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苹果研究进展

2019-01-03路贵龙

农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本区砧木海棠

路贵龙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拉萨850032)

0 引言

苹果(Malus domestica)属于蔷薇科(Rosaceae)苹果亚科(Maloideae)的苹果属(Malus),种类多样,用途广泛。由于其具有果实营养丰富,部分种苗可作苹果砧木、绿化观赏用,个别品种叶片可加工为茶叶(如花叶海棠叶片在青海藏区常作藏茶),同时叶片富含营养也为牲畜所喜等特点,极具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深受世界人民喜爱[1-3]。目前,苹果是世界上栽植最普遍的落叶果树,其适应性强、分布极为广泛、生境复杂多样,不仅在温带地区广泛栽培,甚至在低纬度的热带和亚热带的一些高海拔地区也有栽培[4-8]。例如,在南美洲处于热带气候下的巴西贝伦(距赤道约19 km,海拔10 m,年平均气温29℃)和厄瓜多尔的基多(距赤道约19 km,海拔2835 m,年平均气温13℃)都有苹果栽培[9]。Janick[10]报道在热带气候下的印度尼西亚爪哇巴图(年平均气温高达24℃,年降水量800~2241 mm,最低气温18.4℃),苹果可以一年两熟。中国台湾地区虽地处热带,但在海拔2200~2400 m的高山地带,也可以栽培苹果[11]。不仅如此,在气候寒冷(冬季气温可达-40℃)的西伯利亚地区也可以栽培耐寒的小苹果[12-14]。

在中国西藏地区,由于其地理环境独特和气候复杂多样,苹果种质资源也极为丰富。但由于地域差异、社会经济、农业生产力等因素制约,本区苹果产业与区外相比还比较滞后,大部分野生苹果资源还有待开发利用。笔者通过查阅《中国植物志》、《西藏植物志》、《西藏地理》和所有西藏苹果有关的文献资料,从西藏地形和气候特征、苹果主要分布、发展历史与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对得到的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对果树爱好者有所脾益,为促进本区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西藏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西藏位于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36°50',平均海拔在4000 m以上,其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气候总体上具有东南温暖湿润、西北严寒干燥的特点,年降水量由5000 mm逐渐递减到50 mm[15-16],气候类型依次为热带—亚热带—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高原寒带,同时受海拔影响呈现出“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垂直自然奇观[17]。西藏地域广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喜马拉雅山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和藏东高山峡谷区4区。(1)喜马拉雅高山区位于藏南,主要由几条大致东西走向的山脉组成,平均海拔6000 m左右,其南北两侧差别很大:南坡雨量充沛,植被茂盛;北坡降水较少,植被稀疏,山麓地带成为青藏高原湖盆带,湖滨牧草丰美,是良好的牧场[18-19]。(2)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600~5100 m。该地气候大多属于高原亚寒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低于0℃,最高的7月低于10℃,6—8月较温暖,雨季多夜雨,冬春多大风,拥有辽阔的天然草地资源,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20]。(3)藏南谷地位于冈底斯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年楚河、拉萨河和尼洋河流域,这一带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21-23]。(4)藏东高山峡谷区即著名的横断山区,由一系列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以及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3条大江组成,其谷地、坡地海拔较低,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形成了年平均温度为3~8℃、年降水量为400~800 mm的温带以及亚热带半湿润气候,适合发展谷地农业和河谷种植业[24]。

2 西藏苹果主要分布

西藏是中国气候资源最多样与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在喜马拉雅山和唐古拉山东南部的崇山峻岭中,在横断山脉的深山峡谷之间,蕴藏着丰富的果树资源,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分布面积较广[25-26]。西藏苹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藏南谷地和藏东高山峡谷区的山南、林芝、昌都等地海拔1500~4180 m、年降水量550~850 mm、年平均气温8~11℃、年日照时数1600~3000 h范围内的温暖半湿润、温暖半干旱气候区[27-29]。西藏农科所和中国科学院综考队经过多次考察调研[28],初步认为西藏原产的苹果有8个种,即花叶海棠(M.transitoria)、变叶海棠(M.toringoides)、丽江山定子(M.rockii)、沧江海棠 (M.ombrophila)、毛山荆子(M.manshurica)、锡金海棠(M.sikkimensis)、垂丝海棠(M.halliama)和滇池海棠(M.yunnanensis),其余品种如‘花红 ’(M.asiatica)、‘ 苹果’(M.pumila)、‘ 嘎啦 ’(M.domestica‘Gala’)、‘红富士’、‘蛇果’(M.domestica)、‘新红星’(M.domestica‘Starkrimson’)等均为引入种。

