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替利嗪对鼻息肉细胞中JAK/STAT信号及NF-κB表达的影响

2018-12-28贾全凡刘冬梅常艺琼

重庆医学 2018年36期
关键词:西替利嗪利嗪鼻甲

贾全凡,袁 龙,刘冬梅,常艺琼

(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628000)

鼻息肉病是临床常见的鼻部黏膜慢性炎症,患者常因鼻腔堵塞导致鼻阻、头痛等症状,部分患者伴哮喘、中耳炎等并发症[1]。酪氨酸激酶JAK/转录因子STAT信号(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属于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生理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2]。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 属于核转录调控因子,为炎性反应中的重要介质[3]。近年来研究显示,JAK/STAT、NF-κB的激活与鼻息肉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但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未阐明[4]。本研究体外培养鼻息肉细胞,并给予西替利嗪处理,探究西替利嗪对鼻息肉细胞中JAK/STAT信号及NF-κB表达的影响,为鼻息肉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耳鼻喉科进行治疗的40例鼻息肉病患者为试验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3~65岁,平均(43.59±7.23)岁。患者组织分型均为Ⅱ型,其中Ⅰ期19例,Ⅱ期15例,Ⅲ期6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获取鼻息肉组织。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鼻中隔手术的27例正常中鼻甲标本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24~62岁,平均(43.26±8.17)岁。以上纳入患者均知情同意,无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史,近期1个月内未服用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DMEM培养基购自美国Gibco公司;胰蛋白酶、胎牛血清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鼠抗β-肌动蛋白(β-actin)、蛋白酪氨酸激酶(Janus kinase 3,JAK3)、磷酸化JAK-3(p-JAK3)、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NF-κB p50、NF-κB p65抗体购自于美国Santa Cruz公司;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免疫球蛋白G(IgG)二抗购自于美国R&D公司;蛋白提取试剂盒、BCA蛋白检测试剂盒购自于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RT-PCR检测试剂盒购自于日本Takara公司;蛋白凝胶成像仪购自于美国Bio-Red公司;细胞流式仪购自于美国Thermo公司。

1.2.2 试验方法

1.2.2.1 鼻息肉细胞原代培养 取出保存鼻息肉组织、正常中鼻甲组织,置于含双抗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清洗后,将组织剪碎,加入2.5 g/L胰蛋白酶消化液放置4 ℃冰箱中消化12~16 h,轻柔吹打组织块,细胞脱落后,在细胞悬液中加入胎牛血清,置于离心机中1 000 r/min离心5 min,添加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置于37 ℃ 5%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当细胞生长至90%时,更换新鲜培养液,放置在5%CO2、1%O2细胞培养箱内进行培养,当细胞培养至第3代时可用于后续研究。

1.2.2.2 Western blot检测JAK3、p-JAK3、STAT3、p-STAT3、NF-κB p50、NF-κB p65的表达 收集培养后细胞培养液,离心后加入蛋白裂解液反应30 min,提取细胞总蛋白,BCA法测定蛋白浓度,配制12%分离胶、5%浓缩胶,将蛋白样品与Loading buffer 1∶4混匀后上样,蛋白上样量为20 μg,起始电压设置为80 V。待样品指示剂进入分离胶时,将电压升高至120 V。电泳结束后,将蛋白凝胶转移至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上,4 ℃条件下进行转膜反应,电压设置80 V,转膜时间为90 min。结束后用Tris缓冲生理盐水吐温(TBST)溶液清洗蛋白凝胶,加入5%脱脂牛奶室温下封闭90 min。TBST溶液清洗后,加入一抗,4 ℃过夜;TBST清洗后加入二抗,室温下孵育90 min;TBST清洗后滴加电化学发光(ECL)发光液显色,置于凝胶成像仪中观察蛋白表达情况。

1.2.2.3 细胞增殖测定 收集培养至对数期鼻息肉细胞,制备单细胞悬液添加至96孔培养板,调整细胞密度为5×104/孔,在37 ℃、5%CO2培养箱内培养24 h,弃上清液,向孔内加入2.5×10-7、5×10-7、1×10-6mol/L西替利嗪(分别为西替利嗪低、中、高浓度组),对照组不进行药物处理,继续培养48 h后,向孔内加入20 μL CCK8溶液,继续培养48 h后,在酶标仪中检测450 nm处吸光度值。

