在中国传统的时空一体、四时主客等认识基础之上,以特定星辰的空间方位及其移动等天文现象描述时间,以回顾思考和细致观察挖掘时空的周期性规律,运用层析分解和归纳综合的方法,将不同时间周期内天、地、人多维度的规律表现升华为开放包容的时空理论模型,通过四时之气程度、性质、运动趋向、时空位点的波动变化,与自稳调节揭示人体功能及疾病、疫病的变化规律,建构以年、日、甲子年为基本时间单元,以运气相合、客主加临为格局模型的五运六气理论体系[3]。

《素问》七篇运气大论素以“文字古奥,理义难明”为著,通过对其652个概念展开概念体系研究,在其概念体系的层次性、关联发散性、对仗对偶性、复杂性等特征及核心概念、基本概念、衍生概念、关联概念等构成中,包含覆盖天、地、人的一般规律,总领自然万物运转变化,覆盖五运、六气、五六相合的具体运转变化及其阐释,包含天文历法领域的时间、天数、天象、星宿、音律等概念,地理自然领域的方位、物化、物产、灾害、自然之数等概念,人事领域的体候、诊候、病候、病因病机、药物、方制、治疗、预防等概念,并与五运六气理论主体之间存在明显的概念同源、借用、演化痕迹和疏密不等的理论渊源[4],可见中医五运六气的理论本源已呈现多学科交汇融合的学术特征。

现代中医五运六气研究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呈现出19世纪50年代、80年代以及20世纪10年代三个研究热点时段。根据中国知网(CNKI)“五运六气”主题词高级检索相关的文献计量分析[5],自2003年抗击“非典”之后,伴随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对突发疫病的预测预防指导期待、临床技能提升指引及其理论价值发掘的研究深入,五运六气研究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究著作数量稳步增长,学术活跃度及影响力逐渐增强,研究主题覆盖广泛,研究资料及分析方法多样,研究目的之临床实用倾向日益突出。如依据中医古籍的五运六气理论格局、医家学术思想、医案医话及临床经验研究,依据现代临床病证资料及气象数据的地域性临床常见病、传染病等五运六气-发病-气象因素相关性研究、五运六气-体质/禀赋-罹患倾向性相关研究,五运六气与疾病(含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或转归的相关性研究,遍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急诊等临床各科,涉及五藏系统相关的广泛病种,已病辨证分型、未病预测预防,涉及临床规律探索、个案经验报道、回顾性分析、前瞻性临床观察等多样态文献,医学、医学哲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公共卫生学、信息学、天文学、物候学、气象学、兽医学、健康管理等均有研究团队参与。其中,侧重于五运六气基本知识普及性论文、对临床技能提升有助益的论文获得更多下载关注,较稳定持久的研究团队、五运六气临床与研究热点获得更多被引关注,地域性学缘优势、持续性研究团队优势明显突出。读秀网图书检索亦呈现类似趋势,五运六气研究著作覆盖五运六气研究专著、五运六气文献研究与古籍整理、五运六气教材及讲解、五运六气临床经验、五运六气医论及论文集、五运六气相关文化背景(易学业、医史学、文字学、气象学)等不同类型。

缘于主题涉猎广泛、研究数据多样、相关性分析复杂等,现代五运六气研究明显呈现信息时代的大数据4 V特征[6],即Volume(大量化)、Variety(多样化)、Velocity(快速化)及Value(价值),呼唤五运六气领域知识的系统化解构与多中心、大团队、多学科协作的研究模式,期待运用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指导,更快捷、便捷地挖掘各种相关信息的医学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健康生活。同时,借助互联网沟通、人工智能模拟、可穿戴设备信息获取、云平台信息管理、融媒体传播等信息技术手段的现代五运六气研究与应用也如雨后春笋般日益涌现,期待通过大数据获取五运六气研究的有力证据,虽其技术成熟度尚待完善,但适时思考其间涉及的医学伦理学问题已迫在眉睫。

2 大数据时代思考中医五运六气研究的医学伦理学问题

医学伦理学是关于医学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的研究[7],属于应用伦理学范畴。中医五运六气研究因其多学科、大数据的学科特征,研究范围较为广泛,涵盖临床伦理、科研伦理、公共卫生伦理三大医学伦理学领域,对其科研伦理的知情同意、控制风险、免费和补偿、保护隐私、依法赔偿、特殊保护六大伦理原则的遵循与实施带来了更多挑战,而目前以主题“五运六气”并含“伦理”检索中国知网(不设其他限制条件),仅检索到1篇论及环境伦理学的学位论文[8],显示学界对五运六气研究本身涉及的医学伦理问题尚未给予足够重视,与近年五运六气研究与普及的热烈程度不相称。

