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山县中央财政公益林抚育项目效益探讨

2018-12-31余婷婷

安徽林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间伐森林抚育林分

余婷婷

(潜山县林业局,安徽 安庆 246300)

针对公益林长期禁伐所造成的森林生态功能下降、森林经济效益降低的现实情况,国家林业局在调研的基础上,于2010年启动实施了中央财政森林抚育项目。其目的是通过森林抚育,提升森林质量,促进林农和林业职工就业增收。本文对潜山县开展中央财政森林抚育项目以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公益林抚育项目实施发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建立与现代林业建设相适应的公益林经营模式总结实践经验,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1 县域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潜山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介于 116°15′~116°47′E,30°27′~31°04′N,土地总面积1 686 km2。全县地形复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形成山、丘、圩畈,其中山、丘面积1 400.58 km2,占83.1%。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和黄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紫色土、石灰土、潮土、水稻土、棕壤、草旬土,中低山土壤主要为山地黄棕壤和棕壤。土壤厚度一般在50~100 cm,pH值5.0~7.0。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混交林,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已破坏殆尽,现有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及人工植被。

1.2 社会经济条件

潜山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隶属安庆市,辖16个乡镇、185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58.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2.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7 630元。山区以林业生产为主,圩坂区为粮食主产区。全县交通方便,国道105、318线,合九铁路,沪渝高速路、东香高速路贯穿县境南部,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1.3 森林经营状况

潜山县是安徽省林业重点山区县,林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位置。改革开放以来,全县致力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先后启动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长防林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以项目造林为支撑,加大资金、科技投入,进一步完善林种树种结构,造林树种实现多样化,全面提升森林质量,推广、实施可持续森林经营,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山区林农普遍增收。

2 中央财政公益林抚育项目实施情况

2.1 项目实施面积

潜山县2001年起开展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试点工作,至2010年,全县已区划国家重点公益林22 666.7 hm2、省级公益林9 020 hm2,涉及13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及板仓自然保护区。2010年,潜山县被列入了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县,2010至2017年全县累计实施公益林抚育项目18 266.67 hm2。

2.2 项目抚育范围

选择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公益林中的中幼龄林(一级国家级公益林不纳入抚育范围)等作为抚育对象。经济林和竹林暂不作为中央财政补贴的抚育对象。林分密度大、树种结构单一、林木分化明显、林木竞争剧烈、卫生条件差、生态功能不强或经济效益不高、但具有培育价值和培养前途的林分优先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林农积极性高且地理位置比较好的林地优先安排。

2.3 项目资金补贴标准

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标准为平均100元/667m2,其中直接费用补贴95元/667m2、间接费用补贴5元/667m2。直接费用补贴用于开展抚育过程中发生的间伐、修枝、除草、割灌、采伐剩余物清理运输、修建简易作业道路等生产作业的劳务用工和机械燃油等支出的补贴;间接费用补贴用于对抚育工作中发生的抚育作业设计、检查验收、技术指导、档案管理等支出的补贴。

3 森林抚育效益分析

3.1 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生长量

通过中幼林抚育,伐除了林分中没有培育前途的被压木、濒死木,割灌除草清除了林分中的藤本、灌木及草本植物,使保留下来的目的树种地上空间及地下空间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因此抚育间伐后林分生长量会显著提高。

据县林业技术人员监测,抚育间伐5 a的马尾松林分与对照林分相比,林木平均胸径增加2.01 cm,平均高增加0.75 m,平均蓄积量增加22.05 m3/hm2[1]。

3.2 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态功能

潜山县现有的公益林中,以马尾松纯林居多,树种结构单一,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森林病虫害,往往面临毁灭性危害。通过中幼林抚育,有计划地采伐一部分马尾松树木,调减马尾松的比例,保留林分中枫香、香樟、苦槠等阔叶树种及珍稀树种,补植一些阔叶树种,使林分结构由单一纯林向针阔复层林分结构演变,林分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结构得到极大优化,森林的生态功能得到极大提高。采伐留下的枯枝落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加土壤通透性及持水量。毛奇明等[2]研究表明,中幼林抚育间伐后5 a的林分与对照组相比,林分林冠截留率提高8%,木荷林比马尾松林和灌丛类型的土壤最大持水量分别提高23.2%和28.1%,土壤总孔隙度提高2.9%和9.4%,最大持水量、土壤孔隙度有不同程度提高,而土壤容重则大大下降。

3.3 改善卫生状况,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抚育间伐清除了林分中的被压木、濒死木、枯死木及藤本、无用灌木及草本植物,改善了林分光照及通风透光条件,减少了森林病虫害滋生环境。同时,香樟、枫香及苦槠等阔叶树种比例逐年增加,给鸟类及昆虫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森林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的状态,即使发生森林病虫害,也不会造成毁灭性损失。

稳定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构成的复层结构及均匀的林分密度使得林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抵抗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另外,一些项目小班位于公路边,人员活动频繁,清除公路边过多的茅草、杂灌,可以降低森林火灾的隐患。

3.4 增加职工及林农收入,缓解林区就业压力

一是抚育间伐,可生产一定数量间伐材,项目区群众及国有林场直接增收,同时满足了市场对木材的需求;二是项目工程施工需要大量劳务工,有效解决项目区剩余劳动力就业。在当前的扶贫工作中,林业部门主动将项目安排到贫困村,项目用工优先使用或全部使用贫困户,促进了整村脱贫与贫困户增收。据统计,2010年以来,森林抚育项目共生产间伐材75 360 m3,木材增收4 546.7万元,劳务总收入达7 619.5万元。

