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焦气化试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2019-01-03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三焦气化气机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京 210023

恶性肿瘤作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中国2013年恶性肿瘤的新发病例为368.2万,虽然和2012年水平基本持平,但因区域、性别上癌谱的差异性以及地区诊疗意识与医疗水平的不平衡,生存率仍处于较低水平[1]。探索恶性肿瘤治疗的步伐从未停止,祖国医学和西方循证医学发挥各自优势,二者都以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不断创新理念,更新治疗手段,但往往会忽略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本文基于西医的预防医学理念、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从三焦气化论恶性肿瘤的防治,以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1 三焦气化概述

三焦,首见于《内经》,其云:“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灵枢·营卫生会》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既明确三焦为六腑之一,也提出三焦分三部,且简要阐述三焦的生理功能。气化,最早见于《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此处从气化阐述津液的代谢。然气化乃气的运动变化,不仅仅局限在津液代谢这一个方面,且经过后世医家的论证,延伸并明确了三焦与气化之间的关联性,并引出“三焦气化”这一概念。近代医家张锡纯[2]提出“人生之气化以三焦部位为纲”,现又有韩氏把三焦气化和老年病的产生机制相关联。在临床实践中,刘氏[3]等提出脂代谢紊乱属三焦病范畴,认为三焦气化失司是其主要病机,并以通利三焦法为治疗大法。另有学者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同三焦气机壅塞不通相连。并以通利三焦、调畅气机法应用临床实践[4]。

气化的形式有升降出入,并以此四种方式窜行人体上下、内外、左右。《内经》云:“气化于人,关乎寿夭。”可见气化是生命活动发生的重要机制。《难经》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作为水谷代谢的通道,上系肺脏得其宣发,中连脾胃赖其调衡,下及肾脏依其温煦,无形之中关系全身,并通过气化促进气、血、津液等正常代谢。可见三焦气化在人体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贯穿生命始终。三焦气化正常,脏腑各司其职,人体各代谢正常运行,人体之气则得以源源不断,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由此病邪难以入侵,人体安康。若三焦气化失常,机体各部门失司,运行紊乱,或是内生各种病理产物,如痰、瘀、毒等,或是染及风、寒、暑、湿、燥等外来邪气,甚至厉气,人体走向病态。故三焦气化影响着正邪之争。《医宗必读》谓:“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5]恶性肿瘤的产生主要因正虚邪盛,可见和三焦气化异常也有密切联系。由此,从三焦气化探讨恶性肿瘤的防治,以为临床提供“治未病”新思路。

2 从三焦气化论恶性肿瘤之防治

2.1 未病先防

2.1.1 协调平人之衡 平人,乃健康无病之人。现代医学强调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这就强调平人不仅仅局限于无固疾缠身,也强调心理、精神的舒畅,生活质量的改善。实际上,这一理念同中医强调的和谐理念一致,其中包括自身之和与天人之和。人体有神和形,“神”涵盖了意识、精神、思维、情志等方面,神乃形之魂,神安藏则形健。形乃神之所。《灵枢·五癃津液别》曰:“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灵枢·决气》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三焦和气血津液之生化密切相关,气血津液化生精微最终用以充实形体,形健是通过三焦气化而成,故神得以安藏。形健神藏,形神之间协调则人体自身平衡。人体的形以三焦气化为动力,神功能的发挥也以三焦气化为主导,三焦气化正常,形神合一,利于自身和谐。《灵枢·邪客》道:“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阐述了人体与天地之间的和谐性,且二者互相影响。譬如肺脏,主气司呼吸,从自然界吸取清气,再通过宣发形式向外界排出废气,而气化作为中介,将人体和外界相联系,密不可分。可见三焦气化乃气化之纲,其正常运行促进天人和谐。《灵枢·百病始生》曰:“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腑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也。”可见恶性肿瘤的产生和情志有关。情志属神之范畴,调节自身形神和谐,保持三焦气化正常,达到天人合一,对预防恶性肿瘤有一定意义。由此,协调平人达到和谐状态,以防恶性肿瘤,从而达到和谐状态,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内经》中多处阐明其具体方法。《内经·上古天真论》有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取法阴阳变化之理,调节饮食,作息规律,增强形体的适应性,或是强健体魄,诸如打太极、八段锦等,形体强健,神自然有所依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按照四季不同状态,应时之气,畅达情志,调摄心神,促进形体健壮。形与神俱,三焦气化正常,气化正常,反促天人相和,最终人体自身、内外达到和谐状态,恶疾难侵,从而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

