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火养阴汤治疗顽固性寻常须疮验案2则

2019-01-06

中医文献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口唇知母脓疱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须疮又称羊胡疮,是一类发生于患者胡须部位的化脓性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症,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1]。初起皮损多为轻度肿胀的片状红斑,随后在此基础上出现毛囊性脓疱或丘疹,中心贯穿毛发,多孤立散在且数目不等,患者自觉灼热瘙痒,脓疱破后干燥结痂能自愈,随之反复出现新疹,缠绵难愈,呈慢性过程。

现代医学认为须疮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治疗上可用镊子拔除病须,内服以及局部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对症治疗。但因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使得细菌耐药性增强,顽固性须疮皮损易反复发作。中医有其独特的辨证理论体系,对控制顽固性须疮症状具有一定优势。

病因病机

疮疡之病因常为外感六淫、感染邪毒、情志内伤等方面。目前众多中医学者认为须疮主要由于湿热内蕴、毒邪侵扰所致。但临床上对于病程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的顽固性寻常须疮,单纯使用除湿清热解毒法效果欠佳。

《外科启玄》曰:“疮虽生于肌肤之外,而其根原集予脏腑之内[2]。”强调了脏腑功能失调是疮疡致病的根本要素。须疮的形成与心、肾、脾胃关系较为密切。心为阳脏属火,居上焦;肾为阴脏属水,居下焦。心火下降于肾,则肾水不寒;肾水上升于心,则心火不亢[3];脾胃属中焦,心胃同源,心火为母,脾胃为其之子,母病及子,胃热上炎,环绕口唇发而为疮。

笔者认为本病病机有虚实两端:其虚为肾阴亏虚,若肾之水不能滋养,则至心火亢于上,此为因虚致亢,此为虚火;其实为心火炽盛,热盛伤阴,此为实火。二者均可致心火偏盛,心火生胃土,母病及子,故而阳明胃经炽盛。循经上炎,环口外发为须疮。心火炼液为血,营血热盛,热微则疮痒,热盛则疮痛。故皮损红、热、痒、痛。因虚致火者,常表现为五心烦热,不同程度的盗汗,口干,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偏数等阴虚之象,此类患者皮损多为红丘疹,易反复,皮肤干燥结痂,瘙痒较为明显;因实致火者,常表现为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口干喜冷饮,便秘,舌尖变红苔黄脉数等心火旺盛之征,患者须疮红、热、痛明显,伴较多脓疱。

清火养阴汤方义解析

本病病位主要以心、肾、脾胃为主,以清火、养阴为基本治疗大法。笔者自拟“清火养阴汤”为基础方:淡竹叶10g,栀子8g,知母10g,黄柏10g,生地黄20g,白芍30g,茯苓10g,生甘草15g。知母、黄柏滋肾阴泻虚火;生地入营血,归心肾之经,长于凉血清热、养阴生津;白芍养血敛阴,以抑肝阳,使肝疏泄有度;茯苓具健脾渗湿之功,使阴水得到滋养的同时而不水泛;栀子、淡竹叶清心泻火、解毒生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草同时具有糖皮质激素及盐皮质激素样作用,能用于炎症治疗[4],故大剂量生甘草不单能调和诸药,清热解毒之力更专。脓疱较剧、舌苔厚腻者,加用薏米仁等利湿之品;皮损瘙痒难忍者,酌情配伍苦参、连翘等以达凉血止痒之效。皮损疼痛剧烈、心火炽盛者,可加黄连、人中白等泄心火之品。临床可随证加减。