1.2.2.4 细胞凋亡检测 细胞处理后继续培养48 h加入胰蛋白酶进行消化,调整细胞密度为1×106/mL,用预冷PBS清洗2次后,加入70%乙醇溶液固定过夜,PBS清洗细胞后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避光下孵育20 min,与细胞流式仪中观察细胞凋亡情况。

表1 JAK3、p-JAK3、STAT3、p-STAT3、NF-κB p50、NF-κB p65蛋白水平

a:P<0.05,与正常中鼻甲细胞比较

表2 各组鼻息肉细胞增殖水平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与西替利嗪低浓度组比较;c:P<0.05,与西替利嗪中浓度组比较

1.2.2.5 细胞免疫荧光试验 细胞处理后继续培养48 h,制备细胞爬片,PBS清洗3次,每次清洗3 min,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15 min。PBS再次清洗3次,每次清洗3 min,随后加入0.5%Triton X-100室温放置20 min。PBS又清洗3次,每次清洗3 min,晾干后滴加山羊血清,室温下封闭30 min,用滤纸吸走封闭液后滴加一抗,4 ℃过夜孵育。次日PBS清洗3次,每次清洗3 min,加入荧光二抗,37 ℃孵育1 h,避光下加入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孵育5 min,磷酸盐缓冲液吐温20(PBST)清洗4次,每次清洗5 min,晾干后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保存图像。

1.2.2.6 西替利嗪对鼻息肉细胞中JAK3、p-JAK3、STAT3、p-STAT3、NF-κB p50、NF-κB p65、Bcl-2、Bax的表达 西替利嗪处理后,继续培养48 h,收集细胞培养液,离心后保留下层细胞沉淀,参照1.2.2.3方法进行蛋白表达检测。

2 结 果

2.1 鼻息肉细胞及正常中鼻甲细胞中JAK3、p-JAK3、STAT3、p-STAT3、NF-κB p50、NF-κB p65蛋白水平比较 两种细胞中JAK3、STAT3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中鼻甲细胞相比,鼻息肉细胞中p-JAK3、p-STAT3、NF-κB p50、NF-κB p65蛋白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西替利嗪对鼻息肉细胞增殖的影响 随着细胞培养时间延长,西替利嗪各浓度组细胞抑制率逐渐升高。在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西替利嗪各组随着处理剂量的升高,细胞抑制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西替利嗪对鼻息肉细胞凋亡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西替利嗪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且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加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表3。

A:对照组;B:西替利嗪低浓度组;C:西替利嗪中浓度组;D:西替利嗪高浓度组

图1鼻息肉细胞凋亡情况

A:对照组;B:西替利嗪低浓度组;C:西替利嗪中浓度组;D:西替利嗪高浓度组

图2 鼻息肉细胞中STAT3免疫荧光检测(×100)

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与西替利嗪低浓度组比较;c:P<0.05,与西替利嗪中浓度组比较

A:对照组;B:西替利嗪低浓度组;C:西替利嗪中浓度组;D:西替利嗪高浓度组

图3鼻息肉细胞中NF-κB p65免疫荧光检测(×100)

2.4 细胞免疫荧光检测鼻息肉细胞中STAT3、NF-κB p65表达 免疫荧光检测显示,STAT3、NF-κB p65在对照组细胞中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经西替利嗪处理后,STAT3、p65逐渐向细胞质中移动,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加,细胞质荧光强度增强,见图2、3。

2.5 西替利嗪对鼻息肉细胞中JAK/STAT信号、NF-κB、Bcl-2、Bax表达的影响 4组JAK3、STAT3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西替利嗪处理组p-JAK3、p-STAT3、NF-κB p50、NF-κB p65、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4、表4。

A:对照组;B:西替利嗪低浓度组;C:西替利嗪中浓度组;D:西替利嗪高浓度组

图4 鼻息肉细胞中JAK3、p-JAK3、STAT3、

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与西替利嗪低浓度组比较;c:P<0.05,与西替利嗪中浓度组比较

