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阳虚阴不内守”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

2019-01-03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遗精温阳龙骨

潍坊医学院 山东,潍坊 261053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有云:“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本方原为失精、梦交而设,后因为疗效肯定被广泛应用,现代临床中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用于治疗心悸、肢体震颤、遗精、口腔溃疡、心律失常、精神分裂症等疾病,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方中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芍药通阳固阴;龙骨和牡蛎潜镇摄纳,使阳能固摄、阴能内守,而达到阴平阳秘、精不外泄之功;炙甘草、生姜、大枣,和中上焦之营卫,共奏益气化阳之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体现出阴阳对于万事万物的重要性。人生之本,本于阴阳,人体更是阴阳运动协调平衡的统一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若阴阳运动失调,则疾病丛生,故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将调整阴阳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具有调阴阳、和营卫兼固涩之功效,在临床中用于治疗“阳虚阴不内守”的病证,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列举笔者跟师过程中两例经典案例加以说明。

1 遗精

患者潘某,男性,19岁,2018年3月24日初诊。主诉:遗精3年余。患者自述每日遗精一次,伴乏力,自汗,畏寒,急躁易怒,眠差,多梦,二便调。查体:舌淡嫩,苔薄白,脉弦。诊为遗精(阳虚肝郁证)。治以温阳固涩、疏肝解郁,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处方:桂枝9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炙甘草6g,柴胡9g,白芍9g,生姜3片,大枣4枚。共6剂,水煎服,日一剂。

3月31日二诊。患者自诉遗精频率减少,每周遗精1~2次,阴部潮湿,仍易怒,纳可,眠差,多梦,二便调。效不更方,继服6剂,服法同前。其后1个月未再出现遗精。

4月28日三诊。患者近1个月遗精症状未出现,自述近1周内,因学习考试压力较大,自觉口干欲饮,夜间尤甚,易自汗,手脚心易发热,腰部两侧酸痛,纳眠可,尿频,尿不尽,大便不成形,日行一次,便前略有腹痛。查体:体胖,舌质淡嫩,苔剥脱,脉弦。诊为心肾阳虚证,继以上方加干姜9g、熟地15g、山萸肉15g,继服6剂,服法同前。

5月5日四诊。患者诸症好转,偶有情绪紧张时出现遗精,三诊方继服6剂,巩固疗效。嘱患者今后注意情绪、饮食调摄。

按:遗精是指没有性生活而精液遗泄的病症[3],基本病机为肾失封藏,精关不固。《灵枢·本神》曰:“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肾主闭藏,肝司疏泄,二脏皆有相火,而其上为心。心肾不交,心火不能下温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水亏火旺,扰动精室,而成遗精。《类证治裁·遗泄论治》中也有关于遗精成因的记载:“心为君火,肝肾为相火,君火一动,相火随之,而梦泄焉。”[4]患者平素易自汗,手脚发凉,畏寒,属阳虚体质,肾阳虚则精不内守而外泄,加之学业压力较大,精神紧张,肝郁气滞,又加之劳神过度,损伤心脾,心虚君不主令,相代其权,而出现遗精,故一诊时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固涩止遗,并配以柴胡疏肝解郁,白芍酸甘敛阴,缓解情绪压力,效佳。三诊时则加入干姜温阳守中,治疗心肾阳虚;熟地滋补肝阴、益精增髓;并加入山茱萸增强固精缩尿之功,前后共服20余剂而痊愈,全方以温、涩为主,纠正“阳虚而阴不内守”的失衡局面,达到药到病除之效。

2 产后多汗、恶风

患者梁某,女性,31岁,2018年7月21日初诊。患者小产40天后恶风多汗,动则加剧,口干欲饮,乏力,心悸胸闷,情绪抑郁,5天前全身出现红色丘疹,呈片状分布,无痛,无痒,纳眠可,小便调,大便稀,日行一次。查体:体胖,舌质暗,苔白腻,舌体两侧可见由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唾液线,有齿痕,脉细弦。诊为阳气不固、肝脾不调证。治以温补阳气、调和肝脾,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处方:桂枝6g,生龙骨 30g,生牡蛎 30g,肉桂 3g,柴胡 9g,白芍 9g,生晒参9g,制附子9g,炙甘草6g,防风9g,生姜3片,大枣4枚。共6剂,水煎服,日一剂。