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强调五运所加,六气所临,迁移有位,应期变化;顺天察运,因变求气;五气更立,各有所失,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知常而达变;顺天之变,病之可期,亢则害,承乃制,胜者复之,郁极乃发[9]。五运六气研究关注自然、生命、疾病时空规律的波动变化和自稳调节,违背规律易发生灾害或疾病,顺应规律可促进健康或防治疾病[10]。传统中医依靠“大医精诚”的医生自律、熟人社会的良好医患关系自觉解决医学伦理问题,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生活进入“超级全景监狱”式的透明化生存境况[11],个人处于或即将处于被连续监测的全景监控和实时计算之中,医生服务对象呈现去空间化、去现实化扩大,五运六气研究的数据来源日益依赖自主的、动态的、集成的、智能的在线获取平台,由此带来的默认数据的可及性、透明性和可读性,在整体研究享受大数据共享的同时,放大了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的急迫性、严峻性。

以医学科研为目标的五运六气研究资料,主要包括来自研究对象的个人信息,如性别、年龄、出生日期、体型体态、生活环境、通讯方式等,健康相关信息如胎孕情况、生长发育情况、躯体健康状况、心理状态评估等,疾病相关信息如症状证候体征、疾病诊断、治疗防治、检查体检等数据,自然社会环境公共信息如天文历法资料、地域环境资料、气象因素资料、物候资料、传染病流行病资料、哲学历史人文信息等,本体医学知识信息如中医理法方药、针灸外治摄生、古籍文献资料等,通过不同资料之间的多维度相关性研究挖掘健康疾病时空规律。“大数据本身就意味着共享,众多领域的数据共享是大数据时代的前提和关键特征之一,也是隐私失控的开始。”鉴于中医五运六气研究的研究资料广泛、证据关联复杂,其间明显涉及相关资料获取过程的知情同意、隐私保护、数据准确性问题,信息保存过程的控制风险、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利用过程的免费补偿、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特殊保护问题以及算法评价、第三方监管、数据污染、信息泄露问题等,其中大数据背景下的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问题尤为突出。

以近年论文较密集的五运六气-出生时间-体质/禀赋相关性研究热点为例,此类研究涉及出生日期与运气禀赋/体质的基础研究[12-13],出生时间运气特征与后天易患症状、发病倾向关联研究[14-15],出生时间与常见多发疾病的发病相关性研究等[16],遍及心脑[17-19]、肺系[20-22]、脾胃[23-26]、肝系[27]、肾系[28-29]等五藏系统相关疾病,多以回顾性或横断面研究形式获取观察对象的出生时间、体质/禀赋特征、易患或发病倾向等相关资料,仅有少数横断面研究论文提及签属知情同意书环节且未给予更多相关伦理讨论,多数回顾性研究论文未显示利用数据共享过程中对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等伦理问题的重视,较为突出的关切问题是医学或非医学研究者对相关数据二次利用研究的知情同意、隐私保护、免费与补偿等问题存在有意或无意淡化,数据研究结论的公信力受到制约,在此基础上的应用开发空存形式优化,科学内涵难以客观评价,宛如沙中城堡。当数据脱离原始提供者的访问与监管之后,对数据原始提供者的自主尊重、公正、有益、不伤害、非歧视性对待等医学伦理原则的有效保障形同虚设,对数据二级提供者在数据监测、保管、分享、挖掘、预测、清除等实施中的权益主体、责任保障、去标识操作规范、运算模式优化、社会利益分配等问题的合理处置,有赖医学伦理学参与界定。

我国《网络安全法》明确公民数据信息权的自我控制权,既包括知情权、选择权、退出权,也包括网站对公民数据信息的安全保障义务、告知义务、预警义务和更改义务等[30],医学伦理学界对大数据时代的知情同意有效性保障、隐私保护与数据共享的平衡、伦理审查的独立与持续、医学研究风险-受益比评价、研究成果的公平可及等问题不断深入研讨[31-33],在要全体/不要抽样、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要相关/不要因果的大数据时代观念转变中[34],已成功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转向大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35],但中医五运六气研究的医学伦理学思考仍处于初起阶段,需要在注重多学科融合协作、多样态数据共享等技术进步的同时,尽快提升全部研究参与者以及研究全过程的医学伦理学观念,以利于更好地褒扬大数据时代凸显的自主、尊严、安全、公平等医学伦理精神。

猜你喜欢

伦理学伦理医学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医学的进步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