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聆实:用生命丈量历史

2019-01-03李瑾历李欣育

东西南北 2019年22期
关键词:堡子惨案无辜

李瑾历 李欣育

每一件藏品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而赵聆实就像是这段历史的守护神,用尽一生兢兢业业地踏寻着这段沉痛的历史。

赵聆实不是一位一般的学者,他身赴东北各地农村,对被化学武器影响的植被进行野外现场调查研究。他对工业化城市敦化周围1600平方公里范围内,日本遗留的化学武器的长期后果进行了调查研究。赵聆实,吉林省博物院原副院长,聆听他与文物及文化的故事,似乎触碰到的是那些可能永远都无法亲近的“一级品”。

“万人坑”给赵聆实带来的影响

1985年,《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编委会决定由赵聆实主编《日军暴行录·吉林卷》。十年寒暑,赵聆实踏查了吉林省境内几乎所有日军制造的“万人坑”和惨案地,对近千人做了采访。一桩桩、一件件血淋淋的案例多次震撼了赵聆实的灵魂。在赵聆实还年轻的时候,就被派去调查老黑沟惨案。老黑沟是赵聆实下乡插队的地方,下乡不久,老队长李毅就给他们讲了这个惨案,他称“杀大沟”。

赵聆实深深地被震惊了,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影响,也让他决定报考历史专业,并终生从事东北沦陷与东北抗日斗争研究。

历史不应该被人遗忘

重新走在历史的道路上同样的艰辛,可每当想起关于抗战的史实需要他去调查和发现的时候,他的脚步不自觉得就会加快。他觉得这就应该是他的使命,为了这些惨痛又沉重的过去,他一走就是几十年。

让赵聆实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白家堡子惨案。1986年夏,赵聆实到通化县兴林乡大荒沟调查白家堡子惨案。东北沦陷时期,大荒沟曾是东北抗联一军的一处根据地。1936年7月14日,日本守备队以背给养为名,从白家堡子抓走三十几名百姓,带到大荒沟警察署毒刑逼供,让他们承认“通匪”。翌日凌晨,全副武装的日本守备队扑向尚在睡梦中的无辜百姓。他们逐沟逐户见人就抓,所到之地一片火光,杀声盈耳,热血染地。中午时,日军将四百多名无辜百姓赶进大荒沟守备队大院。为了找到抗日队伍的下落,日军把十几个身强力壮的男人拖进屋内,百般拷打行刑。这十几个不屈的汉子虽遍体鳞伤却始终不招一句。日军在这些人身上一无所获,疯狂地将其中的王万山等三人吊在拴马柱上勒死,其余的被刺刀捅死。人群开始骚动,响起一片哭喊咒骂声。中山大尉一看不妙,命令守备队开枪。南门外东山根成了杀人场,在机关枪扫射下,被押到此地的无辜百姓倒了下去,尸体横倒竖卧,鲜血遍地。一个幼儿从尸体堆里爬出来,哭喊着找妈妈,灭绝人性的鬼子,一刺刀捅穿幼儿的肚子,又高高挑起,鲜血顺着刀尖流到杀人者的手上。直到天黑,日本守备队才撤出杀人场。

“惨案幸存者李忠昌的老伴带我来到惨案地东山根,那里已是一片玉米地,山脚下矗立着死难同胞纪念碑和一座坟茔。我向死难同胞深深鞠躬,愿他們的灵魂安息。我在现场采集了死难者的部分遗骨、遗物小心地包裹好,带回了博物馆。这些遗骨、遗物成为日军残杀无辜百姓的重要见证物。有一位日本参观者曾跪在这些遗骨、遗物前,祈祷、谢罪!”赵聆实提起此事依旧很激动。

1995年7月,赵聆实所调查、主编的《日军暴行录·吉林卷》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个人的力量看似有限却也是无限的,一辈子都在为了一件事而忙碌总是会有收获的。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的赵聆实依旧守护着这些关于抗战的藏品,每一件藏品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而赵聆实就像是这段历史的守护神,用尽一生兢兢业业地踏寻着这段沉痛的历史。

赵聆实

博物馆三级研究员,吉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理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会理事。

猜你喜欢

堡子惨案无辜
我是那个从堡子里歌颂时光的人
无辜躺枪的小碎花
禹王殿堡
沉默的河流
兔子惨案
洗个澡
宣璐:“傻白甜”养成术
9年后甘肃再探秦西垂陵园
职业风险
死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