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镶嵌在苗族婚姻古歌礼辞中的礼仪

2018-12-27孙杰

艺术评鉴 2018年15期
关键词:苗族礼仪婚姻

孙杰

摘要:在历史长河和漫漫的迁徙路途中,苗族历经磨难,靠独立生产和独立生存的能力,保存并发展壮大自己的民族,创造独具特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此过程中,苗族敬畏自然、崇拜祖先、信奉神灵,为了凝聚族群的力量,无论在服饰符号还是语言习俗,都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区别于其它族群的特征,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道德标准、礼仪规范和伦理观念。

关键词:苗族 婚姻 礼仪 古歌礼辞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5-0019-02

苗族是一个迁徙民族,也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在历经岁月洗礼及磨难中,仍然保存、发展自己族群,独有特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代代传承。珙县的苗族是属西部方言川滇黔次方言的苗族支系,除了平时与大众保持一致的文化礼仪外,还有其独特的礼仪形式和载体,而镶嵌在婚姻古歌礼辞里的礼仪叙述及表现可窥见一斑。

苗族的婚姻在以前多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提亲到结婚,要经历若干的程序,每一个程序均有不同的礼节,每一个程序的礼节都有不同的古歌礼辞。这些古歌礼辞里集中了苗族先民的智慧和遵规守矩的良好习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苗族婚姻一系列程序,确实显得繁琐冗长累赘,但这刚好印证了苗族人对婚姻问题的严肃认真和珍惜爱情、坚守婚姻的传统美德。在传统婚姻中,每个程序的礼辞也并非一般人能够知晓传承。传唱这些婚姻古歌礼辞者多为中老年人,他们阅历丰富,懂得苗族古俗古史,谙悉苗族诗歌格律和乐曲,所唱的古歌丝丝入扣,抑扬分明,尤其还会根据所居住的地理环境和双方家庭情况灵机应变而又不落入俗套。例如,在《报亲歌》中唱到“(我们)行不得吐女礼俗对亲友,做不起勒龙律礼对亲戚”所指的“吐女”(Tud Nyol)和“勒龙”(Lex Longx)就是《根源歌·洪水潮天》唯一留下的兄妹,是因为他们的善良和孝道触动天地,天神遂将他俩留下重新繁衍人类,因此他俩也成为人类的始祖公和始祖婆。婚姻古歌中还解释了苗族独特风俗的来源,吐女礼俗和勒龙律礼正好是苗族婚姻礼仪的原始基础。这些古歌礼辞内容丰富,教义深远,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用于研究苗族历史和传统文化外,很多时候还帮助解决族人之间的各种争端和纠纷,有着极重要的文化价值。婚姻古歌礼辞字句对仗,音韵和谐,无不体现苗族人婚姻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对婚姻家庭的尊重及对礼仪的崇尚,每一句每一字和歌唱者抑扬顿挫的唱腔都体现出谦逊礼让和彼此尊重的品德,蕴含着美好企盼和良好祝愿。

谦逊礼让和彼此尊重在苗族婚事的每一个环节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男女哪一方,均以最大限度的谦逊礼让对待对方,尤在礼节和礼品方面,往往会将非常到位的礼节说为“不成敬意”,交礼品时往往将“西瓜说成芝麻”。

在苗族传统婚姻中,如果男方相中哪一家女子,就会专门委派媒人(Dob Ghout)前往提亲。媒人辈分一般为男孩母舅辈,因为在苗族家庭中有“母舅当娘”的说法,这大致应该追溯到母系社会时期。如果男方前往提亲女方愿意,女方也要安排一长辈作为媒人(Ncaik Ghout)在今后的禮律仪式中予以对应接待。男女双方的媒人在所有婚姻程序中都被考验着对苗族礼节礼仪知晓程度和应变能力及智慧。根据川南苗族传统婚姻中约定俗成的程序和《四川苗族古歌》记载,在必须完成的30余道规范程序中,双方媒人需要同在一个地方一个场合(多数在女方)“较劲”的多达近30场次。男媒遇到女方口才伶俐、尖酸刻薄的女媒时,往往男媒会搞得无限尴尬,无地自容,逃遁。当然,每一场次的对歌都会有解决办法,因为一桩好的婚事永远也不可能是由于媒人对歌不成而失败的。

在讨亲(Daix Chongb)时,由于是男方试探性地提出结为连理的要求,双方谦逊客气在字里行间得到完美的体现。

男媒带领男子第一次来到女方时的情景:

阿妈睡在床这边,阿妈想把婚事谈;阿爸睡在床那边,阿爸想把婚姻办;阿妈想婚事想到深夜,阿爸想婚事想到天明;阿妈早起来捉鸡,阿爸早起来照明;阿妈说要捉只母鸡,阿爸说要捉只公鸡;阿妈杀只母鸡做早饭,我们吃鸡肉把鸡舌看;阿爸杀了公鸡做早餐,我们啃鸡骨来吞鸡冠;阿妈煮早饭给我们吃,递给我们大红纸伞;阿爸斟酒给我们喝,交给我们红花被条;我们接受求亲使命,欢欢喜喜上了路;我们接受讨亲大任,欢欢喜喜上路程。一段媒妁之言的婚姻就此开始了。

开亲之后,如果双方均愿意结为一家,男方需历经“三回九转”,即为女方父母及至亲伯叔、母舅、姑爷送三次礼品,再具体选择婚期结婚。结婚时的聘礼由双方媒人及父母共同协商,谈好聘礼后在结婚前一日由男方送至女方。这里就聘礼的移交需要在女方堂屋安放一张桌子(Nghout Drongd)用于摆放礼品。男方有这样一段礼辞:

(以前)别人让个位子得赞美,丢个本钱得名声,(他人)做得到手臂长来衣袖长,做得到腿脚长来裤脚长,九条礼俗做得到,八条礼律都做全;(我们)那边阿爸和阿妈,袖口不能遮手臂,裤脚难把腿脚挡,做礼俗不成礼俗,做礼律不成礼律;九条礼俗做不够,八条礼律做不全。……(我们)不敢谈九百和八百,只敢说九十和八十,我们携礼到这边,放在爹妈礼桌上,喜气满桌在大堂。

女方媒人也十分客气地回应:(你们)九条礼俗做得到,八条礼律都做全;他们打开羊门圈,制得苎麻衣多件;他们打开猪圈门,制得麻衣和麻裙;你说不够我说够,你说不全我说全。谦虚客气之意表达得十分尽当。

在整个婚姻古歌礼辞程序中,凡涉及规范程序的,彼此皆十分客气。偶尔会出现一些“摩擦”,比如约定的聘礼缺斤少两,虽然会伤害彼此的情感,但仍然会通过对歌的形式予以协调解决,所缺的礼品要么及时补足,要么不再计较。

在对歌中将一桩婚事做得完美无缺,充分体现了男女双方无限的谦虚礼让和彼此之间的尊重。

在整个婚姻礼辞中最完美之时当数女方过门完婚之日,而最客气和谦虚的礼辞也是在将女子送往男方,交接嫁妆和货柜钥匙。且听:我们从前住在直勒好地方,又有钱来又有粮,买得起银锁闪银光;如今住在四川高山寒,银钱不多地不宽,买把铁锁锈斑斑。我们从前住在直勒大田坝,米粮有吃钱有花,买得起金锁顶呱呱;如今住在四川寒山下,地方少来无钱花,买把铁锁锈渣渣。我们那边男主人和女主人,手长衣袖短,作揖不方圆,度着贫穷饥饿日,制不起绸缎衣,办不起百褶裙。做条裙子短又小,缝件衣裳颜色浅,……这里既是在婚姻中讲历史,是对苗族迁徙之前故土的怀念和对现在生活状况的描述,也是女方谦逊客气的表达。

婚姻的本质在于共同相爱、精彩的生活并延续自己的生命,因此往往寄托着双方父母及亲友的希冀和祝福。在企盼幸福和彼此祝福中,典型的理辞也是在《交钥匙》的后半部分:(我们把钥匙)交给你们男主人和女主人,待到春来暖阳阳,太阳缓缓上山坳,你们拿出钥匙开小锁,取出麻衣晒日光;时至六月热烘烘,太阳遥遥上山岗,你们拿出钥匙开小锁,取出麻服晒太阳。等到黄昏天色晚,太阳翻过山外面,你们收起麻衣箱底放,收起麻服柜中藏。又是一年春日来,下坝有个喜期到,上寨有个吉日临,你们拿钥匙开小锁,取出麻衣扮我女,拿出麻服扮你媳。待她出门在外面,下坝人们看见了,夸我有位好女子;上寨人们看见了,说你有个好儿媳。字里行间,彼此交代,企盼与嘱咐,溢于言表。

对新婚夫妇来说,长者希望他们早生贵子,更希望他们有天长地久、坚如磐石的婚姻。苗族婚姻礼辞里面常常采取对比的修辞、象征的手法将嘱托和祝福予以寄托,其中,最具有象征意义的莫过于交吉祥竹(Jaob Ncongt)。

女方送亲队伍的负责人爷宗(Yuef Zonb)在途中合适的地方,会将一根枝繁叶茂且第一节是双杈(视为并蒂雌雄)的竹子连根拔起,若该竹根系保留完整,甚至还伴有嫩笋,则视为大吉大利。同時,再取一支同时发三叉的桐树枝(寓“同心同德”),用绳系于竹上,作为“吉祥竹”(Ncongt),由女方爷宗执拿,带到男方。

嫁妆和钥匙及女儿交给男方之前,先要将这根吉祥竹交给对方。女方(Yuef Zonb):“我们来到山坳上,扯根甜竹手中,我们路山埂下,拔水竹手中拿;苦竹欢欢喜喜沿路走,水竹高高兴兴顺路行;苦竹来到您家里,水竹进入您家门;你们拿去栽在土里能生根,插在田头会发芽;开会能成对,结果也成群;开花在枝头,结果从根生;让两家男女亲家来往有吃有喝,让一对年轻人来来往往在后头;情似长江水,爱如铁板桥;千年永不断,万年不动摇”。字里行间没有赤裸的表白,老一辈对一对年轻人的衷心祝福寄托在一根生命力极强的竹子上!

一个国家“不学礼,无以立”。一个没有礼仪的民族群体,何以立之?!

珙县苗族古歌已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在研究其博大精深和深刻内涵时,还要注重其饱涵的礼仪礼节。古歌礼辞里所蕴涵的许多优秀品质也是现代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这与我们倡导和践行的现代文明礼仪不冲突。这些即将消失的古歌礼辞,是苗族古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永远不会成为年轻人追求自由婚姻的约束,反而是多元婚姻文化中弥足珍贵的精华。这些镶嵌在婚姻古歌礼辞里的文明礼俗,既能奠定家庭持久和睦的基础,也能促进社会的长久和谐。

猜你喜欢

苗族礼仪婚姻
觉乃藏入赘婚姻中的两性关系
补妆
对婚姻的忠诚
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的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银饰”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
苗族关于诗歌的一些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