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地区鱼类安全越冬 几点技术措施

2019-01-05杨国成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20期
关键词:鱼体溶解氧越冬

杨国成

一、池塘准备

1.池塘条件

越冬池塘要求面积一般在3亩以上,水深一般达到2.0~2.2m左右,同时要求池塘不渗水、不漏水,保水能力强,最好是地下池塘,背风向阳,有利于鱼类安全越冬。

2.水质的要求

要求水质理化指标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水质的pH值7.5~8.6;水质中的氨氮的含量不超0.2mg/L;亚硝酸盐的含量不超0.01mg/L;硫化氢的含量不超0.01mg/L;水质中的浮游生物要保持“肥、活、嫩、爽”;同时要求越冬的水质不能含有农药以及重金属含量超标情况,如有农药以及重金属存在,需要在鱼类越冬前,使用有机酸等产品对水质进行降解,达到越冬水质标准。

3.池塘底质要求

由于是越冬池塘,因此,要求池塘底平坦,避免池塘底平面高低不平,不利于鱼类均匀分布,影响鱼类安全越冬。同时要求池塘底质淤泥不超过20cm,因为底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甚至是有毒物质和有害气体,这些都是对鱼类越冬不利因素。

二、越冬要求

1.原池越冬。较为方便,易于操作,一般越冬鱼苗,亩越冬密度1000kg以下;一般越冬成鱼,亩越冬密度2000kg以下,相对比较安全。如果原池鱼类密度过高,要适当分池,保证合理的越冬密度。

冬季的天气特殊,调水相对较难,千万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使越冬密度过高。

2.并池越冬。越冬密度同上。但要注意并池越冬,无论鱼苗还是成鱼,在拉网、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操作要小心谨慎,尽量减少创伤;同时在入池前,要对鱼体进行常规消毒处理,不能让鱼类带病、带伤入池越冬,提高鱼类越冬的成活率。

三、越冬前管理

1.科学投饵

为了提高鱼类越冬的体能,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在鱼类越冬前,水温在8℃以上期间,都要正常投饵,并且保质保量,确保鱼类越冬前吃饱吃好,为越冬鱼体储存足够的能量;同时还要在饵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多种维生素、中草药等,保证鱼体健康,确保越冬安全。

2.科学调水

每日观察水质变化,发现水质、水色等有变化,及时检测水质理化指标以及水中的浮游生物的组成、数量以及种类,及时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水质调节。

3.保证健康鱼体越冬

除了上述在饵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多种维生素、中草药等,达到鱼体机体健康,同时还要对鱼体表、鱼鳃进行检测,发现有寄生虫等,要及时采取相关杀虫灭虫等技术措施,保证鱼体表、鱼鳃健康,确保鱼体内部、外部都无病无伤。

四、越冬管理

1.清除乌冰

首先,鱼类越冬结冰时,不能结乌冰,乌冰对鱼类越冬不利。因为乌冰影响冰下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造成冰下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不利于鱼类安全越冬。

解决方法,因为乌冰是在边降雪时,边结冰,因此在池塘刚刚结乌冰时,及时采取人工或增氧机破冰,重新结明冰。

2.水质监测

定期检查冰下水色、水中的浮游生物的组成种类、数量以及变化,同时要定期监测水中底层水的溶解氧含量,要求冰下底层水中的溶解氧含量,24小时不能低于5mg/L,确保鱼类越冬安全。

3.及时扫雪

在降雪天气,要及时扫雪,确保池塘冰面露出的明冰面积,占池塘结冰总面积的80%以上,保证冰下浮游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确保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4.日常管理

不定期检查冰下水位的变化,保持冰下水位的稳定,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水中浮游生物过多、水质过肥,要采取换水或撤掉已经悬挂冰下的肥料袋;水中浮游生物过少、水质过瘦,要及时采取冰下挂肥料袋方法,及时肥水,同时根据情况,还可以同时使用增氧剂,确保水中溶解氧任何时间不低于5mg/L,确保鱼类越冬安全。

5.其他方面

越冬池塘环境要安静、安全,尽量不要有人为声响或其他过大、过强振动,确保鱼类安全越冬。

猜你喜欢

鱼体溶解氧越冬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三维鱼体参数化建模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东平湖溶解氧及影响因素分析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如何保证精养池塘充足的溶解氧
水蛭越冬技术
浅析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淡水鱼腹背定向装置设计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