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燃中国能源企业希望之光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创建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综述

2019-01-07刘维君

中国煤炭工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神东矿井

文 / 刘维君 刘 钊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用光辉的业绩,点燃了中国能源企业发展的希望之光,成为中国煤炭领域的一面旗帜,被誉为“中国煤炭工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大幅增长,能源短缺成为经济社会主要问题之一,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能源战略重点西移的重大决策。被誉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东胜煤田的重大发现,既为我国能源战略重点西移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陕西榆林和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区脱贫发展带来了曙光。

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神东)是国家能源集团骨干煤炭企业之一,地处蒙、陕、晋三省区交界区域,主要负责集团所属的神府东胜煤田骨干矿井、山西保德煤矿及配套项目的生产运营。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一片戈壁荒滩上,神东人在地跨秦晋蒙三省区的千里战场上,以创业的勇气、创新的智慧、创优的志气,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忘我劳作。由当年年产30~60万吨的小型矿井到今天世界上首个两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的诞生,一座现代化的中国煤都以其高产高效的效益和环保新型的建设理念为世界震撼! 1985年以来,神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模式引领、效益引领、创新引领和队伍引领,累计生产煤炭26亿吨,矿井采掘机械化率达到100%,资源回采率达80%以上,原煤生产效率最高超过124吨/工,企业主要指标达到国内第一、世界领先水平。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

神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强化“六个起来”,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功能全面发挥。从严从实加强党员教育,使“四个合格”成为党员标配,使广大党员成为可敬、可信、可学、可比的时代先锋。基层党支部管理教育党员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先进基层党支部升级示范,成为央企标杆。各级党委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为国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发挥示范效应。

把党的建设与企业重组改革同步谋划。按照“四同步、四对接”的要求,把党的建设纳入企业重组整合和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做到党的建设和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和工作对接,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企业重组改革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切实加强。

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进一步明确党组织职责权限和其他治理结构的边界,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明确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完善和落实公司、矿处两级党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把党委会研究讨论,作为重大决策问题的前置程序,相关体制、机制、制度自上而下配套运行。

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这一重大政治原则,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确保党组织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建立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切实落实董事会、监事会职权,严格董事、监事的选聘和履职管理,使董事会真正成为公司的决策主体,与经理层、监事会共同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完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动态管理和跟踪培养,逐步解决干部队伍接续断档问题。切实抓好《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贯彻落实,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

始终坚持模式引领

神东始终坚持以安全高效、千万吨矿井群为特征的神东模式不偏离、不变道,坚持走精干高效安全发展之路。2000年,大柳塔煤矿一井一面1000万吨/年建成,成为我国第一个千万吨级矿井。从此,对全公司开始改扩建,简化优化生产系统,并配套洗煤厂建设。2002年,一井两面2000万吨/年矿井建成,煤炭产量平均每年以千万吨速度递增,探索形成了安全高效集约化千万吨矿井群生产模式,2005年生产煤炭超1亿吨,2011年突破2亿吨。

坚持安全发展。在长期的安全生产中,坚持“生命无价、安全为天”“无人则安”等安全理念,构建了科学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管理机制和方法,促进了企业整体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从2000年开始,神东先后组织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南非NOSA管理体系。2005年整合优化各体系,形成了安健环质综合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2007年全国首批试点建设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强化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和危险源的管控,努力实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降低事故发生率。2013年该体系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目前,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神东实现了全覆盖,为企业安全发展奠定了基础。

——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了涵盖责任落实、奖惩激励、监督检查、教育培训等各业务领域的安全制度体系,并结合安全生产实践,不断修订完善,强化制度执行,严格责任追究,逐步形成了“用制度强管理、靠制度抓落实”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坚持安全红线管理,升级责任处罚。率先编制和推广应用岗位标准作业流程,编制标准作业流程2794条,拍摄视频加以推广,最大限度防范不安全行为。

——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原则,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建立了从公司领导到岗位操作人员,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五级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安全问责、承包管理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加大安全结构工资和安全绩效年薪比重。坚持动态考核、专项考核、定期考核相结合,突出风险管理和人员不安全行为管控,强化了安全责任落实。

——全面提升系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加大对安技措资金投入,用于更新、提高安全科技和装备水平,提升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加大技术攻关,系统研究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水、火、瓦斯、顶板等重大技术难题,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神东在安全管理方面,总结提炼并形成了“五个一”的安全管理模式,即树立一个先进安全理念,构建一套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探索一条现代化安全高效建井道路,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培育一种特色安全文化。

立足优势领域,做精“四化五型”模式。为有效克服传统煤矿管理人员多、机构设置多、安全管理难度大等弊端,神东实施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为一体的管理模式,煤矿负责井下生产,专业化单位负责开拓准备、矿务工程、搬家倒面、洗选加工和产品分装、设备配套、后勤服务等业务,集中人才、资源等优势,提高了设备、人员工作效率。

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专业化服务转型。多年来,神东充分发挥采场条件好、煤质优良、技术装备先进等优势,在煤炭行业整体下行、市场疲软、企业亏损面超过70%的严峻形势下,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优先组织高利润矿井生产,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压缩非生产性支出,深度挖潜成本空间,仍然保持了较好的盈利能力。把专业化队伍的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始终坚持效益引领

神东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安全创效、生产创效、创新创效和提质增效作为一切经营活动的中心和抵御风险、应对挑战的致胜法宝。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利益关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以利润最高,效益最大,诠释企业的发展与示范,走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之路。