2.1.2 抑制将病之势 恶性肿瘤的将病之势,可理解为其形成的早期状态,即癌前病变,诸如肠化、上皮内瘤变或是异常增生等,但都不隶属恶性肿瘤范畴。此阶段三焦气化异常,少许癌毒趁机侵袭,或伴有形之病理产物痰、瘀等一同来阻塞三焦通道,推进气化失司,酿生恶性肿瘤早期病变。因癌毒作为一种特殊的致病因子,是恶性肿瘤形成的病机关键[6],和此期病变的走向有关联性,往往不容忽视,故需及时将癌毒扼杀于摇篮之中,彻底连根去之。但考虑此时邪气尚未累及周围或转移,且癌毒少而未根深蒂固,正气尚未虚,三焦作为重要通道也未完全阻塞,故治疗当以恢复三焦气化功能为要,兼顾祛邪,而首当其冲之邪即为癌毒。癌毒得清,三焦气化回归正常,机体得以正常运转。

气、血、水以三焦为通道而流于全身,而三焦的通利也赖此三者的通畅运行。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四诊合参,辨证处理气、血、水引起的“闭塞”病证,从宣畅气机、活血化瘀、通利水湿等着手,使气、血、水流行不滞涩,三焦通则气化功能渐复。另有癌毒则兼祛之。国医大师周仲瑛提出抗癌解毒五法,实践临床中应用也十分广泛[7]。癌毒多伴病理产物痰、瘀、饮等,且病理产物推进癌毒的形成,故采用化痰解毒、化瘀解毒、祛湿解毒法,寓意于药物配伍中。解毒并祛痰,如有小毒的山慈菇、白芥子;三棱、莪术可破血,祛瘀之力较强;薏苡仁、六月雪利湿,后者兼有抗癌解毒之功。诸药配伍,则病理物质被铲除,三焦通道通畅。因癌毒异于普通邪气,其特有的猛烈性仍需针对性处理。近年有研究发现清热解毒药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往往在攻毒抗癌方基础上加清热解毒药物,以进一步增强抗癌解毒之力。全蝎、蜈蚣等虫类药物性烈,攻毒强,临床疗效颇著。另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重楼等,也约定俗成为常用抗癌药,但因其寒凉之性易伤及阳气,临床应用中仍需辨证论治。当癌毒祛除,三焦气化则归于常态,机体恢复,且恶性肿瘤进展的条件不足,故疾病发展之势被阻断。

2.2 既病防变

2.2.1 祛除已成之病 《中藏经》云:“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调内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也。”三焦是人体各种代谢的运行通道,通过升降出入形式,一以吸收营养物质,增强自身能量,另则沟通内外,将废物排出,达到机体通调、阴阳平衡的状态。当三焦因任何不利因素而气化失常,人体整个代谢紊乱,能量异常,废物无法排出,体内累积毒素,产生邪气,或是外邪、癌毒趋势而来,由此则形成恶性肿瘤。此时机体处于邪盛正气已虚的状态,治疗宜祛邪扶正兼顾。《难经·三十八难》言:“三焦主持诸气,有名无形。”三焦乃无形之道,主“气”。《素问》又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气在三焦通行中具有重要作用,三焦气化赖气而行,恶性肿瘤乃有形之邪,弥漫存在于三焦,并阻滞气的运行。故祛邪从调畅气机着手,兼顾扶正。

既然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明确,历来医者便多从祛痰、化瘀、解毒来处理,这也间接促进了气机调畅。然不同恶性肿瘤各具特性,气的升降出入也就存在差异性。譬如肺,实乃娇脏,气机下行,若肃降不及或是上逆,则痰浊不行,肺积易成;肝乃刚脏,恶抑郁喜调达,气机上行,若太过或是反升为降,都不利于其正常运行,乃成肝积。二者虽皆为积证,然升降之性却天壤之别,此时还需同病异治。故同为恶性肿瘤,多以常规大法应之,再根据具体气机属性待之。如肺居上位,顺其气下行之势,肺积者可加如杏仁、桃仁,既可宣降肺气化痰邪,后者又能活血化瘀。肝喜气上调达,诸如荔枝核、柴胡等疏肝调气、化痰散结之品正适用,且此类药物的升降属性与之契合。至于扶正,脾胃乃气机升降之枢纽,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则气血生化有源,正气得充,脾胃升降相因,气机调。且调理脾胃可重塑免疫编辑、调控基因功能、抑制肿瘤转移,有效防治恶性肿瘤[8]。故扶正可从益气健脾入手,诸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方,陈皮、党参、茯苓等药。从气机思路祛邪扶正,三焦顺畅,气化正常,恶性肿瘤得以抑制。

