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齐白石的乡土与烂漫

2018-12-27李滕

艺术评鉴 2018年15期
关键词:齐白石

李滕

摘要:齐白石先生是我国20世纪美术史上杰出的艺术巨匠,作品之多,可以说是穿越作品的海洋冲进艺术的自由王国。齐白石在我国的知名度是最高的,上层人士下层民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作为普通的农民、老百姓都能与齐白石艺术产生共鸣,真正做到雅俗共赏。齐白石作品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淳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烂漫的童心,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兼及人物、山水,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齐白石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这位从民间走出来的艺术家,一生勤奋,砚耕不辍,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他的艺术具有不朽的魅力和新的意义。

关键词:齐白石 乡土情 农民之心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5-0056-02

一、家庭背景和生长环境

(一)艺术从爱启航

齐白石成功的起点,来自齐白石的家庭,出生于清同治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864年1月1日),出生在湖南湘潭县杏子坞的星斗塘,一个温暖而贫穷的家庭。

齐白石乳名叫“阿芝”,名字是祖父起的,叫纯芝。当时的齐十爷,用最淳朴的方式,用最朴实的善恶标准来爱着自己的小孙子。阿芝的母亲常把烧饭的稻草上撸下来的稻谷积攒下来,买了笔墨纸砚,送阿芝去外祖父的蒙馆上学读书。阿芝上学时,渐渐的迷上了画画,祖父不知道他为何这么喜欢画画,但是,只要是自己孙子想做的事情,齐十爷总是毫无条件的给予支持。

阿芝的祖母和母亲给予他的关爱,更是达到了忘我、无我的程度。阿芝自幼体弱,大夫说为他身体健康不能动荤腥油腻,听了大夫的话,阿芝母亲从他吃奶开始,就忌口不沾腥荤,甚至直到后来阿芝病好了,母亲仍怕触犯神明,生怕阿芝再犯病,自己便一辈子一点儿荤腥油腻都不沾。阿芝十二岁,娶了陈春君,春君更是无微不至的照顾阿芝起居。后来,阿芝长大,成为齐白石,每一次外出,春君总是精心为他准备一切,正是有了春君这个贤内助的任劳任怨,默默付出,就这样过了四十余年,齐白石终于结束了半生的四处奔波,定居在北京。春君考虑到齐白石只身在外,自己又有家乡的父老和部分产业,无法前去照料,她给已经57岁的齐白石找了个配室胡宝珠,送到北京照顾他。在以后的岁月里,由于春君的善良、贤惠、豁达、大度,没有出现过旧社会大家族的尔虞我诈的斗争。胡宝珠走进了齐白石的生活,也把自己的全部爱、希望和生命,统统献给了齐白石。

家庭之爱让齐白石养成了健全而完整的自信,他最终走出了江南家乡,走向祖国的五湖四海,走向世界,他有一个在全世界都响当当的名字——齐白石,但是在家人心里,他永远是那个勤奋、好学、善良而又身体瘦弱,需要他们悉心照顾的阿芝。

(二)根在早年磨砺

齐白石从他出生的1864年到逝世的1957年这近百年的时间,是中华民族的衰世,可以说是大乱之世。亲历慈禧太后掌权的清末,内政纲纪不振、乱象丛生,外交国力日弛;亲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割据等;亲历日本人对中国万般寻隙之后的公然侵略,中国被拖入战争不得不经历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亲历四年内战的战火喧嚣,山河呜咽……

在整个国家江河日下的环境下,贫困农家出身的齐白石,从刚一出生开始,就饱尝贫穷的滋味和折磨,但这些并没磨灭他积极向上的生存意志,反倒成了他不断前进的动力。最朴素的养家糊口的情感是他不断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艺术要求的原动力之一。从粗木匠到雕花匠,到画匠,再到画家,他不断地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战,技艺的精进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为家庭创造更多的财富。

齐白石二儿子和他六弟相继离世,悲痛之余不久家乡就呆不住了,齐白石无奈之下北上北京,继续以卖画维持生计。但是到了北京齐白石的画受到了冷落,想到自己对于艺术还应该有新的追求,让自己的画更加完美,想想这些,就有些释然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画,迟早会让社会认可,为世人所喜爱。

国难使他在画里尽情尽性地吐露强烈的讽世意味,超越了讨好世俗的绘画取向,笔外之意,画外之境,让他的画有特定的时代和人生意境。早年的磨砺对他的艺术成就是一笔财富,使他的艺术闪耀着别样的光芒。

二、寂寞是最美的风景

对齐白石来说,寂寞是最美的风景,把绘画视为“寂寞之道”齐白石一生创作勤奋,作品很多,一天不画画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痒。一生只有两次停笔,一是母亲过世,二是自己重病。

