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中医的国际化探索

2018-12-28刘俊卿顾琳

财经国家周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传统医学中医院中医药

刘俊卿 顾琳

一甲子薪火相传、励精图治,六十载岁月峥嵘、桃李芬芳。

已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医药,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真正拥有高等教育。60年前,我国首个中药学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创立。如今,这所我国著名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正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推动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其创新实践成为中医药国际化不断探索突破的一个缩影。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北中医开创了集医疗、教学、科研、文化传播于一体的“中医中心”,形成了中医药在海外传播的新模式,为中医药“走出去”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星星之火

上世纪50年代,北中医建校之初就成为中国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医学的院校。然而,出国办中医院却是几十年后的事情。

30多年前,德国魁茨汀人安东?施道丁尔因在中国经商,意外接触到中医并亲身感受到中医药的神奇后,决定将这门奇妙的学问引进德国,好让德国患者也能从中受益。1991年,经安东?施道丁尔与北中医的共同努力,投资1500万马克的魁茨汀中医院正式成立,成为中国在海外的第一所中医院。

这家医院在成立的过程中遭遇很多质疑,甚至反对,但开诊后,病床却几乎天天爆满,这令当初参与的各方始料未及。“有抱着体验态度前来的,而更多的来访者则是在德国各大医院治疗效果不佳而转诊的患者,最终中医院用实际疗效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心,堵上了质疑者的嘴。”魁茨汀中医院现任中方院长戴京璋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合作

截至2017年底,北中医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8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至今,魁茨汀中医院建成已经27年,收治患者超过3万人次。为了表彰医院的贡献,当地政府在公园专门建设了一个木头制作的长城。魁茨汀中医院不但得到了德国患者和政府的认可,还成为唯一一家由法定医疗保险机构全额支付医疗费用的中医院。2018年,魁茨汀中医院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项目,成为中国—德国中医药中心(魁茨汀)。

魁茨汀中醫院堪称北中医“走出去”办医的一个典范,然而向世界传播中医药,仅仅一个点是远远不够的。

“过去我们的中医药传播是被动的传播,大都是国外找我们中医机构,派个专家讲讲课,没有自己的主动战略,也没有进入西方主流的医学体系,内容上以科研为主,临床医学很少。”徐安龙说。

2013年,徐安龙就任北中医校长后,面对中医药海外传播缺乏主动战略的局面,提出构建集医疗、教学、科研、文化于一体的“中医中心”新模式,决定从以往开展单个领域的合作方式,升级至“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在重点国家打造区域“中医中心”示范点,推进中医药在海外国家的扎根与发展。

燎原之势

一年后,北中医的新模式开始尝试,并取得初步效果。2014年,在中澳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北中医在澳大利亚的中医中心合作协议签约。

在徐安龙对新模式满怀信心的推进中,挑战和困难却不期而至。在筹建俄罗斯“圣彼得堡中医中心”时,遇到了巨大的政策障碍。

“根据俄罗斯政策,不允许建设中医院,然而作为重要的地区,北中医不能放弃。”圣彼得堡中医中心原院长王朝阳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为了推动中医中心在俄罗斯落地,徐安龙先后5次前往俄罗斯说服相关部门。最终,俄罗斯方面在基于对患者有益的共识下,决定特批允许北中医成立圣彼得堡中医中心。至此,北中医也推动俄罗斯实现了在传统医学上的历史性突破。

北中医开创了集医疗、教学、科研、文化传播于一体的“中医中心”,形成了中医药在海外传播的新模式,为中医药“走出去”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由于我们前期扎实有效的工作,圣彼得堡中医中心不但被允许成立,还成为俄罗斯第一家纳入国家医保的中医院;第一家中医生获得俄罗斯行医执照的医疗机构;第一家获俄罗斯国家杜马卫生委员会和国家传统医疗委员会支持的中医院。”王朝阳说。

相对于很多个第一的突破,王朝阳更在意的是患者的认可。虽然中医中心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是针灸,但却遇到种类繁多病例,甚至包括核辐射后遗症。让他欣慰的是,面对颈肩腰腿痛、IgA肾病、特异性皮炎、重症肌无力、抑郁症、焦虑症、脑瘫、甲状腺功能亢进等30余病种,中医没有让患者失望。

北中医在澳大利亚、俄罗斯建设中医中心取得成功的同时,在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地同步建设中医中心。

