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化学教材处理的“变”与“不变”

2019-01-07冯志伟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不变核心素养

冯志伟

[摘   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上,落实到课堂教学上,而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以沪教版《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课为例,根据物质微粒观的特点和形成规律,做好教材相关内容处理的几个“变”与“不变”,提升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方面的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材处理;变;不变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5-0071-02

核心素养是基于我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科核心素养上,落实到课堂教学上,而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

笔者最近观摩了两节区级同题异构公开课,课题是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学生刚刚从前两章内容了解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等宏观现象,第三章将步入微观世界。学生要学会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去分析解决问题,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方面的素养。内容上学生在物理中已学过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有空隙,但对于微粒学生没有深入的认识,还不知道微粒除分子外还有原子、离子。根据物质微粒观的特点和形成规律,结合两节课的听课感受,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的物质微粒观更好地形成,需要做好教材处理的几个“变”与“不变”。

一、教材处理之“不变”

1.借助经典实验,丰富感性认识

观念是对特定问题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认识。没有相关的感性经验的积累,就不能形成相应的学科素养。我们生活在由微粒构成的物质世界里,会经常碰到能体现微粒存在及其性质的各种实例,这些都可作为物质微粒观的认知起点。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物质的微粒性,教师要精心选择典型事例来补充和丰富学生的有关经验。公开课中,两位教师都借助了教材的经典实验“水和酒精混合实验”,现象明显,学生容易操作,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效果很好。

2.设计对比实验,传授科学方法

对比实验是初中化学中的一种常见实验类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使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等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探究不同物质微粒的间隙大小时,两位教师都设计了教材经典实验“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实验中学生亲身体验并看到不同的现象,主动思考原因,加深了对微粒间有空隙等性质的理解,从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秘色彩的微观世界,又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深化微粒观。

3.运用生活常识,提升微观认识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推动学生的学习不断走向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在于学科素养的获得,在于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的获得。两位教师都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湿衣服为什么会变干且在太阳下更容易干?为什么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复原?等等。通过对这些生活现象的解释,学生从知识内容的学习者向知识内容的传播者及创造者转变。学生在选择和使用信息的基础上成为学习资源的建构者,成为知识的物化者,进一步深化了微观认识。

二、教材处理之“变”

1.教学实验的创新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结果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更加绿色环保,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微粒观,教学中教师不能囿于教材的设定,可适当对实验装置进行优化、创新。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对那些现象不明显、易造成污染的实验,教师应主动进行创新优化。

教师A对“氨水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酚酞滴在系有棉线的滤纸上,并密封在塑料瓶内瓶盖下方,然后分别浸在冷水和热水中,用针筒在瓶底同时注入氨水。该实验既说明了微粒在不断地运动,也得出了“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的结论。教师B在探究影响微粒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时,将滴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放在硬质玻璃管的两端,从而得出影响微粒运动的快慢不仅跟温度有关,还与微粒的种类等因素有关的结论。

2.内容顺序的调整

在熟悉教材内容,厘清教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能动性、创造性,采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合理加工教材,使得教学设计最优化,否则容易使教学思路不清晰,出现课堂冷场等现象。

教材中实验1是先将氨水滴入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让学生知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然后实验2是分别将氨水和滴有酚酞的蒸馏水放入两个小烧杯中,用大烧杯罩住,观察颜色变化。事实上,实验2要出现红色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易出现课堂冷场。教师B在授课时,调整了实验顺序,他先进行了实验2的操作,再演示实验1。学生从实验1中知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接下来实验2中的酚酞也开始变红色,很顺畅地展示了氨水没有直接滴入酚酞也会变红色,很好地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如此调整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过程。

3.模拟动画的借助

传统实验只能够呈现物质的宏观现象,日常教学中往往是教师通过讲解宏观现象来阐述反应的微观本质,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学生具備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微粒的运动和微粒空隙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上则显得较为困难。而通过动画可以将微观世界以有形的模拟动画展示出来,以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对抽象、复杂的知识有具体的形象化认识,对发展学生高水平的素养有独特的优势。例如,教师B在解释水汽化和液化的微观实质时,通过水分子运动的动画很直观地展示了水液化和汽化时微粒运动和微粒间空隙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综上所述,教材是教学的材料,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理念。但再好的教材也只是课堂表演的脚本,需调整、改造、扩充,对其进行“二次创作”。进行教材处理时,要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教材,科学理解教材,整体规划教学内容,取长补短,充分挖掘教学素材、生活素材,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蜕变,重视实验探究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探究过程,真正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日常教学的教材处理中落到实处。

[  参   考   文   献  ]

[1]  李维波.精雕细琢巧打磨:由一节“优课”反思教材处理策略[J].化学教与学,2016(3):7-8+34.

[2]  胡红杏,王子君.中学化学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路[J].课程·教材·教法,2018(7):81-86.

[3]  金新华.基于化学史的科学探究教学尝试[J].化学教与学,2014(3):63-64.

[4]  徐俊.初中化学中几类经典对比实验及设计要点[J].黑河学刊,2013(6):97-98+10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不变核心素养
逝去的菲德尔,“不变”的哈瓦那(观察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全媒体时代健康类节目主持人的“变”与“不变”
美联储的“不变”与“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