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问题情境渗透初中生物核心素养

2018-12-28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第三十五中学丛晓英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禽流感创设生物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第三十五中学 丛晓英

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及课堂的参与度,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创设犹如夏天里的冰激凌一样对学生的吸引力。

核心素养不是空中楼阁,生物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生物思想方法在具体学习领域中的表现,而思想方法是在操作层面实现生物核心素养的体现。落实中学生物核心素养教育更多的是要挖掘各类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一、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凸显生物实验的核心素养

实验及科学探究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努力实现的目标,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是每位教师都在探究的重要课题。通过生物实验可以使生物教学更加生动,更有吸引力,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利用生物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一)利用课堂小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

实际生活是学生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在课堂中若能增加一些来自生活中的小实验,则能大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节时,笔者把百合花插在红墨水和蓝墨水中,让白色的花变得有丝丝红色和丝丝蓝色,通过问学生白色的百合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引入新课。

(二)利用实验的延伸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动物细胞”一节时,先让学生巩固回想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实验的实验步骤和细胞的形态、结构,然后创设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步骤。

二、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凸显生物知识相联系的核心素养

研究表明:“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因此在新课导入时往往是通过旧知识的拓展来引出新课题的。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让学生回忆蒸腾作用的概念,叶片上具有什么结构来完成这一生理功能的,蒸腾作用的意义等基础知识作为知识的储备,然后进一步通过日常生活现象设问: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哪里?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通过上述等问题引入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实践证明,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计出的以学生已有知识为情境的问题或问题组,可引发学生积极、有效地思索。

三、呈现实践生活中需要理论解释的事例或事实创设问题情境,凸显实践应用的生物核心素养

让生物教学向生活、生产实践延伸,拉近学生的“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距离,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相结合,让学生面临需要加以解释的现象或事实,学生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就会激起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从而顺利地进入课堂教学,主动、深入地进行探究学习。例如,在学习“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设疑:移栽的蔬菜为什么会萎蔫?移栽植物时为什么要带有泥土?又如通过为什么污染严重的地方没有苔藓而引出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先复制再平均分配等。可以说在生物教学内容中有很多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的事例,这是学科特点所决定的,我们应当十分重视知识内容与实践经验相联系,多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参与教学活动,在体验、感悟、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

四、从疾病预防、健康习惯养成方面创设问题情境,凸显关注自身健康的生物核心素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因此从疾病预防、健康习惯养成方面创设的问题情境,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本身就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因此作为生物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养生的理念,使他们能健康地生活和健康地工作,积极地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这也符合“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其实在授课之余,学生也经常拿这类问题来咨询,俨然将生物老师当成医生,比如学生常来问的问题有:“怎么科学合理减肥?怎么治愈青春痘?感冒时为什么要检测血液?晚上看不清东西如何食补?”……可见他们对自身健康方面的关注程度。在初中生物新课程中也安排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比如在学习“血液”一节,就通过展示某人“血液检查化验单”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深刻认识血液与人体健康是密切相关的,从而使学生更加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健康问题,形成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五、从新闻热点、神话故事、诗词歌赋中创设问题情境,凸显时代性、文学性的生物核心素养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体现时代性,如果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热点信息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让教学紧跟时代脉搏,还会创设出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极大热情,让学习过程趣味盎然。例如在学习“传染病”知识时,笔者用“禽流感”这一当时的热点话题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就非常感兴趣。“禽流感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为什么禽流感难以控制,药物可以治疗禽流感吗,吃鸡蛋和鸡肉会传染禽流感吗,对患有禽流感的鸟类基本上是采取捕杀的政策,这是基于对人类的保护,可是这样下去鸟类就会面临灭绝的危险,我们有权这样做吗?”以上述系列问题作为导言,给了学生无尽的思考空间。在生物教学中,有时巧用一句俗语,就会增加几分诙谐,学生倍感轻松;妙用一句诗词、一个神话故事,课堂就会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趣味无穷。例如,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说明光照所引起的向光性现象;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展示无性生殖的魅力,等等,让生物课堂充满了人文气息。

六、利用学生的错误来创设问题情境,凸显反思重要性的生物核心素养

由于受知识、经验、思维能力的局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进而产生一些错误甚至荒谬的信息。如果直接进行矫正,由于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其效果往往不佳。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经过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妨抓住这些错误信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这样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反思、批评的能力。例如:通过学生常说“海带叶”“海带茎”“海带根”等错误词语引出藻类植物的结构特征。利用学生的错误来创设问题情境,除了可以纠错外,还可以引导探究,例如问:“将绿豆制成绿豆芽,其有机物总量是增加还是减少?”有些学生认为是增加,原因主要是来自生活的直观感知——质量增加了,其实这是学生对知识理解肤浅的典型表现,教师可借学生的错误搭建探究平台,创设问题情境:究竟是增加还是减少,我们不妨设计实验来证明,那么这个实验方案该怎样设计昵?在实验教学中,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是学生实验中常见的现象,这种“失败”未必是坏事,寻找“失败”原因就是一种探究,就是一次更高水平的学习。例如,可以通过分析,看看是否是因为没有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去做,还是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教师顺势引导,抓住这一时机进行一系列“错因”分析,就能激起学生再度探究的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

猜你喜欢

禽流感创设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艾叶烟熏法能预防人禽流感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第12话 完美生物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发现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