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硝西泮致发热不良反应1例报告

2019-01-05罗佩娟赵丹阳林卫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癫痫体温入院

罗佩娟, 赵丹阳, 林卫红

癫痫是以反复癫痫发作为共同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氯硝西泮可用于局灶性或全面性癫痫发作的治疗,其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困倦和镇静。我科于2018年12月会诊的1例老年癫痫患者在应用氯硝西泮期间出现了明显的发热反应,本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85岁,主因“慢性咳嗽、咳痰10余年,加重伴喘息1 d”于2018年11月20日门诊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收入我院呼吸内科治疗。该患者于10余年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应用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物治疗后好转,此后每于受凉、感冒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冬秋季节明显;1 d前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加重,伴有喘息及喉鸣,为求系统诊治入院治疗。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余年,目前未服用降压药物,血压维持在120~140/70~90 mmHg。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史20余年,长期规律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分别于7 y前、3 y前患脑梗死,遗留混合型失语,肢体活动不灵,已卧床,现留置胃管。诊断为脑血管病后癫痫2 y,发作表现为突然意识不清,头眼向右歪斜,四肢伸直僵硬,持续约2~3 min缓解,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癫痫,局灶继发全面性发作、局灶发作持续状态,脑血管病后遗症。规律口服“左乙拉西坦早0.5 g、晚0.5 g”。青霉素类、磺胺类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36.5 ℃,脉搏85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26/66 mmHg,意识模糊,混合性失语,双眼向左上方凝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右眼对光反射迟钝,左眼对光反射灵敏。呼吸运动增强,吸气时间延长,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胸摩擦音;心率85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屈曲,肌肉萎缩,不能活动,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张力增高,余查体不配合,双侧病理征未引出。入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喉痉挛、脑梗死后遗症期、脑血管病后癫痫、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后积极给予患者抗感染、平喘、化痰、稳定斑块及激素治疗,同时继续抗癫痫治疗,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支持对症治疗。20日后临床症状缓解,无感染征象,遂停用抗生素。2018年12月12日起,患者发生左侧肢体抽搐、喉痉挛,每日发作十余次。12月17日神经内科会诊,建议加服氯硝西泮0.125 mg,qd,po,次日17时口服氯硝西泮0.125 mg,半小时后患者出现发热,体温达38.2 ℃,无鼻塞、流涕;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之后两日患者均在服用氯硝西泮半小时后发热,体温分别为38.2 ℃和38.4 ℃,3次发热均在服用退烧药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这3 d内癫痫发作消失,期间查血常规、血培养、尿常规等,均未明确发热的原因。12月21日,患者停用氯硝西泮,未出现发热症状。12月22日患者再次服用氯硝西泮0.125 mg,半小时后再次出现发热症状。神经内科会诊,建议停用氯硝西泮,加用拉莫三嗪12.5 mg,qd,po,患者此后再未出现发热症状,病情平稳,癫痫发作消失。

2 讨 论

本患者为老年女性,长期服用左乙拉西坦控制癫痫发作,发作频繁后加用氯硝西泮0.125 mg,前3 d用药半小时后均出现发热,第4天停用氯硝西泮无发热症状,第5天再次服用氯硝西泮,再次发热,4次发热均达38 ℃以上,且无咳嗽咳痰等伴随症状,也无药疹出现。这5 d内,患者其他时段体温均正常,没有其他感染证据,也未服用抗生素,服用氯硝西泮剂量在说明书推荐剂量范围之内,其余用药在发热前后均一致;第4天停用氯硝西泮,其余用药不变,未出现发热症状,故可以排除患者机体因素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依据药品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关联性评价原则[1],推断是氯硝西泮导致发热。氯硝西泮又称氯硝安定,是一种苯二氮卓类药物,是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的激动剂,用于治疗局灶或全面性癫痫发作,也有催眠、镇静、抗焦虑、抗躁狂的作用。口服后迅速完全吸收,在肝脏内广泛代谢,最后经尿排出[4]。氯硝西泮常见的副作用是困倦和镇静。较为少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皮炎、出汗、荨麻疹、血管源性水肿、面部和踝关节水肿、瘙痒、紫癜、色素沉着和多形性红斑等[3]。也有研究报道了更罕见的不良反应,如秃发[5]、大疱性皮肤病[6]、口腔烧灼综合征[7]、视网膜病变[8]等。

目前国内关于氯硝西泮的副作用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是国内第1例报道氯硝西泮引起的发热,笔者认为属于药物热。药物热是一种由药物引起的发热反应,不伴随类似皮疹等其他临床特征,很常见,但经常诊断不足。药物热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抗生素是引起药物热的最常见的药物,停药后发热消失是药物热诊断的基础[9]。本例患者本身为老年患者,机体存在普遍的机能减退,伴有心、脑、肺等慢性疾病,且常年进食不足,较为消瘦,导致机体抵抗力较低。此外,患者对青霉素类和磺胺类过敏,以上因素表明患者本身体质较为敏感,易对多种因素过敏,因此机体对新药的耐受度不高,更易产生药物热。虽然本例不良反应不会危及生命,但由于氯硝西泮等苯二氮卓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临床医生应该认识到这种不常见但潜在的副作用,以指导临床工作中的用药,对此类不良反应能够及时诊断并及时处理。

猜你喜欢

癫痫体温入院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疗效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
敲打孩子头部会引起癫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