验案举隅

1.验案一

患者,严某,男,55岁,货车司机。反复口唇周围炎性丘疹3年余,近半月来尤显。患者自述三年前连续熬夜后出现须疮,服用抗生素后好转,停药后症状反复,半月前工作劳累后须疮再发。症见口唇周围散在粟米大小炎性丘疹及少量脓疱,上唇尤盛,中心贯穿毛发,皮损处瘙痒难忍,面部其余皮肤未见丘疹及红斑。伴腰膝酸软、口干多饮、大便偏干,二三日一解,小便尚调,偶有失眠盗汗、烦躁宜怒。刻下舌红苔少而淡黄,脉细数。诊断:须疮,证属阴虚火旺型,治以滋阴降火之法。方药:知母10g,黄柏10g,生地黄20g,茯苓10g,山药15g,丹皮10g,肉桂3g,白芍30g,苦参5g,淡竹叶10g,生甘草15g。7剂,水煎,日一剂分二温服。二诊,口唇周围红斑及丘疹减退,自觉皮损处瘙痒热痛好转。伴随诸症均有好转。舌红苔薄微黄,脉数。效不更方,继服7剂。三诊,患者口唇周围仅存少量红斑和丘疹,余症明显好转,舌尖稍红苔薄,方药去苦参,继服7剂。停药后三月随访,须疮未再发。

按:患者本病发作多年,且因工作时常熬夜而反复发作,耗伤阴液,致素体阴虚。先天之本亏虚,心火无以制约,脾胃之阴无以濡养,虚火上蒸于面口,发为疮。腰膝酸软、口干多饮,失眠盗汗、烦躁易怒,舌红苔少而淡黄,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故本病辨为阴虚火旺,治疗以滋阴清火,方中知母、黄柏、生地黄、山药、丹皮、白芍滋阴清热;淡竹叶清心养阴;茯苓健脾宁心;苦参祛湿泻浊止痒,此药中病即止;最后佐以少量大热之品肉桂,一为以引火归元,使上浮之虚阳回归故里,二可防寒凉太过而伤阳气,此为阴中求阳的点睛之笔。

2.验案二

患者,于某,男,18岁,高三学生。反复唇周丘疹、脓疱一年余,再发一周。患者进入高三以来,学习压力大,口唇周围出现炎性丘疹及脓疱,曾予外用药膏治疗,皮损有一定缓解,但是反复发作。一周前,须疮再次发作。症见口唇周围皮损多为脓疱,且数目较多,红、热、痛明显,部分脓疱已破溃结痂。伴心烦失眠,偶生口疮,口燥咽干,便难尿黄。刻下舌红苔黄腻脉数。诊断:须疮,证属火热伤阴型,治以清火养阴之法。方药:知母10g,黄柏10g,生地黄20g,白芍30g,山药15g,麦冬15g,茯苓10g,薏米仁15g,黄连6g,黄芩10g,人中白10g,淡竹叶10g,栀子8g,苍术15g,生甘草15g。二诊,患者脓疱已基本消退,仍存少量红丘疹。伴随诸症亦有改善。上方去人中白,继服7剂。停药后三月随访,须疮未再发。

按:患者正处于青春期,加之繁重的学习压力,致其阴阳失调。疮红热痛明显,并伴心烦口燥,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数为一片火热之象,故本病辨为火热伤阴之证,此火既有心火,又有胃热。故用黄连、人中白、淡竹叶、栀子清心养阴;知母、黄柏、生地黄、白芍、山药、麦冬养阴清热;黄芩、薏苡仁、苍术清中焦之湿热;茯苓健脾宁心。全方“清、消、补”合用,标本兼治。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寻常须疮,较为顽固。中医善从整体论治,调和诸脏,辨证施治,灵活用药,标本兼治。笔者从脏腑辨证角度,从心、肾、脾胃出发,自拟清火养阴汤治疗顽固性寻常须疮。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保持心情舒畅,起居有度,正如朱丹溪所言:“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另需格外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以避免外邪侵袭以致感染复发。

猜你喜欢

口唇知母脓疱
知母的炮制工艺及其对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
基于HS-SPME-GC-MS和PCA分析知母及其 制品的挥发性成分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羊传染性脓疱病综合防控措施
羊传染性脓疱口炎控措施
冰糖葫芦
中国美貌汉族女性口唇特征的测量
拍脸颊 护口腔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
口唇性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