2.2.2 防止已病之传 《灵枢·经脉》有云:“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属三焦。”三焦乃六腑,同五脏之心包络相表里,而心包络为心之外卫,代君受邪,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故三焦借助心脏来联络五脏六腑,三焦气化布及脏腑之间,由此机体任何一处病变可由三焦传变至全身各处。《温病条辨·中焦篇》云:“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脾与胃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此段描述了温病的传变规律。万变不离其宗,三焦气化借心脏运行周身,为病变传及周身提供条件,却也遵循由上而下的传变规律。现代医学中,恶性肿瘤通过淋巴管、血液、种植道路进行转移,中医的三焦由内而外构成人体疾病传播的通道,和西医的具体化通道类似,皆为恶性肿瘤的转移提供了条件。由此防止恶性肿瘤的传变,需截断三焦这一通道。然三焦乃无形之道,故需从具体的病变脏腑入手,抑制传变之势,阻断恶性肿瘤在三焦的传播。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云:“……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仲景强调“通”在预防脏腑病变相传的重要性,且列出具体方法。同理,恶性肿瘤也适用。如肺癌,根据经络传变,大肠最先受之,临床可予枳实、沉香等通气之品来疏通大肠以防肺病传之。另外,众所周知,脏腑遵循五行生克规律,这就使得疾病传变具有脏腑偏倚性。《金匮要略》言:“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肝木克脾土,提前增脾土之气以防病变。肺属金克肝木,肺癌者后期调理可予以疏肝调气之品,如柴胡、佛手、郁金等。通过经络、五行传变规律预防具体某一恶性肿瘤的传变之势,既遏制了三焦的传播,也有利于机体的后期恢复。

2.3 病后防复 三焦分上中下,张锡纯提出三焦气化中上焦为大气,中焦为中气,下焦为元气。大气居上焦,积胸中,助肺司呼吸,充实宗气;中气乃脾胃之气,脾胃升降相因,助气血生化有源;元气在下焦,肾固摄之,随时资后天[9]。三者实际为一气,即三焦一气,三焦气化斡旋一身之气。在人体正邪斗争中,一身之气发挥主导作用,且与三焦气化密切相关。众所周知,恶性肿瘤患者病后行手术、放化疗,消耗了一身之气,促使三焦气化功能减弱,同时仍有少许癌毒残留,它们留恋于机体某处,蓄势待发。当患者正邪均势弱,双方进入休战期,但是当正气渐弱至一定程度,癌毒火焰便渐涨,使得恶性肿瘤再次卷土重来。故一身正气和癌毒是恶性肿瘤复发与否的关键。然此期和恶性肿瘤已成时有所不同,此时邪气已虚,无初期汹涌之势,三焦之气亏耗,其气化功能因正邪斗争而减弱,属虚证,非前期因邪气阻塞所致之实证,故而恶性肿瘤病后恢复期,以补三焦之气为主,兼以祛残余癌毒。

针对三焦分部病变,吴鞠通提出“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的原则。三焦之气,上焦之气和肺有关,肺为娇脏,喜肃降,大气衰易气陷气乱,需升补调之,用药可取升补之品,又不可太过,如黄芪、柴胡、升麻;中焦之气位居枢纽,自然崇尚和中,调和之品益甚,如甘草,调脾胃益气;下焦之气即元气,和肾相关,肾主纳气,自喜敛降,然元气虚则易气逆气脱,需敛降元气并摄之,可取代赭石、龙骨、山萸肉等。故补益三焦之气从肺、脾、肾,结合各自特点,辨证施药。后期癌毒虽少,但比较顽固,故治疗上一方面加强攻毒之力,另则因其散在机体各处,还需搜毒剔络,由此选择虫类药物最佳,诸如白僵蚕、水蛭、斑蝥等,可行两用之功。三焦之气得充,余邪已去,机体恢复更加顺利。

3 结语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灵枢·逆顺篇》:“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理念自古就有,然恶性肿瘤作为现今恶性度高、病死率高的疾病,虽其治疗手段日新月异,总体在不断进步,但治疗方式依旧存在局限性。故治未病不仅仅是深度挖掘其治疗手段,仍需另辟蹊径,从预防着手,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三焦气化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其转向病态,更是牵动全身,而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更是和三焦气化存在着微妙联系。由此提出恶性肿瘤的防治:首先,未病先防,增强健康人的抗病能力,其次遏制早期病变,既病后则根据恶性肿瘤的传统治法进行处理,并截断病变的传播,直至疾病渐趋恢复。同时,扶正兼顾祛除剩余邪气,以防止肿瘤复发。当然,三焦气化防治恶性肿瘤也只是限于理论,尚缺乏数据、疗效来说服,在未来临床中仍需不断探索、反复验证,从而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三焦气化气机
新型旋风除尘器在秸秆热解气化设备上的应用
小型LNG气化站预冷方法对比分析
基于机器学习LNG空温式气化器传热性能预测
亥时调“三焦”,养生效果好
蚂蚁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便携电子打气机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LNG加气机现场检定方法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