7月28日二诊。患者服药后汗出、恶风减轻,心悸仍时发,日发作2~3次,伴胸闷、纳差、眠差、夜间易醒,平素易腹胀,舌淡苔白。上方去肉桂,改生龙骨、生牡蛎为煅龙骨、煅牡蛎,加枳壳6g,继服10剂,服法同前。

8月9日三诊。患者多汗、恶风好转,心悸午时偶发,平卧加重,仍有关节冷感,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上方去白芍、枳壳、柴胡,加龟板10g、砂仁6g,继服10剂,服法同前。

8月25日四诊。患者现可出门活动,但需穿带长袖衣衫及帽子,现心悸好转,恶风、畏寒症状减轻,汗出减少,纳眠可,二便调。末次月经日期:2018年8月20日,月经周期40日,行经期间感乏力,月经量可。查体:舌质暗,苔薄黄,脉细。上方去龟板,加片姜黄6g,继服10剂。10月1日电话随访,患者情绪良好,已能正常生活。

按:《素问·痹论》云:“阳气少,阴气盛……故汗出而濡也。”张志聪[5]也曾云:“天之阳邪,伤人阳气,阳气外泄,故汗出也。”故汗证的关键病机在于阴阳失调。体表之阳气盛,则腠理固密,若体表阳虚或肺失宣降,腠理开张,则发为阳虚自汗。患者流产后,亡血失津,气随血耗,卫阳不固,腠理不密,营卫失和,卫阳虚则营阴不能内守,故持续汗出,且恶风,出现片状风疹。津能载气,气随津脱,故见乏力、心悸、胸闷。汗为心之液,长时间多汗必然会导致心液耗损,《景岳全书·杂证谟·汗证》云:“汗发于阴而出于阳,此其根本则由阴中之营气,而其启闭则由阳中之卫气。”[6]故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温补心阳、调和营卫。其中桂枝甘草合人参增强补益心气之功;附子取其温阳之效;改生龙骨、生牡蛎为煅龙骨、煅牡蛎,增强其收涩之性以敛汗;柴胡、白芍疏肝解郁,缓解其产后抑郁情绪,同时白芍又有调和营卫之功,发挥其敛阴止汗之效;“不破不立”,加入片姜黄,利用其辛苦温之性,破血行气通络,缓解气滞血瘀;防风辛温发散、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缓解其恶风、全身皮疹等症状。全方酸、苦、甘、辛、咸并用,相辅相成,共奏奇效。

3 结语

“阴阳者,万物之能使也”,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和消亡,都是出于阴阳,故阴阳为万物之胎。“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性静,为阳之守而守于内;阳性动,为阴之使而使于外。阴阳互根互用,也就概括了阴与阳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对人体而言,阴阳就构成了人体本身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成分,精血津液因静藏而属于阴,气因运动而属于阳[2]。精血津液为阴而守于内,气为阳而运于外,阳依赖于阴而卫外,阴也依赖于阳而内守,故阳气不足,则阴液不内守而外泄,而出现自汗、遗精等症状,因此治疗应以敛阴温阳为主。古云“急则治标,缓则治本”[3],对于此种病证,“阴不内守”为标,“阳虚”为本,此症虽不是危急重症,但仍需先以敛阴为要,然后缓缓固本。故分析此方,应以龙骨、牡蛎为君,重用以重镇潜敛,发挥收涩固脱之效,并配以辛甘而温之桂枝,为温通心阳之要药,温镇心阳;芍药酸苦微寒,敛阴和营,合桂枝通阳固阴;甘草归心、脾经,能补益心气,合桂枝以温阳,且能补脾胃不足,补益中气,使气血化生而有源,以弥补阴精耗损后之亏空。《古方选注》曾云:“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其义重取于龙、牡之固涩,仍标之以桂甘者,盖阴钝之药,不佐阳药不灵,故以龙骨、牡蛎之纯阴,必须藉以桂枝甘草之温阳,然后能飞引入经,收敛浮越之火,镇固亡阳之机。”[7]异病同治,是中医遣方用药的关键,对于因“阳虚而阴不内守”所致的各种疾病,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基础,随证加减,灵活运用,则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遗精温阳龙骨
架龙骨
频繁遗精要当心,有些情况或是病
露已冷 草木在喊固本温阳
一种建筑钢结构龙骨连接结构
再见初恋
遗失在岁月深处的宝剑
龙骨中的秘密
怎样的遗精才是病态
站在顶楼大声说出我的爱
怎样的遗精才是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