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拥有留守经历的高职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的关系研究

2019-01-02甘良梅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神经质人格特质贫困生

甘良梅 吴 畏 魏 冉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南京 江苏 21003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其中一些儿童长大后进入大学,成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林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童年及少年时期是怎样度过的,由谁带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他的头脑和心灵,这些都决定着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1]留守经历大学生特殊的成长经历,对其心理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大量研究表明他们更易产生消极、自卑、人际敏感等心理问题[2-3]。

依恋是个体渴望与他人保持长期持续的亲近,以获得安全和舒适的情感联系。成人依恋是成人关于童年期与父母关系的记忆和心理表征,是个体付出大量努力去寻求和维持在生理和心理上能提供稳定安全感的依恋对象的一种稳定倾向,这种稳定的倾向由儿童早期对父母的依恋中形成的内部工作模式所调节[4]。依恋模式及其内部工作模式一旦形成,将会影响他们其他的社会关系,从而对他们的个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试图探讨留守经历对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具体影响,以及其在成长中形成的依恋类型对留守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为关爱拥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提供理论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江苏省某高职院校随机抽取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50份,回收799份,回收率94%。非留守经历学生493人,有留守经历学生306人,其中男生195人,女生111人;来自农村114人,城镇54人;贫困生136人,非贫困生170人;年龄17~22岁。

1.2 方法

1.2.1修订版成人依恋量表(AAS) 该量表由Collins等1996编制修订,吴薇莉、刘协和修订中文版[5]。该量表共有18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分,从“完全不符合”(1分)到“完全符合”(5分),该量表包括亲近、依赖和焦虑三个分量表,并据此将依恋类型分为安全型、先占型、拒绝型和恐惧型。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 该量表由Eysenck, H.J等编制,钱铭怡等修订中文版[6]。该量表由N(神经质)、E(内外向)、P(精神质)、L(掩饰性)组成,包括48个题目,采用两点计分法,回答“是”或“否”,正向计分项目“是”计“1”分,反向“否”计“1”分,最后统计各分量表的分数。此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施测方法

按班级采用团体测试法进行,施测前向被试说明问卷的目的和回答方式,主试均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担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的方法有差异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影响

对有留守经历和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有留守经历与无留守经历的依恋类型比较

结果发现,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中有44.6%的学生为安全型依恋,而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中仅有32.68%为安全型,即有67.32%为非安全型依恋模式。而对有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四种依恋类型所占比例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者存在显著差异(χ2=13.583,p<0.01)。

对影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因子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影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依恋的单因素分析

*表示P<0.05,**表示P<0.01

有留守经历女生在依赖因子中显著高于男生;贫困生亲近因子得分显著低于非贫困生,同时研究发现不同时间开始留守的大学生在焦虑因子上存在显著型差异,其中12~15岁开始留守大学生焦虑因子得分最高,显著高于0~6岁(t=2.183,p<0.05)和15岁以上(t=2.722,p<0.01)开始留守的大学生。

2.2 不同依恋类型的有的留守经历大学生人格特质分析

对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的人格特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神经质中,不同依恋类型的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F=3.702,p<0.05),其中恐惧型得分(8.46±2.76)最高,即他们更易体验到焦虑不安,情绪不稳定。而安全型依恋的大学生神经质得分(6.31±3.03)最低,情绪更稳定。

2.3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依恋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

将大学生的依恋因子与人格特质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依恋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神经质与依恋的各个因子都显著相关,精神质与亲近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内外向性与亲近因子显著正相关,即个体与他人越易他人亲近,他更感到不孤独和更外向。

2.4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依恋对人格特质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依恋与人格特质的关系,课题组分别以人格特质的神经质、精神质和内外向性为因变量,依恋各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依恋各维度对人格特质的多元回归分析

因变量进入变量顺序R调整R2标准化Beta t值神经质(N)焦虑0.294.08**依赖0.540.28-0.27-3.65**亲近-0.17-2.32精神质(P)亲近0.230.05-0.23-3.04**内外向性(E)亲近0.190.030.192.52*

结果表明,依恋维度中的焦虑、依赖和亲近因子对神经质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共同解释率为28.3%,而亲近对精神质和内外向性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分别解释其4.7%和3.1%的变异。

3 讨论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由于早年成长中父母关爱的缺失,影响到他们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本研究发现有67.32%的大学生为不安全的依恋类型,显著高于55.4%无留守经历大学生。这与何冬丽研究一致,即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更多拥有不安全的依恋模式[7]。由于早期的留守经历中大学生未能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没有获得良好的情感支持,而这种与父母形成的内部工作模式会在个人的成长中逐渐稳定下来,导致他们在成年后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表现出对他人的不信任和担心被抛弃感,从而拥有不安全的依恋模式。

同时,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依恋的依赖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表现出在人际中更愿意依赖他人。这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女性的社会期待有关,女生更能在与他人相处中表现依赖、顺从,从而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研究还发现贫困生更不易与他人亲近,表现出人际关系中的疏离,以往研究认为贫困生的易产生低自尊、低自我价值感以及表现出更多的抑郁、焦虑等情绪,因此经济的贫困会加重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情感疏离,表现出更多的不安全依恋模式。而开始留守时间对留守大学生的依恋焦虑有显著影响,这与李晓敏等(2010)研究结果不一致,本研究发现12~15岁留守的大学生他们更担心被抛弃,而表现出更多的人际交往中的焦虑感,这可能与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他们更关注同伴及他人眼中的自己,此时与父母关系的疏远导致他们更易体验到不安全的依恋模式[8]。

另外,研究发现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在神经质上得分差异显著,恐惧型的学生神经质得分最高,即他们更多表现出情绪上的不稳定。恐惧型依恋模式是高回避、高焦虑的,表现为对他人的不信任依赖,同时担心自己被拒绝,认为自己是无价值的,拥有较低的自尊,这种依恋类型是最消极的,这种对待他人和自己都消极的内部工作模式带给他们更多的情绪不稳定和消极情绪。

最后,本研究发现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依恋维度与人格特质显著负相关,同时在分别对人格特质中神经质、精神质和内外向性进行回归分析时,依恋的三个维度都进入了相应的回归方程,即成人依恋对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人格特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曲晓艳等人研究认为,安全型的依恋更多表现合作、社会化的人格特质,而焦虑回避型的个体更多表现内向、抑制和敏感的人格特点[9]。这可能由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较少,其形成的不安全依恋模式会复制到个体成年后与他人的人际交往,而表现出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产生疏离感,而这种内部工作模式会与外在环境不断作用,最后形成高神经质、高精神质和内向的人格特质。

猜你喜欢

神经质人格特质贫困生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研究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寻根压力
神经质人格的神经生理基础*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