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断与防治

2019-01-07梁邦武

中兽医学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乳猪甲骨周龄

梁邦武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党原工作站,744000)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虽易于诊断,但治疗起来却非常棘手,与人的鼻炎一样,猪的萎缩性鼻炎也十分顽固,由于治疗药物难以在病变部位形成有效抗菌浓度,故本病治疗效果不明显,且逾期不愈,难以根除。

2010年以来,泾川县玉都镇养猪户共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32 起,发病猪152 头,死14 头,治愈150 头。虽然猪的死亡率低,但严重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及时诊断和防治猪传染性鼻炎已刻不容缓。现将对本病的诊断及防治方面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探讨。

1 发病情况

乳猪最早可在3日龄左右感染发病,以6-8周龄仔猪的感染率最高,但以乳猪的发病死亡率最高。之后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2 临床表现

发病猪表现呼吸困难、打喷嚏和鼾声,病猪摇头,用鼻拱地、擦墙,鼻孔有分泌物流出。如无并发症,体温正常,但不同年龄猪发病其症状各异。

1.1 乳猪感染猪临床表现为鼻炎症状,出现喷嚏、流涕和剧烈咳嗽,呼吸困难。体温不高,不吃乳,极度消瘦,常全窝死亡。病猪常因鼻炎刺激鼻黏膜而表现不安。如摇头、拱地、搔抓或摩擦鼻部。从7日龄开始,症状随日龄增长而逐渐加重。

1.2 到6—8 周龄时最明显。少数猪数周后可以自愈,但大多数猪表现为症状加重,鼻甲骨有萎缩变化,仍打喷嚏,流浆液性、脓性鼻液,气喘,吸气时鼻孔开张,发出鼾声。严重开口呼吸,因用力喷嚏致使鼻黏膜破坏而流鼻血。

1.3 部分猪在上述症状出现的同时,由于结膜眼和鼻泪管的堵塞、眼角流泪,因此常在眼角下的皮肤上形成半月状湿润区,粘附尘土而后变黄、变黑斑块、形成泪斑。

1.4 随着病程的发展,经过2~3 个月,病猪的鼻梁骨和鼻甲骨萎缩,而致使鼻和颜面变形,如为两侧同时受侵害,则鼻腔长度缩短形成短鼻猪;如一侧受害严重,则鼻向受害鼻侧扭曲形成歪鼻子猪。如无继发感染,大多患猪生长缓慢甚至停滞:如有继发感染,多引发肺炎或脑膜炎而引起猪只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典型的病变是鼻腔的软骨和鼻甲骨的软化和萎缩,特别以下鼻甲骨的下卷曲最为常见。有时萎缩仅限于筛骨或上鼻甲骨。萎缩严重者甚至鼻甲骨消失,鼻中隔发生部分或完全弯曲,鼻腔成为一个鼻道。有的下鼻甲骨消失,仅留下小块黏膜皱褶附在鼻腔的外侧壁上。鼻腔常有大量的粘性至干酪样渗出物,渗出物随病程长短和继发感染的性质而异。急性发病的早期,可见渗出物含有脱落的上皮碎屑:慢性病程的后期,鼻黏膜一般苍白,轻度水肿,窦黏膜中度充血。有时窦内充满黏液性分泌物。并有带血现象。

4 鉴别诊断

诊断本病时应注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4.1 软骨病。猪患骨软病时,鼻部肿大变形,颜面骨疏松,呼吸困难,与萎缩性鼻炎的症状有些相似。但骨软病无喷嚏和泪斑,鼻甲骨不萎缩。

4.2 猪传染性鼻炎。由绿脓杆菌引起,呈现出血性化脓性鼻炎症状。临床上病猪体温升高,食欲减损或废绝;死后剖检时,可见鼻腔、鼻窦的骨膜、嗅神经及视神经鞘,甚至脑膜发生出血。而萎缩性鼻炎无此变化。

4.3 传染性坏死性鼻炎。传染性坏死性鼻炎时且有外伤之后感染坏死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鼻腔的软组织、骨和软骨发生坏死,形成瘘管,流出腐败恶臭的坏死性分泌物,而无鼻甲骨萎缩或消失的表现。

5 防治

5.1 药物防治:预防性投药是控制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5.1.1 母猪料和小猪料添加泰乐菌素100g/1000kg、磺胺嘧啶100g/1000kg,中大猪添加量可适当减少;

5.1.2 猪发生萎鼻后,肌肉注射20%氟苯尼考针剂。同时用10%的卡那霉素点鼻治疗。以上两种措施并用连续3 d,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5.1.3 用中药粉剂吹鼻法:方剂是牙皂100g、白芷30g、细辛30g、冰片2g、雄黄4g、薄荷15g,以上药混合均匀研为细末备用。用时病猪两前肢提起保定,用细竹管一端装上药粉,吹入病猪两侧鼻腔内,每侧1~2g,每日早晚各一次,连用3d,治愈率可达90%以上。

5.2 免疫接种:免疫接种该疫苗共有3 种可行的方法:一是妊娠母猪免疫接种。通过母源抗体,使仔猪获得被动保护。二是仔猪免疫接种。用油佐剂苗对未免疫母猪所产仔猪于1 周龄及3—4 周龄时各皮下注射0.2ml/含300 亿个菌)和0.4ml,对鼻腔的细菌有迅速清除的作用,三是配合滴鼻接种,可明显提高鼻腔的抗感染能力。

5.3 加强饲养管理

5.3.1 发现有症状的猪要及时隔离圈栏、环境用具等用2%的火碱消毒,粪便集中消毒处理。

5.3.2 对有症状的公猪应及时淘汰。

5.3.3 引种时先隔离饲养1~3 个月后,无临床症状的再转向种猪栏。

5.3.4 对猪群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干燥清洁,为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供给清洁新鲜的饮水,饮水中加0.3%的高锰酸钾。

5.3.5 猪的饲养采用全进全出制度。

5.3.6 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采取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和维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减少空气中病原菌、有害气体和尘埃的浓度。

5.3.7 避免各种大的应激因素,如温差幅度大、冷风袭击等,这些措施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乳猪甲骨周龄
猪白细胞干扰素对乳猪疫病防治效果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乳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提高乳猪成活率六要素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说甲骨新缀所见的“南孟”与“奠子方”
甲骨释字四则
褐壳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