在美国,北中医历史性地突破了既往在海外创办单纯的中医教学、或临床执业模式,创办首个在海外集中医文化交流、教育、医疗和科研等功能为一体的、非营利性的中医执业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美国中医中心首任主任嵇波对《财经国家周刊》介绍,中心于2015年10月注册成立。2017年9月27日,临床部开业,开始为美国民众提供中医医疗服务。目前有多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友以及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专家在中心出诊。仅今年8月就诊200余人,较去年年底大幅增长,逐步实现稳态发展。

美国中医中心还创造性地开设中医药博物馆,通过展板与实物相结合,普及中药历史和相关知识,介绍中医的现状、成就。“美国中医中心博物馆开业近两年来,先后接待2000余美国当地人参观,其中包括美国药监部门人士和众多知名大学师生。”嵇波说。

学生“走进来”

“北中医的教育,让我成为中医的受益者。”胡曼(Amir Hooman Kazemi)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他曾经是北中医开办的伊朗中医博士研究生班的学生,如今他已经是一名北中医的教授并在伊朗开设了中医诊所。

北中医在加强医院“走出去”服务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进来”,探索实施留学生高等中医药教育新模式,开展涵盖师资培训、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科技合作与交流等多种形式,培养了以伊朗卫生部前副部长侯赛因为代表的大批海外人才。

1991年,北中医与日本振兴协会合作创办了北京中医学院继续教育分院。同年,北中医在瑞典中医学院建立了教学点。5年后的1996年,北中医走出国门,在英国与密德萨斯大学合作开设了欧洲国家正规大学中第一个中医学士学位项目,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外高等学校中独立颁发的医学学士(中医专业)学位证书项目。

7年后,北中医在瑞士苏黎世开办了硕士研究生教育,与新加坡中医药团体联合建立了“新加坡中藥学院”。2010年,与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设“中医-生物”双学士学位项目的首届59位学生毕业,这是新加坡中医史上第一批经过正规中医高等教育的本科毕业生,此合作项目获得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四届中医药国际贡献奖”。

2006年,北中医以“英语入学,汉语不断”为办学方针的双语授课本科教育正式开班,开创留学生高等中医药教育新模式,总计为国外培养了两万多中医人才。

截至2017年底,北中医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8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教育、医疗、科研等领域展开多层次的合作。

声音“大起来”

“向全世界推广、传播中医药仅仅一校之力是不够的。”徐安龙说。基于这一认识,北中医开始建设“一带一路”中医传播与发展联盟、传统医学推广国际联盟。

2015年,通过举办“俄罗斯中医药立法与发展高峰论坛”,促成俄罗斯国家杜马卫生委员会主席谢尔盖·卡拉什尼科夫、传统医学协会主席弗拉基米尔·伊格洛夫与中国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国内12所中医药高校同台交流,为相关机构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搭建平台。

同年,北中医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传统医学推广联盟”,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家中医合作研讨会,与俄罗斯上合组织传统医学研究院、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国立医科大学东方医学院、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上合组织传统医学研究院、伊朗德黑兰医科大学和马什哈德医科大学共同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传统医学推广联盟”成立倡议书。通过联盟推动相关国家在传统医学立法、临床应用、高等教育体系建立、天然草药资源开发及其下游产业延伸等领域的深入合作。

“2013年以来,北中医共派817人次分赴43个国家和地区从事讲学、医疗、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多位学者在美国国家癌症中心、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法兰西医学科学院、巴斯德研究所、剑桥大学、巴塞罗那大学等发表中医学术演讲。”北中医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唐民科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北中医创办的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中医科学杂志》),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第一份面向全球发行的英文期刊。北中医编写的《中医体质学》在日本、韩国被多次翻译出版,体质量表被翻译成为日、英、韩、俄、德、法、西班牙等多种语言服务世界。

2017年6月,由德国慕尼黑工大和北中医等高校及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德语区国家各大医师学会和中医、针灸学会同仁及汉学家共同参加制定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德国际标准》发布,填补了中医药术语德语标准的空白。

北中医创立的中医中心通过与当地著名医科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不但为中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条件,还为发挥中医临床优势,开展针对人类重大健康难题的多边国际尖端科研合作提供了现实可能。

“我们的目标是吸引世界一流科研团队加入中国中医药科研领域、快速提高中医药科研实力、推动中医药学科及学术的海内外协同创新发展得以实现。”徐安龙说。

猜你喜欢

传统医学中医院中医药
成功也会上瘾
MINORITY REPORT
浅析中医院财务预算管理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汝州市中医院好护士拾金不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对睡眠生理的不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