在1920年到1929年,用十年的时间关门谢客,齐白石在学习篆刻艺术也是如此,衰年变法更是实属不易,为了排除一切干扰,他甚至把大门上挂上锁,还写道“齐白石已死”字条贴门上。一生作品多的惊人,可以说齐白石他是穿越了作品的海洋冲进艺术的自由王国。

三、品格成就艺术精品

齐白石爱憎分明,爱憎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也体现在他处事待物的人生轨迹中。1937年,北平沦陷,日本鬼子横行无忌,中华民族危在旦夕,齐白石发誓不与日本合作,便辞去北平大学教授职务。在一幅《不倒翁》对贪官污吏的讽刺,真是入目三分。我们认为,一幅画除了构成画的其它要素以外,画家的爱憎分明越强烈,表达越充分,他的艺术感染力就会越强,齐白石的《不倒翁》就是这样表达的好作品,《毕卓醉酒》也同样达到了如此境界。

中国人对画家的评价,向来有“风格即入”“人品即画品”之说,通过这些生活中的琐事可以看出这位老人的淳朴不滑稽的心灵,他始终没有把自己当做“名人”,始终有颗农民的心。在他的作品中,洋溢着健康、自足、快乐、诙谐、倔强和蓬勃的生命力,流露出的个人品格和气节,让他的作品有永恒而深远的生命力。

四、乡土何其烂漫

(一)乡土与农民心

齐白石是一位修养有素的乡下人,农夫的质朴,率真的童心。《白菜》——齐白石的绘画作品中,以农副产品为题材的占很大的比例,而《白菜》这幅作品画面充实明快形象十分鲜活,画作发自肺腑的歌颂了农民。齐白石饱含深情画寻常的瓜果蔬菜,一方面是怀恋以前的生活和親人,另一方面是表达挥之不去的“穷”字,两者虽矛盾但归根结底又是值得依恋的。齐白石的画最大特色就是生活化、平民化,亲切感人,引人遐思无限。

(二)童心到老不枯

《小鸡》——这是一幅满溢童趣的佳作,布局令人心悦诚服,既不松散又不过于集中。《小鱼都来》这是一幅一看就会让人会心一笑,充满了欢快而又童趣极浓的佳作,这幅画是齐白石91岁的时创作,可见他一生都以天真无邪的童心为人处世,即使有心追求,恐怕也不一定能达到此目的。这种孩子般的天真,使他能够创作出情趣盎然、令人愉快的艺术形象。

五、市场规律与艺术追求

(一)卖画不论交情

齐白石的一生是以卖画为生的艺术家,从做木匠开始,靠手艺吃饭,按市场规律卖艺,对他来说很重要。从不耻于收钱,齐白石卖画卖印,除个别亲友外,不论是谁,都要按价付钱,不能赊账,不能减价。所谓“好朋友,明算账”就是这个意思,一点也不含糊。

齐白石卖画按市场规则,但是市场规则并不能够左右他的思想、个性和艺术,他用他自己的艺术创造市场,而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行走。

(二)艺海一朵奇葩

齐白石一生勤奋,砚耕不辍,一生刻印逾万件之多,留下画作、《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在艺术创作上,齐白石一生都在追求一个“怪”字,“脱尽画家习气”。用今天话说就是创新。齐白石堂堂正正卖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至于“怪”每个人特别是艺术家都有异于他人的“怪”无须过于比较,搞艺术应该标新立异,但做人还是朴实率真点好。

(三)艺坛桃李满天下

齐白石一生收徒之多,但是要求学生“博采众长”“不能死守一家”。齐白石授徒值得到人们重视,就在于“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两句十分精辟的话上。

齐白石教学生的最大特点是提倡、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生活,勇于实践。

参考文献:

[1]齐良迟.齐白石艺术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张忠凤.齐白石绘画艺术浅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3]袁云丽.寻常巷陌起高华——谈齐白石的平民艺术及其地位[J].大众文艺理论,2009,(10).

[4]王干.中國花鸟画流变略论[J].艺术百家,2008,(S2).

[5]邢书芳.谈齐白石的绘画艺术成就[J].作家,2008,(14).

[6]宋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N].学习时报,2011年.具体时间不详.

[7]代琇,庄辛,余耀康.大画家齐白石[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8]刘人岛.一代大师齐白石[J].黄河之声,2011,(18).

猜你喜欢

齐白石
齐白石画虾
拜门
齐白石画蝉
齐白石画蝉
没想到
齐白石画螃蟹
齐白石的半截虾
发财须有仁心
齐白石当“北漂”
齐白石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