3 讨 论

抗组胺药物为临床治疗鼻炎、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药物,第1代抗组胺药物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具有严重毒副作用,如心脏毒性[5]。西替利嗪属于抗组胺第2代药物,为高选择性H1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与靶细胞H1受体结合,进而发挥抗组胺作用。与第1代药物相比,其对胃肠、心脏、头部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弱,且半衰期增长,药效持久,在鼻炎、过敏性鼻炎中治疗效果较好[6-7]。基于此,本研究通过离体培养鼻息肉细胞,并给予西替利嗪处理,以观察其对鼻息肉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与JAK/STAT信号、NF-κB通路的关系,以探究西替利嗪作用机制。

JAK/STAT信号通路在多类细胞生长、分化、凋亡及炎性反应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后形成二聚体且与JAK靠近,进而被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吸引转录因子STAT与受体结合,使STAT磷酸化并与受体解离形成二聚体,逐渐转移至细胞核内参与下游靶基因的调控,因而JAK的磷酸化后能够激活STAT磷酸化,进而发挥生物学作用[8-10]。过往研究显示在鼻息肉形成过程中炎症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激活JAK进而激活STAT3,放大炎性反应[11]。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鼻息肉细胞中p-JAK3、p-STAT3明显高于正常中鼻甲细胞,根据以往研究结果推测,STAT3可能与鼻息肉的发生有关。进一步研究显示西替利嗪处理后鼻息肉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且p-JAK3、p-STAT3蛋白表达降低,免疫荧光检测显示STAT3逐渐向细胞质中转移,表明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鼻息肉的发生,西替利嗪可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进而抑制鼻息肉细胞的增殖。

NF-κB属于重要核转录因子,在炎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般以p50-p65异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NF-κB被激活后逐渐转移至核内,与DNA启动位点结合调控细胞因子转录,NF-κB被激活后可大量分泌炎症介质,进而调控多种炎症因子表达[12-13]。CHO等[14]研究表明,鼻息肉组织中NF-κB 呈阳性表达,其可以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IL)-1、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转录扩大炎性反应,促进鼻息肉的发生、发展。本试验结果显示,鼻息肉组织中NF-κB p50、NF-κB p65蛋白有较强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中鼻甲细胞,且经西替利嗪处理后可明显降低其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西替利嗪粗粒后NF-κB逐渐向细胞质中转移,表明在鼻息肉的发生中,转录因子NF-κB 的激活可能为中心环节,其激活可介导炎症介质的释放和活化,形成炎症级联反应,致使鼻息肉的发生、发展。本研究结果提示可通过西替利嗪抑制 NF-κB 蛋白的活性,以缓解鼻息肉发展。

鼻息肉组织中存在细胞增殖、凋亡失衡,以往对鼻息肉凋亡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凋亡障碍研究上,对于鼻息肉中促进细胞凋亡研究较少[15]。卞俊杰等[16]研究显示鼻息肉上皮细胞中存在细胞凋亡,且通过蛋白检测显示鼻息肉组织中Bcl-2、Bax蛋白阳性表达率均较高。大量研究证实凋亡有关因子Bcl-2、Bcl-xl、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cl-1)、Survivn均为STAT3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STAT3可对以上凋亡相关蛋白进行调控促进细胞的增殖或凋亡,进而参与肿瘤及其他疾病的发生[17]。YANG等[18]研究显示通过抑制STAT3活性能够降低抑制Bcl-2的表达。本研究显示西替利嗪处理组p-JAK3、p-STAT3、NF-κB p50、NF-κB p65、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表明西替利嗪处理后可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促进凋亡蛋白的表达进而促进鼻息肉细胞的凋亡,提示西替利嗪可诱导鼻息肉细胞凋亡。

综上所述,西替利嗪能够抑制鼻息肉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信号、NF-κB表达,促进凋亡蛋白的表达相关。但鼻息肉病的发病机制较复杂,所涉及的具体机制还有待后续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西替利嗪利嗪鼻甲
大椎穴贴敷配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HPLC法测定盐酸左西替利嗪有关物质
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湿疹的效果分析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湿疹的可行性研究
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分析
西替利嗪与左西替利嗪对大鼠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
左西替利嗪和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比较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