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公司内部执行市场化结算体系,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工艺和每一种物品、材料进行定额标价,矿井对区队、区队对班组、班组对岗位工逐级核算、考核、奖罚兑现,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试行辅助区队量化包干结算机制,市场化与员工工资直接挂钩,调动员工增收降耗的积极性。在满足公司安全生产的基础上,鼓励具备条件的专业化服务单位,走出去开拓外部市场,提升了公司整体效益。

推广生产全过程精益化管理。围绕高产、高效目标,对矿井生产系统及设备综合运行效率进行有效提升,并进一步优化综、连采生产工艺,完善标准作业流程,保证了产量、效益和矿井运营效率的最大化,按照276个工作日规定,神东先进产能矿井在产量任务不降、工作日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实施精益化管理,平均日产达55万吨,生产效率同比提高15%。

坚持绿色发展。矿区开建以来,坚持开发与治理并重,走出了一条特色绿色发展之路。

——打造生态矿区。创新“三期三圈”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建立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培育生态经济产业链条,构建了持续稳定的生态系统。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20多亿元,治理面积309km2。全矿区植被覆盖率由开发初期的3% ~11%提高到60%以上,其中治理区达到70% ~85%。建成沙棘、野樱桃等生态经济林35km2,实现沙漠增绿、企业增效。

——建设绿色矿井。坚持“源头减少、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理念,针对煤炭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不断创新技术与管理,全面建设绿色矿井。通过井下综合降尘、地面封闭防尘、外运固化封尘、加大烟气治理措施,减少了废气,净化了矿区环境。在采空区建成35座地下水库(库容总量3200万立方,相当于2个西湖的水体量),地面建成38座废水处理厂和3座深度水处理厂,实现了污水100%处理,生产、生活、生态综合利用。采取井下和地面综合治理利用的方式,创新井下无岩巷布置技术,从源头减少矸石产量。掘进产生的矸石充填废弃巷道,实现掘矸不升井;地面洗选产生的煤矸石,采取发电、制砖、填沟造田等方式全面资源化利用。

——生产清洁煤炭。神东煤产品主要是块煤、特低灰煤和混煤,特点是“三低一高”(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是优质动力、化工和冶金用煤。所有矿井配套建设选煤厂,原煤全部入洗,商品煤平均发热量达5500kcal/kg以上。采取在线监测、自动取样检验等措施,对煤质全过程全流程控制,确保产品优质、清洁。以神东煤为燃料,创新应用烟气治理技术,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已经低于天然气的国家标准排放浓度。集团煤制油、煤化工项目成功将神东煤转化为清洁液化燃料和高端化工原料,增强了国家能源自主保障能力。

始终坚持创新引领

神东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构筑未来竞争的新动力新优势。构建了“两个体系、一个平台”的科技创新组织架构,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模式,引领行业发展方向。逐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公司层面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各基层单位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共同构建了自上而下、覆盖全公司各专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体系。

围绕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工艺、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等各方面的瓶颈问题,狠抓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能力提升,持续深化技术研发体系。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企业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科研合作关系,基本形成了适应神东特点的开放式创新模式。

积极搭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创建了博士后工作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多个研发中心。瞄准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技术更新和装备的升级改造,进一步整合优化内部科研管理机构,成立了技术研究院,全面承担公司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成果推广和科技管理职能。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705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神东现代化矿区建设与生产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获得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中华环境奖、全国质量奖等多个奖项。努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持续保持煤炭生产的技术领先水平。

始终坚持队伍引领

矿区开发建设之初,神东主要通过选调煤矿骨干、与煤校联合培养人才两种方式,为矿井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改革开放40年来,神东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永葆发展活力的重要支撑,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不断优化劳动用工。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开展脱产培训、考察学习、联合办学等,加快人才成长。建立公司、矿井、区队、班组四级培训体系,实施订单式培养,针对性开发培训课程和课件,建成“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领导干部考核管理,考核结果与评先、培训、提拔挂钩,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探索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评选出3名技能大师、764名各级技能师和1480名各级专业师。

实施多元化激励。通过开展岗位梳理与评价,确立了以岗位价值为基础、突显个人能力、收入与业绩贡献挂钩的薪酬分配体系。加大技术和管理创新的奖励力度,通过培养劳模、成立高技能人才工作室、奖励五小成果等方式,鼓励员工岗位成才。以打造“素质高、作风硬、本领强”的一流队伍为目标,建立多层次、多渠道人才开发体系,在加强自身人才建设的同时,神东向集团其他子分公司输送各类专业管理技术人才987人,被政府事业单位、其他煤炭企业招录500余人。锻造了行业领军型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塑造了新的神东人形象。

……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神东成为了世界煤炭企业的领跑者!

迎着新时代的曙光,神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集团改革重组和“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的战略机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做精四化五型、做优清洁低碳、做强世界领先”为重点,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模式引领、效益引领、创新引领、队伍引领,在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的伟大实践中谱写神东新篇章!

猜你喜欢

神东矿井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传承弘扬神东精神,为企业安全高效发展提供源动力
推进“123”战略 建设安全高效矿井
创建“三型”企业 为矿井持续健康发展赋予“新动能”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神东矿区综采工作面机尾缩面技术研究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新时代下神东某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探索
神东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自动化开采技术研究
浅谈煤炭设备国产化对神东发展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