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领导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能力

2019-01-03鄯爱红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领导力创造性决策

文_鄯爱红

创造性开展工作是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研究和掌握的基本功。新时代领导干部既要不折不扣抓落实,又要结合所在地方、行业、部门实际因地制宜,既要求维护坚持统一指挥,有坚持原则的定力,又要求准确、灵活、创新方式与方法。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加强修养,着力提升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

一、创造性开展工作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和能力

创造性开展工作是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国际国内,各个地区、行业和领域都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领导干部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的态度和方法,也是领导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是领导干部执行力和领导力的体现,领导干部不能创造性开展工作,就不能有效落实上级政策。

创造性开展工作是价值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贯彻落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既要“不折不扣”,又要“创新创造”,创造性开展工作是忠于党和人民的价值观与实事求是的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领导干部抓落实的动力有外生与内生两种。外生动力是指来自从中央到各级层层传导下来的政治压力、组织压力、考核压力等,是“要我抓”的被动作为。内生动力是指来自领导干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体现为“我要抓”的积极作为和主动担当。领导干部抓工作若不能将“要我抓”的外在动力转化为“我要抓”的内在动力,就只会被动地完成“规定动作”,而不可能主动将“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抓落实源于外在动力还是内在动力,是做官为己还是为民两种价值观和态度的差别。只有一心为党、忠心为国、倾心为民的人,才会自觉、主动、积极联系实际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否则,就会以“不折不扣”落实之名,得过且过,甚至还会反对创造性落实的活力释放。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创造性开展工作就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局与局部相配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辩证思维在领导工作中的体现。把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普遍性和本地区、本部门的特殊性结合起来,研究制订切合实际的措施,达到贯彻中央决策,解决本地矛盾的效果,就是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精髓。创造性开展工作是领导干部吃透“上情”,把握“下情”、了解“外情”基础上,以灵活的方式方法达到政策目标,取得党和人民满意的效果的领导方法和艺术。

创造性开展工作是领导干部的职责与担当的统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领导干部最根本的职责。这一职责完成得好与不好,其标准就是是否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了本地区、本部门的问题,达到了好的效果。邓小平曾经说过:“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要把中央的指示、上级的指示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当‘收发室’,简单地照抄照转。”(《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118页)不当“收发室”,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造性地执行中央和上级的指示精神。

“领导干部不能当收发室”,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成为痼疾的境况中,没有一种勇于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担当,就不可能做到。照搬照抄上级指示、文件,机械教条地执行,可能达不到效果,但省力而安全,创造性开展工作,则有可能费力不讨好。上级指示和文件里找不到依据,需要向上请示汇报,向下解释动员,一旦出现失误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冒更大的风险。毛泽东说,“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消极怠工的最妙方法”。(《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11页)领导干部就要不怕担风险,不怕付出代价,像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那样,“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创造性开展工作是领导干部决策力与领导力的统一。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本质是要求领导干部强化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维护中央权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与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需要科学决策与强大领导力的推动。

创造性开展工作一方面取决于科学决策力,即要制订出既符合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和原则,又切合当地实际的政策,这是创造性执行的前提;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提升影响、发动、激励下属和群众的积极性,调动、整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内外资源的领导力,这是将政策落地,取得好的效果的保障。执行力的大小与领导力的大小成正比,没有强而有力的领导力推动,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执行力。提升对社会和群众的领导力才能增强对上级政策决策的执行力。创造性开展工作是决策力与领导力的统一。

二、不能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原因和表现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好的政策、好的措施为什么在基层执行中会变形走样?好的制度出台后,为什么会被走偏?关键就是一些领导干部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和领导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照本宣科”贯彻,重普遍轻特殊。用全局否定局部,用普遍代替特殊,过分强调服从,脱离实际,上面怎么说,下面怎么唱;不问实际情况如何,一切照抄照转照搬。有的领导干部认为,贯彻上级指示和政策,就是把上级的指令原封不动地传达给下级,贯彻的手段就是开会、作指示、发简报、印文件、频繁地督促检查;有的领导干部抱着不出问题的心态,事事都从上级文件、过去本本里找依据。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重传达、轻落实,“传达不过夜、过夜就完事”,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在“参照”的名目下,“套”上级会议、“套”上级文件、“套”上级通知、“套”上级讲话。各地区、各行业、各层级贯彻落实的内容大同小异,区别只是换个“文头”。

“有声有色”落实,重形式轻效果。一些领导干部不是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研究和领会上级政策精神和具体落实措施上,而是放在高调表态,空喊口号,做表面文章上。中央和上级指示一出台,下面立马层层高调表态,行行会议贯彻,级级文件规定。为了快速取得明显效果,在不进行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的情况下,就“一刀切”决策,要求“齐步走”执行,这种工作推进方式表面看力度大,实际效果则适得其反。比如,在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中,一些地方采用简单的“一刀切”的方法,或发钱发物“一发了之”;一些地方盲目提高标准,出现易地搬迁面积超标,看病不花钱,上什么学都免费的不可持续的扶贫等。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

