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药理学课程医学人文关怀指标加强医学人文关怀教育的探讨

2019-01-04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药理学医学生关怀

赵 梅

(1.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0318;2.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上海 200237)

医学人文关怀教育是医学教育中的永恒主题,医学生誓言中就要求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恪守医德”“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通过医学教育培养的医务工作者,不仅需要具有相当的医学技能,还应具备相应的人文关怀素养。理论上讲,医生救死扶伤,病患应心存感激,但目前社会上关于医患矛盾的新闻却屡见不鲜,甚至还出现伤医杀医的严重事件。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曾对全国326所医院进行调查,发现人为引发的医疗纠纷高达98.4%,其中因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的纠纷占49.8%,可见约一半的医疗纠纷源于医患沟通的欠缺或医务工作者人文关怀素养的缺失[1]。笔者随机开展的95份问卷调查显示,68%的受访者认为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缺失,20%认为严重缺失(见表1)。因此,为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素养,在医学教育中大力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势在必行。

1 医学人文关怀与医学人文关怀指标体系

医学人文关怀教育的强化必须先了解医学人文关怀的内容及患者对医学人文关怀感受的影响因素,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有两大要点:一是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二是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心理、生理需求[2]。因此,开展医学人文关怀教育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医疗服务中与患者心理、生理需求相关的人文关怀因素。针对我国国情,韩鹏等[3-5]基于德尔菲及层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我国医院门诊及住院医学人文关怀指标体系研究,探讨了医疗服务中各种因素在医学人文关怀体现中的权重系数,结果表明环境、沟通、服务、人文素养四大方面影响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医学人文关怀的感受,而这四大方面又可逐一细化到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可见,要让医学生了解并熟知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增强患者的人文关怀体验,仅依靠传统意义上人文课程的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医学教育的各个角度(尤其是专业教学的角度)加强医学生对人文关怀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医学人文关怀素养。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从环境、沟通、服务、人文素养四大医学人文关怀指标出发,在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加强医学人文关怀教育。

2 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强化医学人文关怀教育的必要性

实际上,我国的医学教育中从未忽视过医学人文关怀教育,相关课程体系中还专门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医学心理学、哲学、法律等课程。然而,在现实的医学教育中,由于医学专业课程多、压力大,学生对普遍以纯理论为主的人文课程兴趣不大,听课积极性不高。如相关学校统计发现,医学生必修课《医学伦理学》到课率不到40%[6]。相对人文科学课程,在医学专业课程中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将人文关怀素养的培养渗透在医学案例、药物应用、健康教育等具体的专业知识中,使专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共鸣及更强的职业体验感,更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更深入、直接、持久地影响学生。95份问卷调查显示,仅4%的人认为在校期间医药学专业课程不可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见表1)。可见,在医学专业课程中融入医学人文关怀教育,可以成为提高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的重要培养途径。

表1 医学人文关怀体验影响指标调查结果(n=95)

药理学是医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紧密联系药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药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指导临床正确使用药物,而如何正确使用和研究药物往往与人类健康及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因此,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关怀精神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更是使学生成长为技能及医德兼具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3 药理学课程中强化医学人文关怀指标以加强医学人文关怀教育

3.1 在药理学课程中强化医学人文关怀指标中的环境教育

韩鹏等[3-5]的研究发现,医疗环境是影响医学人文关怀体现的重要因素。环境因素又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卫生:要求整洁、干净、宽敞,垃圾箱放置合理,污物处理有序,卫生间干净无异味;(2)候诊条件:要求等候条件良好、座椅充足、布局合理、环境卫生;(3)就诊流程:简单、标识清晰;(4)人文环境:医务人员着装适宜得当。药理学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课程,主要以活体动物为对象开展药物的药效及机制研究的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药理学实验需在指定的实验室中开展,为强化医学人文关怀指标中的环境教育提供了特定的环境。首先,就着装而言,我们称医务人员为“白衣天使”,白大褂作为标志性的职业着装,体现了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洁白与纯真精神。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有标准的着装,包括干净并穿戴整齐的白大褂、打理得当的头发等,使学生从着装上体验职业,增强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以此加强对医学人文关怀中人文环境的教育。其次,在药理学实验中,研究对象是小鼠、家兔等活体动物,我们请学生思考,如果将这些动物模拟成患者,它需要什么样的就医环境?学生以此及彼,很容易联想到需要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环境,因此可采取小组制,将实验室及各小组的实验环境(包括实验室整理、打扫、实验器材的合理摆放及使用、实验垃圾的清理等)进行合理分工并评分,对教室不同功能区域及仪器的使用进行简单明确的标识,加强对学生人文关怀中环境卫生、条件、流程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及有序、严谨的工作态度。

