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足球教学中实施竞赛法的实例分析

2019-01-02张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学校226014

校园足球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射门竞赛球队

张烨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学校,226014)

如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寻求有效的足球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首要考虑的问题。笔者将足球运动的特性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竞赛法进行足球教学,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使他们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快速掌握足球知识,提高技能水平。

一、精选内容,服务教学

案例:射门比赛

1.挑战式比赛。足球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技术水平设计不同距离、不同大小的球门,让学生进行技术练习,使学生在不断的挑战中提升射门的能力。足球教师还可以让赢的学生使用球门进行比赛,输的学生利用竖立的标志杆进行练习,输者为挑战者,赢者为被挑战者,挑战者经多次练习后,可向被挑战者发起挑战,如果挑战成功,则互换场地。

2.分组对抗式比赛。将射门比赛的球门依次按照1~4编号,每个球门分别有2个球队,采用相同的竞赛方法和规则进行射门积分赛。当第一轮比赛结束后,各小组由队长统计全组队员得分(进1球得1分)。球门前其中一组球队留下不动,另一组球队分别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轮换到2、3、4、1号球门,开始第二轮比赛,第二轮比赛结束后,各组队长继续统计得分,并按相同的顺序轮换,随后开始第三轮比赛,以此类推,直至每一个球队都曾相遇。最终累计得分多的球队获胜。

分析:竞赛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技术水平。上述挑战式比赛的设计符合小学生好胜心强、希望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能够有效激起他们的挑战欲,使小学生所学的正脚背、脚内侧等射门技术在比赛中得以运用,适用于运动技能的练习阶段。分组对抗式比赛需要球队的每一名成员为本队最终的胜利努力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适用于运动技能形成的完善阶段。

二、巧变形式,组织高效

案例:首先,设置进攻方学生和防守方学生在小场地运用小球门进行1v1的足球比赛;如果进攻方学生掌握了运球、护球和射门技术,防守方学生掌握了控制防守区和进逼防守,可以在半场内进行4v4的比赛。在此比赛中,可以教授1v1个人防守、2v2两人协防技术,同时,进攻方学生学习传球、跑位、运球突破、射门等技术,防守方学生学习选位、盯人、抢断球等技术;完成前面的比赛后,进入5v5的全场比赛,5名队员分别为2名前锋、2名后卫和1名守门员。比赛中,足球教师向学生介绍任意球、角球和掷界外球,并指导学生无论是防守还是进攻都要有转换意识,强调抢占有利位置。

分析:在对抗性比赛中,学生最难掌握的是复杂的临场战术,上述案例通过采用循序渐进的系列比赛,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临场战术的运用能力。竞赛变化不仅仅表现在上述案例中的难度的增加,还体现在通过扩大足球门、增加比赛人数等来提高得分率,从而达到使比赛更加激烈、学生参与热情更高、教学效果得到改善的目的,并有效提高学生技战术水平。

三、调整规则,巩固提高

案例:得分的多少是判断竞赛胜负的标志,足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重点提高某些动作质量。在规则的得分设置方面,可采取增大技术动作得分分值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竞赛中侧重运用这些技术动作。如,在头顶球动作技术教学后的足球赛中,一方队员利用头顶球动作技术传空中球进攻得3分,成功射门得5分,而没有运用头顶球技术的则得1分,以此鼓励学生多采用此技术得分。

分析:为了使竞赛法在足球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本身的效果和作用,足球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保持该项目运动特征的基础上,对比赛规则进行调整。如,在上述案例中,在比赛中增加动作技术运用即可得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动作技术,提高其对该动作技术的运用能力;在学生动作技能运用不太熟练时,采用6v5的比赛方式,及时调整攻防双方的实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轮换安排学生做裁判员,组织学生评议比赛的动作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领会动作要领。

四、全面衡量,分组合作

案例:将学生按性别分成每组9人的多个小组,进行5v4传球、抢截游戏比赛,其中1人为中间人,其他人分4人一组在规定范围内进行传球、抢截游戏。控球队可运可传,无球队积极抢断,一旦球权更换,控球队转控为抢,得球队转抢为控,继续比赛。中间人始终属于控球队一方,只参与传运控球。游戏开始后,男生队快速将比赛组织起来,且比赛较为激烈,但女生队比赛气氛沉闷,且中间人不能及时转换球队。

分析:上述案例中的竞赛分组形成了“一边倒”的现象,女生组的积极性、兴趣偏低,使身体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足球教师在进行比赛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员自愿与调整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体质强弱、男女性别、技术熟练程度等均匀搭配,使各组的力量均衡,且每组中都要有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体育小骨干,能组织、调动、协调小组成员积极参加比赛,在小组内形成热烈的竞赛氛围。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大班授课教学场景混乱的问题,还提高了小组学生间的合作与协同意识,为增强比赛的对抗性和激烈程度提供了有效帮助。

五、合理控制,负荷适宜

案例:在拉练春游后第二天的橄榄式足球比赛中,因为手脚可以同时使用,参赛学生情绪高涨。因A队学生不服输,又向足球教师申请了第三场比赛,结果造成一名学生小腿的三头肌肌肉拉伤。

分析:上述案例中的学生,经过拉练春游后,身体已经疲劳,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参加足球比赛,造成其超负荷运动,导致伤害事故发生。由此可见,在运用竞赛法进行足球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以及气候、季节等主客观因素合理安排比赛时间(一般一节课安排7~10min的对抗赛),控制好学生的运动量,从而科学、合理地发展身体机能。运动量的设计尺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运动负荷量,足球教师只有合理安排比赛运动量,采用观察(观察学生的呼吸、面色、排汗、精神饱满程度等)和测量心率(绘制心率曲线图),随时观察,以便及时做出判断,随时调整比赛时间和次数,避免学生出现不必要的伤害,科学地提高身体机能。

猜你喜欢

射门竞赛球队
2020—2021赛季欧冠联赛切尔西队射门情况分析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单排轮滑球亚洲强队比赛中射门技术运用研究
水平三足球——脚背正面射门教学方法
创新思维竞赛(3)
球队年利润最多排名
旋风小子(4)
创新思维竞赛(6)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
一个城市和他的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