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开设现状研究

2018-12-27张娟

科技资讯 2018年17期
关键词:学时理论课院校

张娟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五所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的开设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理论课程、必修理论课程的设置差别较大。作为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的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也顺势而为,加大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准体育教师”的健康素养,为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

关键词:地方院校 体育教育专业 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b)-0229-03

体育教育专业最主要的培养目标是为地方中小学培养体育师资。为了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12年教育部等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课程名称由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将体育与运动安全、营养、保健等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融合,必然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拥有更多、更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的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也顺势而为,加大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准体育教师”的健康素养,为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巢湖学院、安康学院、宁德师范学院、鲁东大学和湖北文理学院五所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相关的文献20余篇,以及国家有关青少年体质方面的文件、政策等。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各院校体育理论课开设的学时、学分等进行统计处理,而后进行比对,了解各地方院校体育专业理论课开设的具体情况。

1.2.3 逻辑推理法

将统计得出的数据进行逻辑分析,找出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开设中存在的问题。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理论课开设情况

主干课程是为了达成人才培养目标,获取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而开出的主要课程。对各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统计见表1。

由表1可知,《运动生理学》是五所地方院校均开设的科目,其次是《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和《学校体育学》有四所学校开设了该课程。鲁东大学将《体育科研方法》设为主干课程,而《体育科研方法》不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之列。这跟鲁东大学强调“以研促教、研教结合”作为其专业发展内涵密切相关;宁德师范学院则,将运动生物化学列为主干课程,这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不谋而合。

在课时的设置方面,各学校的差别就比较大。如运动生理学,有46学时,有64学时,还有72学时。翻看《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可知运动生理学不仅有大量的理论知识要讲授,更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这些都需要有足够的学时做保证。

2.2 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必修课开设情况

必修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是本专业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统计五所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必修课,得出表2。

表2显示五所学校的必修理论课基本来自《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里面的课程,《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史》等课程很多学校虽然没设定为主干课程,但以必修課程的形式得以呈现,对学生体育教育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是参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发现,《健康教育学》课程各个学校都未出现在必修课程之列,作为以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为己任的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却未能跟上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步伐。

《体育科研方法》是地方院校都非常重视的一门课程。除鲁东大学将其列为主干课程外,其他四所学校都设置为必修课程。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是现实问题,地方院校优秀毕业生大多选择继续深造。因此地方院校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选修课开设情况

选修课是相对必修课而言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各个地方院校选修理论课开设差别较大。巢湖学院开设了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体育社交礼仪、体育教学论四门选修课,要求从中选取两门;安康学院则开设了体育史、学前体育、体育管理学、运动营养学、体育游戏、团体操创编、健康教育学、社区体育指导、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体育养生十门课程,要求从中选修六门;宁德师范学院则按照三个培养方向,分别给出五门课程,要求学生在一个方向内容选择三门;鲁东大学则给出了十三门课程,要求学生从中任选二门学习;湖北文理学院也列出了十二门课程,要求选出六门课程学习。

将各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选修理论课设置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的选修理论课进行比对发现:各个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选修课的门类比较繁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的《体育绘图》《运动训练学》《运动营养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选修课程只在个别学校出现。

其次比较发现各个学校开设体育专业理论选修课的数量不一。开设选修课最多的是鲁东大学,有十三门之多,但学生只能选择两门,如何选择就成为一个难题了;开设选修课最少的是巢湖学院,仅有四门专业理论课以供学生选择,这四门专业理论课有两门课程是教师教育方向的,两门是社会体育指导方向的。要求学生在四门课程中选择两门,若以就业为导向,选修基本等同于必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理论课程的开设差别较大,均未开齐《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里面的全部课程,《体育社会学》在调查的五所学校中都未设定为主干课程,《运动生物化学》也仅有一所学校列为主干课程;在主干课程学时方面,各个学校间也存在差别,在唯一一门五所学校都设置为主干课程的《运动生理学》的学时设定上,有的学校为46学时,有的学校为64学时,还有的学校为72学时。

(2)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必修理论课程的设置有较大区别,五所地方院校开设的必修理论课均来自《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里面的课程,是对主干理论课程开设不足的一个补充。但是《健康教育学》课程却未在必修课程之列。《体育科研方法》是最为统一的一门课程,鲁东大学将其列为主干课程,其他四所学校均以必修课程形式呈现。另外地方院校比较重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巢湖学院和鲁东大学均开设了体育教学技能训练的必修课程。

(3)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选修理论课程的设置呈现百花齐放。跟《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列出的课程相差甚远,只有《体育绘图》《运动训练学》等课程在个别学校零星出现。在开设的选修课数量上有的学校给出了十三门专业理论课以供学生选择,有的仅有四门课程。在选修要求上,有十三选二,也有四选二。一方面范围太宽,学生无从选取;另一方面范围太窄,選修等同于必修,失去了选修的意义。

3.2 建议

3.2.1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增设《健康教育学》作为必修课程

2016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成为未来十几年国家发展战略。健康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健康教育,一方面是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另一方面则是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为中小学体育师资、体育康复保健、社会体育指导和运动训练四个方向。四个方向都跟健康教育密切相关,因而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有必要增设《健康教育学》课程,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方面知识的学习,为“健康中国”建设服务。

3.2.2 按照专业培养方向,分门别类设置选修理论课

各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时可以学习宁德师范学院选修理论课的开设。其设定了运动训练、体育保健康复和社会体育指导三个专业培养方向,在每个方向设置了五门理论课,要求学生必须在同一方向上选取三门。一方面可以规避学生在选课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某一方向领域的系统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 黄汉升.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J].体育科学,2016(8):3-33.

[2] 费加明,刘志民,王米娜.审思与重建: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课堂教学[J].宜春学院学报,2017(3):106-110.

[3] 段小洪,饶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理论课与技术课学习态度的比较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6): 148-152.

猜你喜欢

学时理论课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学习不是“刷学时”
试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学时问题
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换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