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国家高新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2018-12-28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宣传中心

安徽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合肥高新区科技

◎文/徐 雁 孙 刚(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宣传中心)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创新驱动战略为引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为突破口,以自主创新提升竞争优势,以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安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建设和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对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新区建设,发挥了显著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截至2018年6月底,安徽省有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慈湖、铜陵狮子山、淮南等国家高新区6家,省级高新区10家。拥有研发机构1335家、企业35564家(其中,当年新增注册企业4078家)、高新技术企业1315家。2018年上半年,安徽省6家国家高新区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09.0亿元。

一、不断壮大高新区群体

首先,推进符合条件的经开区更名为省级高新区。安徽省先后设立了省级铜陵狮子山高新区、淮南高新区、安庆高新区、滁州高新区、阜阳界首高新区、宣城高新区、池州高新区、合肥庐江高新区和合肥新站高新区;将黄山经开区、亳州经开区、六安裕安经开区更名为省级高新区。其次,推进现有高新区优化整合。撤销依托经开区挂名的马鞍山高新区、铜陵高新区、新芜高新区,整体并入所在经开区;撤销蚌埠高新示范园区并入蚌埠高新区;淮北龙湖高新区并入淮北经开区并更名为淮北高新区。第三,按照国家“十三五”创新发展规划“每个地级市布局一个国家高新区”要求,在省级高新区群体中择优推荐安庆高新区、滁州高新区、阜阳界首高新区、宣城高新区、池州高新区、合肥庐江高新区、合肥新站高新区申报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第四,安徽省对2016年更名的省级高新区和成功获批的国家级高新区给予奖励,资金用于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其中,奖励合肥新站高新区、阜阳界首高新区、滁州高新区各100万元,奖励铜陵狮子山国家高新区300万元。

二、注重提升发展质量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贯彻落实“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积极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功举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动员大会;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并开工建设;合肥先进光源预研项目已通过中科院论证并正式启动;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质子重离子医院一期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建设,自主研发质子治疗系统项目已进入桩基施工阶段;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重大工程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已全面展开,合肥信息港大数据平台具备基本业务接入能力。

芜湖高新区聚焦发展微电子及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部件、节能环保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3个,总投资159亿元,实际到位内资129亿元,实际到位外资2.27亿美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0个,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6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7个。奇瑞生产的全国首台全铝合金车身的“小蚂蚁”车型成功下线,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85.8%。围绕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和太赫兹芯片产业,总投资14亿元的太赫兹成像仪项目、无源雷达和民航多点定位系统项目、智能物联网芯片项目、3mm单片微波集成电路项目等纷纷落地,天兵科技、航飞科技等项目加快建设。

在科技部火炬中心通报的全国147个国家高新区2017和2018年评价综合排名中,合肥高新区分别名列第9名和第8名,进入全国高新区发展“第一方阵”。蚌埠高新区位列综合排名第42名和第44名,芜湖高新区位列第47名和第42名,马鞍山慈湖高新区位列第56名和第57名。

三、聚焦创新平台建设

合肥高新区积极推动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融合,先后组建了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中科院工研院等一批重大协同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呈现井喷之势。共孵化创办企业200余家,创建各类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平台60多个。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肥研究院、安徽中领环保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安徽)科技产业创新平台、中科院成都文献中心合肥分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合肥研究院等5个前沿交叉平台和产业转化平台已签约落户;中科院微电子所下一代通信芯片研究院、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医药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未来网络空间安全应用及产业化平台、申威超算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项目加快推进。

芜湖高新区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新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个,院士工作站1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获批省知识产权联盟,奇瑞新能源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天弋研究院项目加快推进,赛宝新能源检测中心项目启动建设;重点推进太赫兹工程中心、西电芜湖研究院建设,问天量子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2018年,在安徽省政府公布的首批安徽省实验室和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各10家中,分别有3家和6家在国家高新区。

四、积极承担科技计划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2016—2017年,全省国家高新区有10个单位在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智能农机装备、新能源汽车、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等方向,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国拨资金3.4亿元。2015—2016年,在合肥高新区,仅省科技计划就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新型显示、智能语音、高性能集成电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基于大数据科技服务业、量子通信、新能源与节能、机器人等方向安排了56项,经费5885万元,带动市县配套3300万元、企业投入5679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申请专利359项,授权专利127项,制定标准57个,培养中高级人才341人,新增销售收入20多亿元,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18年,安徽省科技厅确定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标分配中,对省级以上高新区内企业增加申报指标给予支持。

五、加快创新型人才有效集聚

合肥高新区把人才作为最大资源,坚持以产引才、多元育才、项目用才和实惠留才,评审选拔“江淮硅谷”创新创业团队15个,引进、培养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1人,其中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3人。组织开展各类人才培训180班次,培训人数超1.2万人次。2017年,先后引进“长江学者”等各类高端人才40余名,累计培育工程硕士2400余名。

芜湖高新区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实施产业聚才、政策引才工程,2017年引进1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总数达31个。同时积极做好已落户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的培育和服务工作。稳步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英格玛、智联招聘、天坤国际等企业入驻高新区。

六、创新双创服务体系建设

合肥高新区发放“合创券”4494万元,861家(次)企业领取合创券,165家科技服务机构入驻合创券平台,合创券模式已推广到全市范围。“合创汇”成功举办4场季度专业路演和1场年度盛典,累计促成15个项目获得融资2.8亿元,品牌效应日益彰显。引进腾讯等5家国内外优秀众创空间,培育华米硬客公园等6家本土众创空间,新增苏河汇、云创+、亿智众创空间等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新增中科院创新院、中国声谷等2家国家级孵化器。

芜湖高新区积极推进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梯级孵化体系逐步完善,新增引进孵化项目61个,累计在孵企业384家,毕业企业87家。举办特色创业活动21场,创业投融资总额达6.5亿元。皖江云众创空间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青年创业园被评为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和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七、加强科技金融融合

合肥高新区启动“创新贷”2.0版本,“创新贷”申请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帮助61家企业成功贷款1.87亿元,为2272家企业兑现科技创新资金1.6亿元,帮助1360家企业获得国家、省、市级财政支持资金2.3亿元。

铜陵狮子山高新区对设立的各类投资基金给予5%的风险补偿资金支持,拥有投融资平台1个,组建了安元基金、晟禾基金。铜陵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铜陵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高新区设立高新技术产业专项基金。对落户高新区的外来基金给予支持和绩效奖励(含财税奖励)。加大对狮子山高新区范围内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对高新区内企业贷款造成的代偿损失由收益财政给予20%的风险补偿;支持成立高新投资公司,作为园区今后投融资及开发建设平台,并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在高新区投资、建设。支持高新区基础设施、创新平台项目通过市级平台发行绿色债券,为区级平台融资提供征信担保。

猜你喜欢

合肥高新区科技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科技助我来看云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