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宣州区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

2019-01-05胡大立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5期
关键词:稻虾苗种种养

胡大立 余 护

我区小龙虾产业从最初的“捕捞+餐饮”起步,逐步形成了集苗种繁育、健康养殖、精深加工、物流餐饮、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据测算,2018年我区小龙虾全社会经济总产值约8亿元,比2017年增长83.15%。其中,养殖业产值约4亿元,以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产值约1亿元,以餐饮、流通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约3亿元。实现了农(渔)业增效、工业增收、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区从事小龙虾生产经营的合作经济组织近58个,小龙虾全产业链从业人员约500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员近2750人,从事小龙虾加工等第二产业人员近152人,小龙虾三产约2100人。

一、小龙虾产业发展现状

1.养殖生产情况

我区今年小龙虾养殖面积已突破7万亩,稻虾综合种养面积突破6万余亩,亩产小龙虾150kg,总产值约4亿元。我省天长、长丰、霍邱等三县已成为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前30名的县(市、区)。我区虽位居全省第四,但发展潜力巨大,全区约有30万亩稻田适宜开展稻虾(渔)综合种养。

2.主要养殖模式

目前,小龙虾养殖模式主要有稻虾综合种养、池塘主养、莲藕(苇)田套养、河蟹池混养、大水面人工增养殖等。其中,稻虾综合种养为各地主要养殖模式,此模式可细分为稻虾连作、稻虾共作等模式。

(1)稻虾模式。稻虾连作:种一季中稻,养一季小龙虾。即每年8-9月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10-11月水稻收割后加深水位,翌年4-5月收获成虾,6月整田插秧,种一季中稻,循环轮替。此模式一般亩产小龙虾100kg、水稻500kg,亩均产值4500元左右,亩均利润2000元左右。稻虾共作:养一季小龙虾后,在种植中稻的同时培育小龙虾亲本。即每年8-9月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10-11月水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翌年4月上旬-5月下旬收获成虾,6月上旬整田插秧,种植中稻的同时培育亲虾,10月-翌年3月繁育小龙虾苗种,循环轮替。此模式一般亩产小龙虾150kg、水稻500kg,亩均产值5500元左右,亩均利润3000元左右。

(2)池塘主养模式。将池塘进行结构改造,种植多品种水草,保持水草常年覆盖率在40%左右,亩投小龙虾苗种8000尾,投喂优质颗粒饲料,一般亩产小龙虾150-200kg,亩均利润4000元左右。

(3)虾蟹池塘混养模式。通过优化放养密度、生态设施、水草栽培、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等关键技术措施,水草覆盖率40%-70%,亩放大规格幼蟹500只、小龙虾苗种5000尾,一般可亩产河蟹75kg、小龙虾100kg,亩均利润4000元左右。

(4)开展技术轮训,提升养殖水平。2018年以来,我局在全区26个乡镇办事处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轮训,共培训62期,5360人次;同时我区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依托,组织50名稻渔综合种养大户参加生产经营型培训班,邀请省市各级专家授课指导,提高种养大户养殖技能。

3.销售模式创新

小龙虾目前主要是经纪人营销和农贸市场、龙虾专业市场销售,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小龙虾经营销售模式不断创新,以京东、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小龙虾”经营模式,全面布局小龙虾销售市场。我区小龙虾以淘宝、微商为主,小龙虾年交易额达数百万元,发展潜力巨大。

4.小龙虾消费方式

我区主要有三种:一是传统的夜宵大排档;二是品牌餐饮企业的主打菜品;三是互联网餐饮,即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小龙虾外卖。由于小龙虾生产季节性强,其消费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2017年,小龙虾消费旺季始于4月份,5-8月份最盛,9月份开始淡出。近年来,各地积极加大小龙虾菜肴开发,形成了一大批小龙虾知名菜肴和餐饮品牌,如江苏盱眙的“十三香龙虾”、南京的“金陵鲜韵”系列、湖南南县的“冰镇汤料虾”、湖北潜江的“油焖大虾”等,有效推动了小龙虾餐饮消费向深度发展。从消费者年龄结构看,小龙虾的消费受众以20-39岁的年轻群体为主,50岁以上消费群体和19岁以下消费群体占比相对较少。其中,外卖小龙虾则以80后、90后为主流消费群。从消费渠道来看,80%的小龙虾通过堂食渠道(包括夜宵摊)售卖,20%的小龙虾通过互联网渠道售出。小龙虾上市供应期较为集中,季节性分化明显,市场价格受上市供给量影响较大。据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监测,2016-2018年,小龙虾批发价格峰值都出现在春冬上市淡季,价格谷值都出现在夏秋上市旺季,2018年3-4月份小龙虾批发市场价格较高,一般为45-55元/kg,5月下旬至6月底价格短期回落,低位运行在35-45元/kg,7月上旬开始回升并一路走高,达60-70元/kg。

