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滦平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9-01-06王克海

中国果菜 2019年2期
关键词:蔬菜生产发展

王克海

(河北省滦平县农牧局,河北滦平068250)

滦平县隶属于河北省承德市,位于承德市西部,处于京、津、辽、蒙的省市“金三角”交汇点,素有“北京北大门”之称,是沟通京津辽蒙的交通要冲。滦平县水源充沛、气候适宜、生态优良、土壤条件较好,发展现代农业基础和条件得天独厚[1,2]。该县2017年产蔬菜3.7亿kg,其中有3.2亿kg销往北京,销往北京的蔬菜量占全县蔬菜总产量的86.5%。依托北京市场,滦平县已经成了北京名副其实的“菜篮子”。实践证明,进一步加快滦平县的蔬菜产业发展,不仅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服务京津,保障市场供应,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的“菜篮子”需求,而且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3,4]。文章简述了滦平县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在分析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滦平县蔬菜产业的发展对策。

1 滦平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应用先进技术

近年来,滦平县实施多项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2018年滦平县投入磁化水设备280台(套),有效降低了土壤盐分25%~30%,并引入全程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供水、供肥田间无人控制的自动化,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滦平县还利用计算机物联系统的远程诊疗和监控技术,在互联网上全程监控园区生产及蔬菜生长情况,利用田间小气候测定仪,定点监控棚室内温度、湿度、CO2及光照数值的变化情况,以便随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蔬菜品质和产量。

1.2 引进优良品种,实施标准化生产

为全面优化蔬菜品种体系,滦平县先后引进了适应性强、产量高、性状好的优良品种50余个,蔬菜品种升级换代率达到90%以上。同时,采取时差栽培、瓜果蔬菜嫁接、特色蔬菜栽培等多项标准化生产技术,杜绝土传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培育绿色无公害蔬菜。

1.3 投入资金,扶持蔬菜产业发展

为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步伐,保障群众“菜篮子”供给,滦平县加强农业技术扶持,鼓励和支持蔬菜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全县蔬菜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断提升蔬菜产业综合生产能力。2018年,滦平县共投入资金790万元,先后对尚亚、同发永、山河德建3个合作社和周台子泰和旺生态农业、平坊青谷园区进行科技扶持,科技示范推广面积约350 hm2,为全县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 滦平县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滦平县围绕中高端农产品品牌打造,大力发展现代高端蔬菜产业,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产品加工精细化,全力打造京津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实现了产业对接京津,产品进入社区,农民持续增收。但从总体看,与先进地区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相比,滦平县蔬菜生产规模偏小、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偏低、市场建设滞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基地建设规模小,集约化生产水平低

规模化经营是商品蔬菜生产的首要条件,生产越发达,产业越趋向于集约化。滦平县蔬菜种植历史长,远近闻名,虽然目前建设了一批蔬菜生产基地,且但因多为农民个体经营,导致规模小、基地较分散、产品单一。种植规模小也使得新技术推广成本、产品质量检测成本、质量追溯成本高,生产分散,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始终未能形成拳头产品和集约化生产,难于发挥土地、人力、物力等资源优势,蔬菜生产水平也难以提高,直接影响到蔬菜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2 生产经营主体多而分散,产业化水平不高

目前,全县虽然建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但基地较分散,拳头产品少,蔬菜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水平还不高,专门从事蔬菜产供销一体化生产经营的企业占比低;部分基地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蔬菜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持续稳定发展。

2.3 市场信息,流通不畅

目前滦平县蔬菜多为农民个体经营,种植信息分散,缺乏前期种植信息的统计资料,很难作出超前预测。全县蔬菜产业的市场环境、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还不够完善,批发零售市场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流通不畅,与省外大市场衔接不紧,影响批量外销。同时,还缺少对各类农产品信息的跟踪、统计、分析和定期发布,从而无法给菜农以直接指导,导致大批蔬菜滞销。

2.4 高端品牌少

品牌化是农产品生产走向中高端的一个重要推动力。目前滦平县认证无公害蔬菜品种23个,绿色食品品种6个,有机转换品种6个。除了“陈粮沟”以及“滦绿”“玖盛”“德健”“苏老汉”等几个老品牌商标外,几乎再无其他新认证品牌,总体来说蔬菜品牌少,高端品牌更少。

3 发展对策

3.1 运用先进技术,加强生产管理

根据当地蔬菜生产习惯、自然资源和市场需求,在蔬菜主栽品种、生产规模、茬口安排、栽培模式方面,加强宏观引导,优化生产结构和品种布局,稳定生产规模,促进供需平衡。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生产管理,帮助和引导菜农转变生产思路,加快推进规模化生产发展,加大标准化生产普及力度。一是,大力普及良种繁育技术、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先进实用设施建造和使用技术、节水节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及蔬菜轻简化技术等蔬菜绿色综合生产技术,促进蔬菜绿色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二是,在蔬菜传统产区,要重点推广蜜蜂授粉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日晒高温覆膜防治韭蛆技术及天敌昆虫、黄蓝板、食诱剂、性诱剂等绿色控害技术。

3.2 完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加强对蔬菜周边地区污染源的防治和查处,确保产地环境质量。强化蔬菜产品安全质量监控,建立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企业、基地与市场双层蔬菜质量检测体系。农牧部门负责产地检测,有关部门负责市场检测。各县(区)要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站)建设速度,在重点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批发市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检测点,1~2年内完成蔬菜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任务,形成功能完备的蔬菜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信息平台和蔬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强化投入品监管,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3.3 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

实践证明,创蔬菜名牌,实施名牌战略,对推动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品牌战略就是要把农业标准化生产作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举措,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作为农业品牌创建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发展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创建政策体系,营造“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发展格局,为农业品牌创建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3.4 重视一二三产业融合

加快培育蔬菜生产、流通合作社、联合社等新型生产经营组织和产业联盟的基础上,加快蔬菜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广冷链运输、电子商务等多种经营模式。加强农超对接,支持蔬菜加工贮藏企业发展。拓展蔬菜精深加工,加强旅游休闲蔬菜园区建设。提高蔬菜附加值,延长蔬菜生产、贮藏、冷链流通、精深加工、文化休闲等产业链条。

3.5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化生产

依托政府全力打造以设施蔬菜为主的支柱产业,建设日光温室园区,并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以园区带动农户发展产业。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统一流转土地,集中连片建设日光温室,推进规模化生产。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为主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补充的设施蔬菜生产经营体系。

3.6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增强和改善市场功能

市场是连接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桥梁。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化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新动力。政府部门要为蔬菜产业搞好服务:一是,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蔬菜产销信息交换平台,及时搜集分析市场需求信息,搞好市场定位和市场预测,指导蔬菜种植。二是,要做好蔬菜产前、产中、产后跟踪,与各大公司、企业接触,搞宣传、签订单,弱化蔬菜进入市场的风险。三是,加强信息共享与产销协调,增强蔬菜产业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和产业效益。

猜你喜欢

蔬菜生产发展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奇怪的蔬菜
用旧的生产新的!
蔬菜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