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素莉:秋瑾后人的守心之路

2019-01-03陶彬廉婷

东西南北 2019年22期
关键词:秋瑾专题片播音员

陶彬 廉婷

她是吉林电视台资深的播音员、主持人,是吉林电视事业发展的见证人;她会写的第一个字就是“秋”,每次书写时都觉得神圣,且带着敬意,因为,她是秋瑾的后人。

和影视事业一起成长

1907年7月15日,年仅32岁的秋瑾被清政府秘密杀害,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每当秋素莉在书上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总能看到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从薄薄的纸张上凸现出来,心中难免会涌出几分激情和悲愤,因为她是秋瑾的后人。

论辈分,秋素莉应该叫秋瑾堂姑,爷爷桐豫是秋瑾的堂叔。在秋素莉心中,有这样一位姑姑,她觉得很自豪。很小的时候她就知道姑姑是位了不起的英雄,尽管她们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时空间隔,但亲情的一脉相承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1958年,秋素莉15岁,她的高中生活开始于这个热情激昂、轰轰烈烈的年代,当时有一部电影的名字叫《红领巾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的题材,讲的是一群小学生,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加炼钢活动,为祖国做贡献的事情。为了挑选该剧的主要角色——少先队大队长,导演助理挖空心思,最后终于在长春第十一中学找到了一个真的少先队大队长,她就是秋素莉。

通过拍摄《红领巾的故事》,小秋迷上了电影,她立志长大要当一名电影演员。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却改变了小秋的志向。1960年,在长春市中、小学普通话比赛上,小秋以她清脆、圆润的嗓音和亲切、质朴的朗诵赢得了观众和领导的赞赏。当时,吉林电视台正处在试播阶段,急需播音员,领导很快相中了她。经过短期学习、试播,年仅17岁的秋素莉便通过电视屏幕第一次出现在观众面前。从此,她成了我国第一代电视播音员。

她是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的电视屏幕之花,在吉林省观众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以敬业为根心系观众

熟悉秋素莉的人都知道,她有极强的记忆力。当时,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因无光学合成,转来后需要按稿重新配声,加上本台各类节目直播,每天工作量很大,熟悉稿子的时间很短。有时,那边刚播完新闻,这边又催着为文艺节目专场报幕,她就从这个播音室到那个演播室,一边走,一边紧张地背词,一旦到了现场,她又立刻以轻盈舒展的体态出现在观众面前。临时遇到重要新闻,在播出前几分钟才能看到稿件。长期直播实践,使她掌握了强化记忆、背读课文的本领。靠这种本领,她熟练地驾驭着各种样式、各种风格的语言文字。

随着电视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屏幕上新人辈出,秋素莉感到由衷的高兴。那时候,她除了播音、专题采访外,还经常走出去收集群众意见,用她的话说,就是站在观众的角度考核自己的工作,“心里想着观众!”

回望岁月秋果硕华

她还抽出时间用于培养、辅导新的播音员。就是在秋素莉的帮助下,吉林大学2000年创办了播音主持专业,而且秋老师桃李满天下,如李思思、刘芳菲。她解说过上千条的新闻,为几十台专题片报过幕,也曾为《车城春常在》《山村孩子的歌》《东北三宝之首人参》等几十部专题片解说。

秋素莉

吉林電视台第一批播音员,秋瑾后人。

猜你喜欢

秋瑾专题片播音员
媒体融合时代创作技术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专题片的宣传优化策略
浅谈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
作品集
一年内的第三部反腐专题片
新形式下如何让秋瑾文化成为学校活动的精髓
秋瑾与吕碧城的闺蜜情
完形填空训练
基层播音员的自我培养
生命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