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策略

2019-01-04姜丽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6期
关键词:等待成因素质

姜丽

摘要: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幼儿园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注意实施的全面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幼儿的劳动素质教育,进行幼儿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探索,为进一步在幼儿园里实施素质教育推向全面与深入做铺垫。

关键词:等待;素质;成因;劳动习惯

在农村幼儿园农忙季节的时候,早上7点不到,值班教室里早就有一部分的孩子已经到园,这些孩子的家长需要很早就去干农活了。试想:这些孩子需要多早起床?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这些孩子的动手能力较差,总是等着别人的帮忙。在与这些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农活依旧是他们的劳动习惯,早出晚归。而孩子则成为了他们的“附带品”。为了农活,他们不愿等孩子慢吞吞穿衣服,慢条斯理的洗漱,细嚼慢咽的吃早饭,家长总会嫌孩子慢,不及动手帮助他的快。从而养成了孩子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要做什么,该做什么,等你来帮我这些不爱劳动的习惯。

近些年来,作为一名一线的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天天和小朋友在一起,我发现一个很普遍存在的现象:本地幼儿越来越不如外来幼儿“能干”。同是三周岁小班的幼儿,外来幼儿早上自己走路进幼儿园,中午自己吃饭,午睡时自己穿衣穿鞋,自己的事情做得井井有条;而作为本地幼儿早上要父母抱着进幼儿园,父母帮着找好凳子,才会离开,中午吃饭时总是饭粒掉满桌,好多小朋友还要老师喂饭吃,更别说自己穿衣穿鞋了……我不禁产生了许多的困惑:本地孩子的生活条件比外来幼儿条件优越的多,为什么他们自我劳动能力的意识反而缺失了呢?

一、幼儿不爱劳动的原因分析

笔者根据调查发现:由于现在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大人把孩子当成心头肉,手中宝,什么事都给孩子承包下来,孩子在家就是一个甩手大王,什么事情都用不着做。家长的宠爱使孩子觉得不劳动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外地人大多数家庭都有好几个孩子,而且年龄相差又不大。本地幼儿缺乏严重的劳动意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社会上鄙视体力劳动,好逸恶劳的思想对现在的幼儿有相当大的影响。孩子们越来越追求舒适、惬意的生活。在社会上,一种重知识、轻劳动的现象存在十分普遍。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而作为生存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却被社会、新一代所淡忘。就像大鸟只给了小鸟食物而忘了教小鸟捉虫的本领,小鸟最终是会饿死的。

(二)家庭原因。就目前来看,由于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越来越差。有的家长只注重让孩子认字、学英语,梦想将来如何如何,却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个性健全的人,应该学会的一些基本生存技能。家长的包办使平常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事都被父母代替着。隔代教养更加促使幼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使一些本应该幼儿自己得到锻炼的机会,在无形中被夺走了。据笔者在园调查发现:有百分之八十的幼儿在家全是家长包办制,不用做任何事,包括自己的;有百分之十五的幼儿是家长帮着做,自己也会做一些;有百分之五的幼儿不需要家长的帮忙。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城里幼儿园表现的更为突出。幼儿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爱劳动、懒惰、依赖性强成为了现今孩子的通病。

(三)学校原因。有些幼儿园为了在竟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无视幼儿的生长发展规律,对幼儿进行小学化的教育。什么上课、写字、计算、背书成了幼儿学习的全部内容。有些孩子幼儿园读完都可以胜任小学二年级的功课了。而对于动手能力,自我服务劳动方面成了一片空白,连鞋带都要家长帮着系好!而孩子的玩耍却被视作是一种野孩子、不上进、调皮的表现。

(四)幼兒自身原因

有些幼儿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之间的差异性。加上性格原因和家长没有耐心或包办孩子的一切事务,错过了孩子学习敏感期,孩子的主动性就没有了。

二、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策略

这种现象的发生并非偶然,有句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靠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保持一致,才能得到有用的效果。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要学会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欲望和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如何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呢?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通过了解、观察,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改变家长的一些不当思想。我们要强化幼儿自觉劳动的意识性,利用周围环境激发幼儿脑海里的劳动意识。创造让幼儿动手的机会。比如说幼儿吃饭最基本的劳动问题,现在家庭中几乎所有孩子都是家长喂的,这并不是幼儿不喜欢自己动手,而问题都出在了家长那里。有的家长怕孩子自己吃不饱饿着了;有的是怕孩子动作慢,又把衣服弄脏了,还是直截了当的给孩子喂了来的省事。久而久之,这成了孩子不成文的规定。只是当孩子大了,什么事都不会做了,家长才来抱怨:孩子动手能力差了,不会照顾自己了,怎么会有这么懒的孩子了。往往没有想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当幼儿有好的表现时,家长要适时的进行肯定。如:当孩子自己整理了玩具柜时,家长应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赞赏。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言行要一致,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当孩子不愿意劳动时,家长一定要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进行教育,让幼儿明白:劳动是一个人本身就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学会劳动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榜样的作用要发挥,孩子越小,就越喜欢模仿大人的一些事。因此,大人在家应给予幼儿正面的榜样作用。当孩子愿意动手的时候,家长要尽量提供给幼儿动手的机会与环境,使幼儿得到锻炼。

(二)通过创设环境,进行幼儿劳动劳动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任何活动的原动力,幼儿抱着游戏的态度去参与劳动。让幼儿对劳动产生兴趣,让幼儿尝到劳动的喜悦,让幼儿将劳动变成自觉地行动。

在集体活动中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采用游戏、诗歌的形式,潜移默化的使幼儿认识到劳动是一种好的表现,知道是爸爸妈妈的劳动才有了我们的好生活。在适宜的季节中,教师带领幼儿在自己的劳动区域中进行整理、然后把幼儿分组,通过挑种、翻土、播种、施肥、浇水等一系列的活动;想一想,是让幼儿在劳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画一画,是让幼儿把自己想的、做的都在纸上表现出来,努力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让幼儿从中得到劳动的快乐与辛苦。养成劳动的一种习惯。懂得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劳动。开展区域活动游戏时,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在各个活动区域尽量多投放一些能够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如在“娃娃家”让幼儿做“爸爸、妈妈”学着给娃娃穿衣、梳头、喂饭,并给幼儿提供多种用具(如:筷子、勺子、叉子等)让幼儿能够有多种方法操作。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一些日常的自我自理能力。在生活区,摆放爸爸妈妈工作时的照片,让孩子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

利用环境布置,让幼儿有视觉上的感观。在教室张贴一些关于小朋友爱劳动的图片,介绍一些简单劳动的过程,让幼儿进行模仿游戏。教师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关注幼儿的一些表现,如玩具玩好以后让幼儿自己整理,中午让幼儿独立进食,起床自己整理。还让幼儿试着照顾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学会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在平常的的生活中养成一种良好的劳动习惯。

参考文献:

[1]陈幸军主编:《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3]教育部主编:《幼儿园指导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

猜你喜欢

等待成因素质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安静的等待——观《归来》有感
在希望与绝望的旋律中交织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