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缪勒氏管激素与性激素水平在卵巢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2018-12-27黄丽娟徐晓凤毛世琴徐秋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24期
关键词:期组早衰绝经期

黄丽娟, 徐晓凤, 龙 聪, 毛世琴, 丁 丽, 徐秋波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 1. 检验科; 2. 妇产科, 江苏 靖江, 214500)

抗缪勒氏管激素(AMH)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之一,由Profess Alfred Jost于1947年首先发现。AMH由两个相同的70 kb亚基,通过二硫键连接组成的二聚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40×103。AMH主要由卵巢颗粒细胞产生,从青春期开始,血清AMH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绝经前一直维持在可检测的水平,是女性卵巢功能的重要标志物之一。此外,不同于其他性激素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反馈机制调控,AMH不受月经周期的影响[1]。本研究检测了育龄期组、超育龄期组、围绝经期组、卵巢功能早衰患者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组女性血清中AM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旨在比较不同性激素评价卵巢储备功能的优势。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8—12月在本院健康体检及妇科门诊治疗、住院治疗的成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以下不同标准分为5组: ① 25~33岁,月经规律正常(月经周期28~32 d), 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女性30例,设为育龄期组; ② 34~42岁,月经基本规律正常(月经周期26~35 d), 进行健康体检的超育龄女性30例,设为超育龄期组; ③ 43~51岁,月经不规律(月经周期25~50 d), 围绝经期健康体检女性30例,设为围绝经期组; ④ 22~33岁,卵巢功能早衰患者20例,设为卵巢功能早衰患者组; ⑤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例,设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组。

1.2 研究方法

1.2.1 血样采集方法: 研究对象均于月经周期第2~3天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采集肘静脉血标本2管(7号和8号分离胶管),各4 mL, 颠倒混匀3次,自然垂直放置10~30 min, 3 500转/min速度离心5 min, 血清待检。

1.2.2 仪器与检测方法: 应用Iflash30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中AMH, 并应用UNICEL DXI800全自动发光仪检测FSH、E2及LH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比较5组的AMH与常规性激素水平发现, AMH、E2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 FSH、LH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 AMH与FSH呈负相关。① AMH指标水平: 育龄期组与另4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组AMH显著升高; 卵巢功能早衰患者组与围绝经期组的AMH结果均显著降低,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FSH指标水平: 育龄期组与另4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组FSH显著降低; 卵巢功能早衰患者组与围绝经期组FSH均显著升高,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E2指标水平: 育龄期组与围绝经期组、卵巢功能早衰患者组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育龄期组与超育龄期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 LH指标水平: 育龄期组与超育龄期组、围绝经期组、卵巢功能早衰患者组分别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但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卵巢功能早衰患者组与围绝经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AMH、E2、FSH及LH水平比较

AMH: 抗缪勒氏管激素; FSH: 卵泡刺激素; E2: 雌二醇; LH: 黄体生成素。与育龄期组比较, *P<0.01。

3 讨 论

AMH除抑制苗勒氏管分化以外,还参与调节卵泡的发育,能抑制卵巢始基卵泡的起始募集和FSH诱导的卵泡生长,在优势卵泡选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绝经、卵巢功能早衰反映了女性卵巢原始卵泡的耗竭以及生殖能力的明显衰竭,育龄期女性血清AMH水平评估卵巢储备功能比FSH、E2及LH更敏感、更特异,因为AMH起旁分泌作用,并不参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反馈机制[2]。AMH是评价卵巢储备功能状况最有效的一个指标,其水平的降低是卵巢储备功能衰退的标志。AMH检测值越高,卵子存量越多,适合受孕的黄金期就越长; AMH检测值越低,则卵巢的功能越弱,女性在33岁以后AMH水平会开始逐渐下降,当血清AMH检测值低于0.65 ng/mL时,提示卵子存量明显降低,导致难以怀孕。当 AMH检测值大于6.80 ng/mL时,提示有可能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故血清AMH水平可作为判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指标。常规内分泌激素中以 FSH、E2及 LH 等的应用最为广泛,是评价卵巢储备功能的常用指标,但这些指标间的依赖性较强,影响因素较多,会随着女性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临床应用受较大限制[3], 而AMH因与卵巢的卵泡数量有着更高相关性,且不受女性月经周期的影响,因此较其他常规性激素的优势更为显著[4]。

本研究显示,在育龄期及超育龄期女性中,AMH水平随年龄升高而下降,而FSH、E2及LH表达水平随年龄的变化相对不明显。与其他常规性激素相比, AMH水平在育龄期及超育龄期的变化幅度更显著,说明AMH与女性卵巢功能有密切联系,在评判卵巢储备功能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用于对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5]。FSH是传统的评价卵巢储备功能的标志物,而其明显改变需在卵巢功能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部分早期及过渡期卵巢早衰患者的血清FSH水平并未达到诊断标准,但已出现月经稀发或闭经。在卵巢功能衰退早期, FSH与LH水平升高,进一步刺激更多的原始卵泡进入生长卵泡阶段,暂时掩盖了卵巢功能下降时E2降低的状态。因此,常规性激素FSH、E2及LH血清水平缺乏预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敏感性。本研究中,育龄期女性血清AMH水平与FSH水平呈负相关,进入围绝经期后,AMH水平降幅减缓,而FSH、E2及LH水平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改变。AMH水平随卵巢功能减退逐年下降,至围绝经期前卵泡池近乎耗竭殆尽,降低至较低水平。进入围绝经期后,卵巢储备功能进一步下降,已无法依靠升高的FSH刺激更多的原始卵泡进入生长卵泡阶段并合成释放E2, 因此表现出FSH及LH水平升高,E2下降,且变化幅度较育龄期更大。AMH与E2均由卵泡颗粒细胞分泌,随着年龄增长,生长卵泡数量逐渐减少, AMH与E2二者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性。

综上所述,健康女性AMH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以育龄期女性降幅显著,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显著高于其他性激素,在评价卵巢功能早期变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进入围绝经期后,FSH、E2及LH评价卵巢功能变化的敏感性则优于AMH。AMH、FSH、E2及LH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卵巢功能的监测水平,有利于优生优育,也有利于卵巢功能早衰患者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早诊断与早治疗。

猜你喜欢

期组早衰绝经期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患者PBMC 中Fas/FasL 表达及免疫机制研究*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低水平HBsAg患者纤维化分期特征及其与血小板的相关性分析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癌胚抗原、糖蛋白抗原联合检测对不同分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蔬菜防止早衰的五要点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绝经期与非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