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卵巢癌化疗后Ⅳ°骨髓抑制伴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

2019-01-04王庆天何亚林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30期
关键词:血常规上肢计数

王庆天 何亚林(通讯作者)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1.病例资料

患者,向某,女,49岁,因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Ⅲc期术后第二次复发第二次化疗后8天,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伴发热1天急诊入院,院外B超提示左上肢血栓形成,自备有迪奥斯明口服,入院时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76×109/L,白细胞计数0.63×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36×109/L,PCT:15.5ng/ml,C反应蛋白大于160mg/l。体温39.8℃,脉搏121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95/55mmhg,自觉无心慌、胸闷、气紧等不适,全身皮肤无瘀斑瘀点,入院后立即予保护性隔离,遵医嘱予退热贴物理降温,置床旁心电监护,查血培养、血常规后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治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升血小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复查血常规结果血红蛋白57g/l,血小板计数41×109/L,革兰氏球菌(+),输注3u去白悬浮红细胞后,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体温下降至37℃,血红蛋白升至80g/L,血小板51g/L。入院第5天,患者出现右上肢肿胀,皮温稍高,感轻微疼痛,B超提示: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经血管外科会诊,予迪奥斯明抗凝,六合丹外敷肿胀部位,予抬高制动。入院12天,经治疗,患者生命体征正常,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恢复正常,左右肢体无肿胀及疼痛,自觉无不适,病情好转出院,指导血管外科就诊治疗。

2.护理

2.1 保护性隔离

发生骨髓抑制时,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感染。病人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0.63×109/L、血小板计数76×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36×109/L时,提示病人出现严重低血象,这时必须对病人采取保护性隔离,入住层流病室。而且,限制探视人员与患者的直接接触,确保了层流室病房的洁净度。住院期间病人仅限于层流病房内活动,佩戴口罩,谢绝家属的探视,医护人员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带手套,护理治疗和操作集中进行,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如有感冒、呼吸道感染等情况不能管理该病人。

2.2 血小板减少的护理

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升血小板,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神志是否清楚,随时询问病人有无头晕、头痛、眼花等症状,观察口腔、牙龈有无出血,全身皮肤有无瘀斑瘀点,有无腹痛、腹胀等,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腹压增高,指导患者在床上活动,每日复查血常规,于第5天基本恢复正常。

2.3 血红蛋白减少的护理

输血对症治疗,输血过程中,速度先快后慢,严密观测患者有无发热、畏寒、皮疹等输血反应,输血前后应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患者顺利输注3u去白悬浮红细胞,无不良反应,每日复查血常规,于第12天恢复正常。

2.4 发热的护理

入院患者体温过高39.8摄氏度,做血培养和药敏实验,给予退热贴物理降温,布洛芬混悬滴剂药物降温,患者自觉全身发热,出汗,半小时后复测体温,指导患者多饮水,更换衣物,定时输注抗生素,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量,保持体液平衡,防止虚脱,体温于第4天恢复正常。

2.5 血栓形成期护理

患者左右上肢肢体肿胀,予六合丹外敷,地奥司明抗凝,指导患者抬高上肢制动,避免上肢受压影响动脉回流,严禁按摩,以免部分溶解的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每天观察左右上肢皮肤颜色、温度及肿胀程度,每天测量双上肢臂围,臂围即鹰嘴上10cm绕臂一周的长度,了解治疗效果,根据肿胀消退情况,指导逐步增加活动量,预防肺栓塞,观察患者,有无咳嗽、胸闷、胸痛、口唇发绀等肺栓塞症状,补液时应注意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条静脉反复穿刺,注意尽量保护好静脉,于第10天,肢体无肿胀,疼痛消失。

2.6 心理护理

病人病情重,且治疗期间并发血栓,且住院时间长,患者出现焦虑,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温柔亲和的与患者沟通及指导,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同时,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或让同病房积极治疗的患者与其沟通,增强患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2.7 基础护理

患者卧床休息,置床旁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严格记录患者出入量,指导患者进食软食,饮水量2500ml/天,每天用软毛牙刷清洁口腔,预防细菌生长,观察口腔牙龈有无出血。保持患者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同时观察患者皮肤情况,指导患者每隔两小时翻身活动,预防压疮。

3.小结

对于血栓,应以预防为主,但是如果无法避免,应积极给予对症治疗,本病患者卵巢癌化疗后伴发Ⅳ°骨髓抑制,血象三系降低,诱发血栓,病情危重,经过药物对症治疗,并且配合护理观察,给予病人保护性隔离,血栓部位抬高制度,观察皮肤皮色、皮温及受压部位情况,指导健康宣教,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指导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最终病情好转出院。

猜你喜欢

血常规上肢计数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古人计数
血常规解读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这样“计数”不恼人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