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燕:探寻伪满文化的诗情女人

2019-01-03陶彬

东西南北 2019年22期
关键词:伪满洲国兵营沙俄

陶彬

她不仅研究伪满遗址,还扩展到伪满洲国的其它领域。

她,一个总是将自己浸泡在探寻历史文化中的女人。一盏清茶,一台电脑,一部相机,一辆车,她自己都记不清自己在探寻伪满历史的这条路上走了多少公里。

沈燕,伪满皇宫博物院研究员,这些年她一直从事伪满洲国史、伪满宫廷史方面的研究。著述甚丰,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篇。这个充满了文化气息的女人,以自己大气的笔锋著了《长春伪满遗址大观》,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让很多不為人知的伪满历史浮出水面。

伪满情怀源于父亲的那句话

一头乌黑的披肩卷发、白皙的脸庞、温文尔雅的气质,有一种说不出的安逸。沈燕出自书香门第,1981年毕业于外国语学校的她,毕业后从事了和这个专业不相干的工作,要问起原因,她的研究之路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那时她被分配到伪满皇宫博物院,从事群工部、资料部讲解员的工作,主要研究伪满宫廷史、伪满洲国史。

说起她对伪满历史的研究,是缘于父亲的那句话:“你在伪满皇宫博物院工作,应该掌握、了解更多伪满洲国的历史。”沈燕说,就是父亲的这句提醒,让她突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

伪满遗址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见证,而自己写下的每一本关于伪满时期的书籍,就是要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真实准确的材料。沈燕说,这就是她的责任。

沈燕首先从伪满时期的报纸着手,“搜集老报纸,在报纸上寻找当年的痕迹。”这是沈燕为自己的书寻找材料的一个途径。1992年,沈燕发表了她的第一篇文章《长春伪满八大部》,首次全面介绍了伪满时期各部的历史及演变。此后她利用10年的时间,收集整理了作为伪满洲国首都的长春当时的历史遗址,并于2002年出版了第一部全面介绍长春现存伪满遗址的图书《长春伪满遗址大观》。为研究长春历史遗迹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她不仅研究伪满遗址,还扩展到伪满洲国的其它领域,2001年一次出版了三部专著:《伪满皇宫》《伪满官吏》《伪满遗址》。并在《中国近代史》《东北师大学报》《东北史地》等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翻译发表译文、译著百万字。工作、学术成果获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奖项10余个。

20年研究之路

“生长在这片土地,却不知道那段历史,真的很可惜。我就是希望这些资料能成为历史的见证。”在沈燕看来,让那段屈辱的历史被更多后人所知道,是她的一份责任。20多年的时间,研究、取证、走访、踏寻,沈燕认为一切都值得,即便搭钱费力。

沈燕的性格文静、内敛、低调,每天就是两点一线,上班和回家,而这条路一走就是20年。在沈燕看来,工作是为了生存,研究历史是为了工作,著书是为了梳理历史,成果是历史的赋予!

每一段历史都是沉甸甸的财富

在宽城那栋黄色的俄式小楼前,这座孤零零被民宅围在中间的小楼外侧墙体已斑驳,上方也出现了明显的裂缝,似乎每一个角落都显露出它的沧桑,只有在正门悬挂的文物保护单位标牌,稍稍露出它曾经举足轻重的地位。

沈燕望着这栋小楼,眼神中有着一丝忧伤,似乎除了工作以外,她对这一切都有着一种独特的情节。她多次撰文、提案,呼吁全社会加强对伪满遗址及老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沈燕说,这栋黄色的俄式小楼就是现在的吉林省人民医院凯旋分院,它在这里屹立的115年里,周围的建筑一座座拔地而起,但是这栋黄色的小楼仍然在这里静静肃立,讲述着光阴的故事。站在这栋楼前,感受这栋俄式小楼带来的沧桑感,古建筑不仅是城市历史的橱窗,也是百姓们的情感寄托,它见证着那段历史。

这栋楼是1901年由沙俄侵略者建的沙俄铁路俱乐部,曾经这是沙俄士兵们休闲娱乐的地方,站在楼里闭上眼,能感觉到这里曾经的热闹与繁华,但如今就只剩孤零零的一幢楼,而且正在逐渐老去……

离开这栋楼,跟随沈燕来到曾经的沙俄兵营。沙俄兵营南大营位于凯旋路和一匡街交会处,共有三栋营房,均为俄式砖石结构建筑,北大营位于长盛小学附近。兵营共有两栋营房,日俄战争后,将校营改为俄国人的子弟小学。新中国成立后,营房由长盛小学使用,而沙俄将校营的军官宿舍已于2002年7月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兵营已经被用作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从外面往里看,已经看不见曾经兵营的痕迹。在院子里,感受着这里曾经居住着沙俄的士兵,他们留下的痕迹已经被岁月磨灭,留下的老旧房屋失去了往日辉煌,留下的也就只有一座座残破的兵营。

穿梭在这座城市的伪满旧址中

穿梭在胡同里,看着布满岁月痕迹的砖瓦,忍不住伸出手去触摸那一面面斑驳的墙体。那些长满青苔的砖瓦、破旧不堪的木门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引力,等待你去探寻一段过往。

沈燕说,通过这些书,一方面让更多的读者从中了解在日本殖民统治的14年里,东北人民生活的悲惨和灾难的深重;同时也让读者了解到,在殖民统治机构效力的那些人,将自身的命运和侵略者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成为日本侵略者实施“以华治华”政策的被控制者和被利用者。究其根本所在,就是他们失去了一个中国人的良心、勇气和脊梁,历史的罪人就是对他们最准确的定位。

沈燕就是这样一个爱恨分明的女人、一个视研究历史为生命的女人。

猜你喜欢

伪满洲国兵营沙俄
三座兵营 见证德军的侵略与占领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沙俄势力研究
伪满中医文献旨要与特色探析
飘扬的五星红旗
伪满洲国时期农产品价格变化及其影响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三姓地区赫哲族的安边政策
浅析伪满洲国傀儡帝制的原因
中俄伊犁交涉清廷成功原因探析
沙俄第一届国家杜马解散原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