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龙江,托起“北国大粮仓”

2019-01-08孙英鑫

黑龙江粮食 2019年3期
关键词:压舱黑土地龙江

□ 孙英鑫 王 亮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对黑龙江的粮食生产寄予重望,多次做出重要指示。2018年金秋时节,总书记在建三江考察时就曾语重心长地讲:“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

殷殷嘱托,犹在耳畔

几年来,黑龙江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业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上不断发力,加快农业强省建设,努力当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交上了一份金灿灿的答卷。

2018年,黑龙江粮食总产达到1501.4亿斤,实现了“十五连丰”,连续8年位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商品量占全国八分之一、调出量占全国三分之一。黑土地,正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一块沉甸甸的“压舱石”。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不断提升粮食生产品质。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大豆面积,高值高效特色作物发展到2000万亩。供给质量越来越优,寒地黑土、绿色有机品牌全面叫响,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发展到8046万亩,实物总量4300万吨,这些均居全国首位,“中国饭碗”装了越来越多的龙江优质粮。

勇当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让科技为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截至2018年底,建成高标准农田6000多万亩,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到97%,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0个百分点;围绕1000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370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7.1%,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9个百分点;全省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重点模式化栽培技术推广面积1.95亿亩次,比2015年增加1400万亩次。

加快农业产业化,“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推进工作成效逐步显现,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正在向全省第一支柱产业迈进。2018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1.5%,累计增加值增速达到11.5%。涉农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734个,10亿规模企业达到50个,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428亿元,同比增长了11.5%。

在此次全国两会黑龙江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我省全国人大代表、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金会表示,黑龙江既要当好数量上的“压舱石”,更要当好质量上的“压舱石”,扩大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建设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

夯实现代农业根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黑龙江始终志存高远,躬身实践。今年黑龙江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开工建设三江平原14处灌区田间配套工程,推行工程换水、灌溉节水、休耕停水“三水”措施,新增置换地下水灌溉面积190万亩。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落实生产者补贴政策,扩大大豆以及蔬菜、鲜食玉米、牧草等种植面积,高值高效特色作物面积达2100万亩。加大对五常大米、响水大米等品牌保护力度,丰富国际大米节等活动内涵,扩大农产品“互联网+”营销,巩固提升龙江绿色优质农产品形象。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人每吃9碗饭,就有1碗是来自黑龙江。”这是黑龙江的骄傲,更是黑土地肩负的使命。

又是一年春风起,生机勃发黑土地。再接再厉,建设好“北国大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正成为新时代龙江人奋力谱写的壮美篇章!

猜你喜欢

压舱黑土地龙江
法博士之一块黑土地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科学管理的“实证性”批判——国际压舱水排放标准的“理性”剖析
龙江少年爱冰
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积极打造龙江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黑土地上稻花香
全球首家 通过USCG DNV.GL认证 独立压舱水电源系统
图读龙江经济
龙江大美湿地组画——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