5.品牌与市场建设

近年来,我区着力打造了小龙虾区域公共品牌——南漪湖品牌,建设了小龙虾专业市场宣城市洪林龙虾交易市场。因小龙虾养殖发展快,规模大,为解决龙虾销售难问题,在洪林镇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建设龙虾销售市场,拓展了小龙虾销路。群策群力,打造优质品牌。2018年,组织成立了宣城市南宣稻渔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注册“南漪湖”牌稻虾米和“南漪湖”牌龙虾品牌,并代表我区稻渔综合种养参展2017年第一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和2018年第二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获得博览会金奖、创新奖、绿色发展奖。

6.种苗繁育技术

2018年,在“产学研推”战略的推动和虾蟹体系首席、岗位专家指导下,我区通过完善池塘结构、亲虾选购、水质调控、水草设置、孵化方式优化等关键技术,有效提高了池塘小龙虾苗种繁育的质量和产量。在重点推广“小龙虾稻田生态繁育”“小龙虾土池繁殖养殖一体化”等技术模式基础上,争取在稻田小龙虾亲本强化培育技术和小龙虾温棚规模化繁育技术研发中取得突破,小龙虾苗种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t以上。

7.成虾养殖技术

我区针对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需要,组织虾蟹体系首席和岗位专家重点研发与集成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稻虾生态种养新技术,通过构建稻虾连作与共作系统,发挥系统生态学效应,减少了稻田除草等劳动力投入和农药化肥的使用,有效减缓了农业面源污染,降低了秸秆焚烧工作力度,实现了一地双业、一水双用、一田双收,促进了稻渔的绿色、高效、生态发展。

8.政策扶持

积极创新了小龙虾金融支持服务方式,开展稻田养殖小龙虾农业保险,发放小龙虾养殖扶贫贷款,鼓励支持种养户购买“农业养殖保险”,对新发展的种养基地统一投保,保费由政府承担50%;通过持续地发力在洪林、养贤、杨柳、孙埠等乡镇创建了十二个各种类型的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其中洪林基地2017年被认定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该基地正以“基础设施先进、养殖模式高效、产品质量卓越、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积极争创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杨柳、孙埠等八个基地被认定为全区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基地,今年可帮助近千户农民实现脱贫。

二、存在问题

1.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养殖池塘标准化程度不高,养殖尾水处理设施相对落后,生态循环化养殖工程不够完善。稻虾综合种养田间工程建设有待继续规范,田间沟渠挖掘不合理、不科学,田埂高度普遍偏低,宽度普遍偏窄,稻田保水、进排水闸口及防逃等基础建设还不完善。

2.小龙虾种业体系尚不健全

小龙虾苗种繁育规模化、工厂化程度低,良种场、保种场建设滞后,专业化、商业化育种体系和品质改良体系严重匮乏,自繁自育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繁育技术规范,小龙虾良种场急需科学布局和创建。小龙虾种质资源调查需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不到位,种质资源库建立尚未完成,遗传育种基础研究不深。

3.加工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小龙虾供给季节性明显,季节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但小龙虾加工比例低,与小龙虾产业快速发展不相匹配。加工企业少,普遍规模小,精深加工技术和工艺落后,小龙虾综合利用不够,附加值开发不充分。品牌不响,加工产品结构趋同,市场认可度不高。

4.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小龙虾产业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粗放式养殖、小规模养殖仍是主流,缺乏统一的生产规范和标准限制了产业的竞争力和产业化水平以及抗风险能力。行业协会、大型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组织培育不充分,数量少,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养、加、销”一体化经营主体培育力度还应加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度有待提高。

三、发展趋势

1.养殖生产继续增加

我区稻田和水资源丰富,适宜开展稻田养虾的低洼田、冬闲田以及适宜开展“小龙虾+”混养模式的池塘尚存巨大发展空间,随着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和地方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的建立,我省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的推动,小龙虾的养殖面积继续增加,技术也将进一步提升。旺盛的市场需求、良好的政策环境、坚实的产业基础、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中国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据预测,3-5年内,我区小龙虾的养殖面积和产值必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2.消费市场持续火爆

由于居民消费热情持续高涨,从路边摊位到高档酒店,从网上外卖到家庭厨房,小龙虾将继续在消费市场“攻城拔寨”。由于小龙虾自带的社交属性,以及集中供应季与夜市旺盛期重合的特点,以小龙虾为主题的品牌餐饮店和夜宵大排档等消费场景将持续火爆。随着消费习惯的蔓延和市场影响的不断扩大,城市带动乡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小龙虾的消费热度也将不断提升。

3.价格维持高位

小龙虾精深加工产品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价值正在逐渐显现,经济开发价值空间巨大,小龙虾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同时受小龙虾苗种供应限制,苗种供给量少,价格高。此外养殖投入品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增加。成本“地板”的抬高、市场的扩容、消费的拉动将倒逼小龙虾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

4.产业融合不断增强

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消费热情的持继升温,各主产地政府对小龙虾产业将更加重视,将其作为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以小龙虾为主题,包含生态旅游、争霸比赛、美食评鉴、生产体验等各种活动的文化节庆,将在越来越多的地方举办,并成为当地的一项民俗节庆和地方特色品牌。作为带动多产融合发展的明星产业,小龙虾成为最火爆网红产品,小龙虾产业的“星味”将越来越浓。

猜你喜欢

稻虾苗种种养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研究揭示稻虾共作时空分布特征
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的公示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