这些原产苹果中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的是花叶海棠、变叶海棠和丽江山定子,主要集中在海拔3000~3500 m处,沧江海棠和滇池海棠则多分布于海拔1900~3000 m,其果实可生食,亦可作果汁、果酱、果酒,种苗是苹果栽培品种的良好砧木。目前,在本区生产中的栽培苹果以引入品种为主,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林芝、昌都等地,其他地区(如山南、阿里)也有少量种植。此外,海拔高度对栽培苹果品种分布也有重要影响,其中以海拔1500~3500 m的农区最为适宜栽培苹果,栽培品种也多样,如‘嘎啦’、‘蛇果’、‘红富士’等;而海拔3500~3800 m的农区栽培品种主要是早、中熟苹果,如‘嘎啦’、‘早富士’等;海拔3800~4100 m的农区栽培品种则以早熟、中早熟品种和耐寒的小苹果类型为主[25],如‘嘎啦’等。

3 西藏苹果栽培历史及现状

西藏果树栽培历史较长,小苹果的栽培始于18世纪[30],大苹果栽培始于1910年前后,大约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即英商本土经印度引入苹果苗在亚东建立首个苹果园),1923年前后在拉萨的泽仁、罗布林卡、朗县曲江等地逐渐栽培苹果树[25]。新中国成立前以花红、槟子等内地产的小苹果为主,面积与产量均很少,目前仅有桑日县桑日公社保存成片栽植的大树数十株,株龄约300年,开花结果良好,余为零星种植;而西藏大苹果(西洋苹果)的栽培,民主改革前仅在领主庄园和寺庙中有少量栽植。1956年陈毅副总理赠送给西藏人民的一批果树苗木在“七一”农场试种成功,极大地推动和鼓舞了当地的果树生产。1960年以后,在林芝、昌都、拉萨、加查、乃东等地陆续引种和大面积建园,大大改善了本区城镇水果奇缺的状况,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果树生产新基地[21,28]。此后林业部门又从新疆、四川、陕西、河北、山东和辽宁等地引进大批苹果苗木,西藏军垦农场、边防部队、各县乡纷纷建立果园,农牧民庭院也进行了零星种植,苹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31-32]。到20世纪90年代初,本区的栽培苹果品种已约100个,砧木种类约30个;其中在生产上栽培数量较多的品种就有20余个,著名品种有‘金冠’、‘红星’、‘红冠’、‘祝光’、‘元帅’、‘红玉’、‘国光’等,而又以‘金冠’为大宗,其栽培面积、株树、产量均居首位。20世纪90年代后期又从内地引进了‘早富士’、‘金矮生’、‘乔纳金’等品种,逐步代替生产上产量低、品质差、病虫害严重的品种[21]。

21世纪初,随着对口援藏工作和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大量科技人员参与了西藏现代农牧业建设,并引进了‘长富’、‘烟富’、‘玉华早富’、‘红将军’、‘新红星’等主流苹果品种及SH系、M系矮化砧木种苗[29]。2000年西藏农牧学院从辽宁果树研究所引进多个苹果新品种,对其中19个品种在林芝地区的生长结果情况进行观察研究,初步筛选出表现优良的‘金矮生’等8个品种[33]。2007年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从辽宁、山西等地大量引进苹果新品种,到目前为止已先后筛选出适宜拉萨地区生长的苹果品种20余个,如‘寒富’、‘新红星’、‘嘎啦’等[34]正在各地积极推广种植。

西藏果树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是林芝尼洋河流域,其中苹果在当地经济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栽培品种约86个,以‘金冠’、‘元帅’、‘祝光’、‘红玉’、‘白龙’和‘国光’等为主[31,35],集中分布在海拔2800~3200 m之间[36],其中以林芝、朗县、米林、波密、察隅等地的苹果产量较高、品质较优。苹果生产现已成为林芝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对于促进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其他地区苹果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地扩大,种植品种也在不断地丰富中。截至2016年底,西藏苹果产量已达0.63万t,占全区水果总产量的41.2%,在本区果树栽培中占绝对优势[29]。

4 存在问题

随着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营养健康的重视,对果品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地域差异、社会经济、劳动力素质、农业生产力等因素制约,本区的苹果产业与区外相比还比较滞后,各地发展也很不平衡,尚未能立足优势形成特色[37]。

4.1 对苹果砧木资源研究和利用较少

西藏野生苹果资源丰富,但由于过去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尚未开发利用,且个别地方由于保护不当野生苹果种质资源遭到人为破坏,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目前,针对适宜西藏本地的苹果砧木研究较少,还尚未选育出适合当地的优良砧木品种;同时,存在对国内外的一些优良砧木引入力度不够、标准种质资源圃有待完善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本区苹果砧木资源研究与利用严重滞后[33]。

4.2 引入品种较单一,结构不合理

虽然从1960年后西藏地区陆续从外地引入了很多苹果品种,也筛选出了一些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品种,但数量相对较少,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林芝、昌都和山南等地,并且各地发展很不均衡,品种结构也不合理,目前仍以中熟的‘金冠’、‘元帅’系品种占据主导地位,造成苹果成熟期过于集中,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33]。