“不折不扣”走偏,重执行轻决策。领导干部不论哪个层级,对上强调执行,对下强调决策。创造性开展工作,就是要在“不折不扣”执行上级指示精神的前提下,结合实际进行决策,提出适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的执行措施。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重执行轻决策,甚至将执行与决策完全割裂,将不折不扣执行与创造性开展工作相对立,以不折不扣执行代替创造性决策。一些领导干部不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不考虑地域、行业的差异,以“规定动作”代替“自选动作”。有的地方和部门领导曲解中央对一些个案处理的精神,不顾国家发展战略和大局,不顾群众的切身利益,将个案处理方式“一刀切”式地扩大化、极端化;一些地方为了体现对上级部署工作的重视,把倡导性、引导性工作异化为强制性要求。遇到问题不知灵活地变通,无视个别与特殊性,把“好经念歪”,引发基层社会矛盾,伤害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感情,影响了党群和干群关系。

“创造性执行”走远,重局部轻全局。与照本宣科、教条主义式执行相反的另一个极端,是借口“创造性执行”,歪曲或背离中央的精神,片面强调实际需要和本地区、本部门的特殊性,另搞一套,自行制订一些“土政策”,为本地区、本部门争权力、争利益,成为“部门化”或“地方本位”的领导。其表现为:在认识上,把能从上级那里为本地区、本部门争得资源看作政绩和个人能力的表现;在言论上,一些领导干部声称做好本地区、本部门工作是党和政府交给他们的首要职责,“守土有责”成为他们只讲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的托词;在行动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利于本地区、本部门出政绩、得好处的决策就坚决执行,需要牺牲和出让本地区、本部门利益的就搞政策变通,想方设法回避、拖延或打折扣执行。

三、提升创造性开展工作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创造性执行政策的必要性,源于政策的规范性、条件的差异性和实践的动态性。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党和人民事业才能走上正确轨道,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成效。”领导干部既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安排的各项决策部署和目标任务,又要抓住发展机遇,根据千变万化的现实情况创造性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将创造性开展工作贯穿到决策部署的全过程,在决策制订环节,就预留出下级创造性贯彻落实的空间,“留有余地”;在决策执行环节,则需要上下级共同谋划,在不突破决策精神和原则的前提下创造性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为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营造制度和环境生态。就领导者个体而言,要从以下方面提升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首先,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指导工作实践,深入思考新时代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战略目标的精神实质,这是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其次,领导干部要着力提升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要处理好以下几个辩证关系。一是执行与决策的关系。既要吃透政策,领悟“上情”,深刻认识政策的精神,准确把握政策的原则,做到“不折不扣”执行;又要联系实际,了解“下情”,实现对政策精神和原则与现实需求和问题的精准对接与转化,做到因地制宜地决策。二是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在战略决策上坚持顶层设计、统一领导,战术选择上鼓励基层创新、实事求是。善于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认识和处理问题,把顶层设计与推动具体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在全局和整体的视角下创造性开展工作,避免陷入“对上”“对下”两难之下议而不决的困境。三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要准确把握原则性问题与非原则性问题的内涵与界限,善于在原则范围内寻求突破,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策略。

求真务实,培养问题意识和反思精神。求真务实,确立科学态度,培养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根本。一是要确立科学的态度。实践在变化,问题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论告诉我们:作为对客观世界规律认识基础上形成的政策和决策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与完善的。这是领导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必要性的认识论依据,也是领导干部首先需要确立的科学态度。二是要培养问题意识,勇于发现问题和善于解决问题。上级的决策部署是在基层实践探索基础上形成的,对基层实践具有方向性、指导性的意义,但并不意味是毫无漏洞和问题、放之四海而皆准、解决一切问题的绝对真理。领导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在贯彻执行政策中破解现实中的难题。邓小平指出,要“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三是要勤于反思。领导干部要善于从实践中探索规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每一项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需要领导干部依靠过去政策执行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研究和校正措施和办法,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勇于担当,以提升领导力增强执行力。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是违背政策蛮干,也不是脱离实际盲从,而是要在遵从政策目标与原则、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开展工作。因没有可循之规,常常会受到来自各方的阻力,如果没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和一抓到底的毅力,就可能在阻力面前丧失信心、打退堂鼓。创造性开展工作需要领导干部树立无私无畏和敢于担当的精神。

创造性开展工作,关键是要提升领导力。增强“四个意识”,维护中央权威是大原则,是领导干部政治觉悟和定力的体现。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需要通过提升领导力来强化执行力。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是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智慧源泉。新时代领导干部要提升对社会和群众的领导力,增强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领导干部需要增强的八大本领,就是新时代创造性开展工作所必须着力提升的领导能力。

作为普遍性的存在,任何政策在解决现实的问题时都有问题和不足,领导干部通过创造性开展工作可以弥补政策可能存在的漏洞,使政策的精神和原则得到忠实贯彻。如果把党的各项事业比作一架钢琴,上级政策是乐谱、音准,实际情况是键盘、声音,那么创造性开展工作则是弹奏的方法和技巧,三者的平衡协调才能演奏出和谐华美的乐章。

猜你喜欢

领导力创造性决策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企业创新变革中的领导力研究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领导力愿望清单
《领导力21法则》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