3.5 示范带动明显,改变森林经营理念

中幼林抚育间伐为潜山县森林抚育发挥了良好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提高全县森林经营技术水平,促进了森林抚育工作开展。实施森林抚育的前提是有较好的森林经营方案,在森林抚育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村民会议提高村民对森林抚育工作的认知度,通过培训提高项目项目施工人员的操作能力及技术水平。2010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176期,培训技术人员、施工人员、林农5 785人次。

在中幼林抚育间伐项目的示范带动下,潜山县森林抚育水平逐年提高,商品林的抚育管理工作也上了一个大台阶。2010年以来,累计实施商品用材林森林抚育13 333 hm2,极大提升了商品用材林的质量。

3.6 提升了项目小班景观功能

潜山县为国家旅游示范县,境内有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为一身的天柱山,省级金紫山森林公园,省级板仓自然保护区。通过森林抚育项目实施,清理了枯枝落叶、杂草藤蔓,补植阔叶彩叶树种,有效提升了项目小班的观赏功能。

4 存在问题

4.1 现行管理体制制约森林抚育工作开展

潜山县现行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主要有四种:一是国有林场所有,占林地总面积的7%;二是乡村林场集体所有,占林地总面积的13.1%;三是村民组集体所有,占林地总面积的7%;四是名义上村民组集体所有,但林地已分解到农户,占林地总面积的72.9%。前三种管理体制对实施森林抚育项目有利,第四种管理体制极不利于森林抚育工作的开展。实施森林抚育涉及到农户林木所有权、经营权、林木采伐、采伐林木处置、补助资金的分配、劳动用工的组织等复杂问题,当前农村基本为空心状态,除春节期间外,农民多在外经商或务工,森林经营工作难以组织、意见难以统一;即使村民同意实施森林抚育项目,时间成本及行政成本都很高。造成的后果是,有些亟需抚育的林分由于村民意见不一,难以实施,导致那些华而不实、分枝粗大质量低劣、早期生长快速的树种占据林地的主要空间,从而降低林木的经济利用价值,也使得林地利用率大打折扣,致使林相杂乱,树木难以成材,森林生态及经济效益低下[3]。

4.2 森林经营理念影响森林抚育工作实施

传统靠天吃饭的森林经营理念及森林资源利用模式,使森林经营者不注重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大多生产低价值的松杉小径材,缺乏培育大径材理念。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尚未深入人心,更未被广大林农所接受。

4.3 政策性扶持资金不足使森林经营工作难以为继

在潜山县目前社会经济条件下,森林抚育用工量需60个/hm2,包括砍灌除草、采伐、林木清理运输、修枝、补植等,劳动强度不一,工价不一,每公顷按平均工价100元市场计算,需支出6 000元,燃油及机械磨损支出为600元,合计总支出为6 600元。但国家补助资金仅为1 425元,资金缺口为5 175元。虽然间伐木材出售有些收入,但间伐木多为非规格材,收入难以弥补资金缺口。林业生产周期长,贷款不易,造成的后果是无法严格按规程施工,森林抚育质量不高,难以发挥森林抚育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效益的作用。

4.4 社会劳动力转移影响森林经营

当前农村空心化严重,一方面可从事森林抚育施工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农村闲置劳动力难以从事森林抚育这种对有体力及技术有要求的工作。

4.5 森林经营施工水平有待提高

二十余年的森林经营实践大大提高了潜山县森林经营整体水平,施工水平有大幅度提高,但与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相差甚远。除油锯采伐、汽车运输外,基本上都是人工作业,没有大型机械集材,施工水平有待提高。

4.6 森林经营对象有待扩大

目前,实施公益林抚育项目的林分为国有公益林、商品林及集体公益林,且必须为中幼林林分,集体商品林及毛竹林不列入抚育对象。潜山县公益林中以松、杉、阔为主要树种的中幼林面积为11 318.86 hm2,仅占全县公益林总面积的35.7%,尚有1 732.3 hm2毛竹林公益林及18 635.5 hm2近成过熟林未列入公益林抚育对象,恰恰是这部分林分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林分结构亟需调整,不进行人为干预将演替为残次林分,生态保护作用将逐渐丧失。群众迫切要求将此类林分列入公益林抚育对象,实施森林抚育。

5 建议

5.1 政府引导加大林地流转和政策宣传力度

进一步加大林地的流转力度,使林地经营者的林地面积达到一定规模,方可满足林地集约化经营的条件。使广大林农及国有林场的管理者真正了解森林经营的效益、政策扶持范围、资金申报办法。

5.2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建议将森林抚育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 000~6 000元/hm2。因社会劳务工价上涨,作为项目实施,与其他部门相关项目相比较,财政补助95元/667m2的标准偏低,应逐步提高,提高群众森林抚育积极性。

5.3 提高机械化及专业化水平

建立森林抚育技术培训机制,把技术培训费用作为项目补贴的一部分,也可单列计划,逐级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森林抚育技术水平。同时提高机械化施工及专业化施工水平,破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5.4 扩大公益林施工范围

森林抚育补贴项目不应局限于国家公益林的中幼林,应逐步放宽到所有林龄、地方公益林及国有商品林中,竹林和重点经济林也应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全面提高森林质量。

猜你喜欢

间伐森林抚育林分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国有林场森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索
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的重要性实践
一次间伐对速生桉树大径材增长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间伐强度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辽西地区森林抚育的理念与实施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