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牛肠结症

2019-01-06孔发萍

中兽医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消积患牛滑石

孔发萍

(甘肃省永靖县陈井镇畜牧兽医站,731600)

肠结是指肠道闭结不通者,牛的结症分前结、后结。主要发生在秋、冬两季。本病治疗困难,死亡率较高。尤其在当下,牛养殖作为一大主流养殖业,无论是从业人数还是养殖规模都达到空前水平,因此对该病的防治就尤为重要。本文仅中医治疗牛肠结症与大家做一探讨,仅供参考。

1 病因

多因更换草料,或转移牧场,饲喂干草、硬料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等。或者重役御套,未经休息,卒然饲喂,痰涎裹粘草料而咽下,消化不良,聚而成结。也因过食蔫草柔料。或者过食不易消化的纤维质饲草,也可致成本病。

2 症状

因肠道阻塞的部位不同,外形表现不一。俗有“前结急痛肚不胀,后结慢痛腹如球”之说,这就阐明了二者不同的症状特点。

2.1 前结

突然不食水草,不反刍,时立时卧。立时表现不安,行动如醉,左右摇摆,拍蹄喷鼻,呼吸粗大。卧地曲肢横躺,蹬腿打腹,但腹部不胀。

2.2 后结

忽而急起急卧,腹痛不安。忽而安然无恙。水草不食,精神萎靡,肚腹见胀。不时作出排粪动作,严重者出现呕吐现象。

3 脉色

口色赤红,口温高,舌津干燥,舌苔枯黄,唇干裂纹,脉象洪数。

4 治疗

消积导滞,破气通肠。可根据阻塞的部位,采取“上润下冲”的治疗原则。

4.1 滑肠承气汤:适应于前结。

郁李仁60g、滑石 30g、大黄 60g、续随子 45g、芒硝 180g、枳壳 30g、厚朴 30g、玉片 30g、甘草30g、当归 60g(油炒),共为末,加酥油 500g,开水冲药,混合灌服。灌药后牵遛半小时,防止跌伤。

本方为软坚润下,消积破结之剂。方中以大黄、芒硝荡涤胃肠,破结泻下为主。枳壳、厚朴宽中理气,散郁除满为辅。佐以玉片除痞气;滑石、郁李仁、续随子滑肠利便;当归油炒可润燥养血,又可健胃。酥油滑肠祛垢,合而为用,可收破积通肠之效。

4.2 将军冲关散:适应于后结。

大黄 60g、滑石 60g、皂角 30g、枳实 45g、大戟30g、番泻叶 30g、二丑 45g、芒硝 180g、续随子60g、木香 24g,共为末,开水冲药,加清油 500g,混合灌服。

本方为攻坚破积、消积导滞之剂。方中以大黄、芒硝攻坚破积为主。番泻叶、续随子、千金子滑肠破积,又可荡涤肠道为辅。配大戟、二丑、滑石逐皮里脉外之水入肠道以软化顽结;更用皂角开窍;枳实、木香行气宽中,又止痛,为“洞开茅塞”之法。清油滑肠,以增强滑泻之力。

4.3 呈热秘的患牛,宜内服大承气汤加减:即大黄 60g、芒硝 200g、枳实 30g、醋香附 30g、厚朴25g、麻仁 100g、青木香 15g、木通 10g。 如患牛伴有腹胀则加莱菔子30g、郁金45g、青皮45g、陈皮45g、槟榔30g;如患牛伴有尿涩则加二丑 45g、滑石75g,煎水待温后给患牛内服。

4.4 呈虚秘的患牛,宜内服当归苁蓉汤:油当归120g、酒肉苁蓉 60g、番泻叶 60g、醋香附(研细)60g、厚朴 30g、炒枳壳 30g、广木香 15g、瞿麦 15g、通草15g;如患牛体虚则加黄芪30g、党参30g;如患牛伴有体温降低则加肉桂30g;孕牛应减去瞿麦、通草,另加白芍30g,煎水待温后给患牛内服。

4.5 呈寒秘的患牛,宜内服温寒秘结方:干姜60g、二丑 60g、肉桂 30g、吴茱萸 30g、厚朴 30g、陈皮 30g、苍术 30g、草豆蔻 30g、续随子 30g、大黄30g、乌药 25g、木香 25g、槟榔 15g;如患牛伴有食欲不振,采食量下降,则减去二丑、续随子、大黄、槟榔,另加党参 30g、白术 30g、茯苓 30g、山药30g、砂仁25g,煎水待温后给患牛内服。

4.6 针治

血针蹄叉血,出血50~100ml,前结扎两前肢,后结扎两后肢。

4.7 护理

注意保护,防止跌伤。

5 小结

冬春季节患肠结的患牛在采取中药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对牛的饲养管理,停喂或少喂含粗纤维高的粗硬草料,改喂易消化的饲草,增加青饲料、青贮料和发芽饲料的饲喂量,并适量地用猪油、食醋或蜂蜜给患牛内服,以缓解牛的肠结症状。

猜你喜欢

消积患牛滑石
牛瘤胃积食诊断及综合防治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探讨蛭岩消积方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
牛昏睡嗜血杆菌病与疥螨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试论肉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现状及诊断防控
养正消积方剂治疗恶性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刍议牛腹泻的病因及防治举措
水滑石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研究
滑石寨
全球滑石资源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