4.3 果树科技人才匮乏,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

西藏苹果大都种植于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当时果树科技人才匮乏、相应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致使目前的品种老化严重、结构单一,果农专业技术水平低、科学管理不到位,产区苹果普遍产量低、品质较差。此外,采后贮藏销售体系不完善,也加大了果品的损伤率和腐烂率,影响了果实品质,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4.4 地域特色不明显,缺少高原特色苹果品牌

西藏地域辽阔,生态气候类型多样,为各地发展特色苹果产业创造了丰富的自然环境。但果树科技人才紧缺、科研试验基础设施差、地貌复杂多样等众多因素制约,使得当地未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培植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种、打造出高原特色苹果品牌。

5 展望

西藏气候资源丰富,地貌复杂多样,很多地区适宜发展苹果产业。近年来,随着青藏铁路,川藏、青藏、新藏等运输干线和贡嘎机场、林芝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开通,来藏观光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本区特色水果受到旅游者的青睐。要抓住这个契机,充分利用西藏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结合地域特色,制定发展规划,逐步推进本区苹果产业发展。

5.1 重视砧木在苹果生产中的作用,加快本区优良砧木的选育

在苹果生产中常利用砧木的矮化、乔化、抗旱、抗寒、耐盐碱和抗病虫等特性,增强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以保持其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和果实经济性状。如用扁棱海棠(M.robusta)和小金海棠(M.xiaojinesis)作苹果砧木,对黄叶病抵抗力较强,且抗旱、耐涝;而圆叶海棠(M.prunifoliavar.ringo)和君袖(M.northern)作苹果砧木,对苹果绵蚜有较强的抗性[38];嫁接M9砧上的苹果幼树结果较早,而嫁接在乔化砧M12上则相反[39]。野生果树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西藏地区野生苹果种质资源丰富,且具有很多优良性状。如尼洋河流域常见的花叶海棠有较强的抗逆、抗病和耐贫瘠特性,与栽培苹果嫁接后还有矮化作用;沧江海棠除作砧木抗涝性强外,因其果实鲜红艳丽十分惹人喜爱,又是很好的园林观赏树种[31]。这些野生苹果具有的优良性状,将为今后培育高产优质、抗病及矮化品种提供选择。因此,应重视和加快本区野生苹果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同时积极合理引进国内外优良砧木,建立标准砧木资源圃,做好对比试验,尽快选育出优质高原型砧木品种。此外,在引种时要加强检疫,避免危险性病虫害的异地入侵。

5.2 加大苹果新品种引入和选育力度,加强优质苹果栽培技术推广

由于西藏高原热量不足,果实发育期延长,本区苹果成熟期较其他地区晚30~40天[40],因此引种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如高原温暖湿润区的波密、易贡、冬久、亚东和樟木等地年平均温度9.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 mm左右,可选择以中晚熟‘富士’系苹果为主;高原温暖半湿润区的林芝、米林、朗县、加查等地年平均温度8~8.5℃,年降水量500~800 mm,无霜期144~200天,年日照时数2000~3000 h,适宜引种早中熟‘嘎啦’系、‘玉华早富’等早熟‘富士’系苹果;高原温暖半干旱区的昌都、拉萨和日喀则等地年平均温度6~8℃,年降水量200~500 mm,适宜引种早熟‘嘎啦’系苹果[29]。同时,应加快果树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基层科技人员培训,逐渐壮大本区果树研究队伍和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优质苹果栽培技术推广,为果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41]。

5.3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区域布局

以西藏农产品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地旅游业优势,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区域布局,做到适地适栽,并在各代表地区建立标准品种资源圃,努力加快苹果产业发展,打造高原特色苹果品牌,推进西藏果品进入国内外高端市场。此外,还应加强对苹果生产、采收、贮藏、加工、运输等环节服务,逐步实现苹果产业产供销加一体化,切实帮助果农增加收益,提高果农种植的积极性,促进本区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5.4 充分发挥和利用西藏资源优势,培育地方特色苹果新品种

西藏地区具有海拔高、紫外线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特点,而这些条件有利于花青苷[42-43]、维生素C[44]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45-47]等营养物质的合成与积累,适合发展特色营养保健的苹果品种,如SOD苹果。在科研与生产实践中可结合西藏地区辐射强、诱变率高的优势,采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芽变育种等多种方式,重点培育具有某种优良性状,如花青苷、维生素C和SOD等某一种或几种营养物质含量高、果实风味独特的新品种。

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苹果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果树专业科技人员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不断努力,并充分利用西藏独特自然优势、资源优势,依靠当地旅游产业亮点,逐步促进苹果生产的区域化、集约化和商品化,实现苹果产业化发展,形成西藏苹果特色产业。

猜你喜欢

本区砧木海棠
不同砧木对设施葡萄果实硒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研究*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桃砧木耐涝性研究进展
《大嘴狗》
找春天①
蔬菜嫁接育苗技术
海棠酒满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
猕猴桃切接成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