3.2 药理学课程中强化医学人文关怀指标中的沟通教育

医学人文关怀教育应强调沟通的重要性。医疗过程中的有效沟通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面部表情:微笑、同情、眼神专注;(2)语言:真挚、鼓励、温和亲切、通俗易懂、加入心理疏导;(3)诊疗动作:准确、轻柔;(4)沟通技巧:耐心倾听、问候、热情接待;(5)及时告知: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沟通和交流,解答疑问,建立信任[3-5]。药理学作为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课程,课程学习中包含了药物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多种临床药物应用的相关内容。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药物要实现合理应用不能离开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医务人员需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以建立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使医疗活动有效有序地进行。但是,在校医学生通常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同时遇事容易激动,如果不能熟知并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将为未来工作中医患矛盾的增加埋下隐患。药理学案例分析及用药练习等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模拟诊疗过程的角色扮演形式,在事先请学生熟知上述各种医疗过程中有效沟通注意事项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患者、患者家属,使学生将所学的药理学知识与诊疗过程、人际沟通结合起来,不仅加强了知识点的学习,还在具体的模拟实践中熟知了医患交流中的沟通特点和技巧;同时通过患者角色的扮演,使学生更能换位思考患者的痛苦,在医患交流中更多地融入对患者的同情、热情、真挚等人文情怀,从而让学生学会主动去关怀、照顾患者,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调动患者内在的力量战胜疾病。95份问卷调查中,85%认为教学过程中进行患者角色扮演可增加学生对患者身心痛苦的理解,在教学中加入临床实践,可增强学生对患者的同理心及同情心。

3.3 药理学课程中强化医学人文关怀指标中的服务教育

医疗行业是服务行业,医学人文关怀教育中应注意提高医学生的服务意识。就医务人员而言,医疗过程中的有效服务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能力:技术能力过硬、治疗有效、使用最优化的治疗方案。(2)主动服务的意识[3-5]。医务人员提供的是救死扶伤的医疗技术服务,与患者的健康、生命密切相关,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过硬的医疗技术能力。而医疗过程离不开药物的使用,药物作为医生治疗疾病的工具,既可以成为挽救生命的良药,也可以成为损害健康的利器,因此熟练掌握各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药理学特性是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技术能力。同时,在熟知药理学知识的基础上,过硬的技术能力将使学生具备更多的职业信心去开展主动服务,促进并培养其主动服务的意识。

3.4 药理学课程中强化医学人文关怀指标中的人文素养教育

医学人文关怀教育必须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就医务人员而言,医疗过程中的人文素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文知识:学习哲学、心理学、逻辑学、法律学、伦理学等人文知识;(2)人文心理:具备同理心;(3)人文精神:尊重他人的主权和价值观;(4)人文信仰:理解苦难及苦难中人性的需求;(5)人文境界:人道主义、诚信、利他主义[3-5]。我国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通过开设哲学、心理学、法律学、伦理学等相关课程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知识和修养,但教授这些课程的教师由于医学专业知识缺乏,在教学中容易出现人文教育与医学生未来的职业环境割裂的现象。而在传统的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中,由于受社会需求发展的限制,人们对科学技术、操作能力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人文素养。因此,人文课程中较少的医学内涵的渗透及专业课程中对人文素养培养的忽视,最终导致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脱节,致使医学生人文精神危机日益严重。在医学专业课程尤其是与临床医疗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如药理学)中引入人文素养的教育,可有效改善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脱节的现象。在药理学课程中,通过在理论教学中加入药物发展史、重大医药学事件(如反应停事件)、药物应用中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如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患者心理因素对疾病治疗的影响等内容,并引入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可在学生掌握药理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对人类社会进展过程中药物的诞生、应用、曲折及无数科研工作者艰辛的工作有宏观的认识,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思想,启发了他们的智慧,鼓舞了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潜移默化地加强了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更加深刻地理解医学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价值所在[7]。同时,药理学也是医药学专业课程中为数不多的以活体动物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践教学的学科,通过教授如何使用、操作和处理试剂、设备、动物这些实验要素,强化动物伦理学与动物福利的教育,引导学生善待与人类相伴的实验动物,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8]。

4 结语

目前的医学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基础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繁多,教师更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在日常专业课程教学中把医学人文关怀精神内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大多数学生也只满足专业知识的获取,无暇拓展专业以外的兴趣。医学生进入临床后,由于患者过多、医生负荷过重、社会人文精神缺失、医患信任缺失等多种原因,导致现实中医患矛盾增加甚至恶化[9]。因此医学教育中应对医学生有效开展医学人文关怀教育,使学生了解医学人文关怀的内容、影响因素、实施方法等。医学院校专门针对人文素养培养的科目不少,但多属于纯理论学习,学生兴趣不大。将医学人文关怀教育渗透到药理学等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强化医学人文关怀影响指标,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更深层次地认识到人文关怀的真正价值,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成长为医德和医术兼备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药理学医学生关怀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金化浊方治疗慢阻肺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冬虫夏草治疗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