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FPA的课堂有效互动策略探析

2018-12-27张林静

信息记录材料 2018年1期
关键词:性格人格师生

张林静

(喀什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新疆 喀什 844006)

基于FPA的课堂有效互动策略探析

张林静

(喀什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新疆 喀什 844006)

课堂教学是借助教材媒介,与教师的教授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借助各种中介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效互动的目标核心是通过有效互动或有效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研究认为学生的性格特点对课堂师生互动影响非常大。文章从FPA视角,以学生性格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巧用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提高课堂互动效果,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有效互动;FPA

1 人格与性格

普通心理学认为人格指我们通常所说的个性,但在实际运用中人格的含义比个性广,它以性格为核心,包括人的先天素质,以及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的人的气质、能力、兴趣、习惯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1.1 FPA概述

上世纪90年代,乐嘉听了一场关于美国性格分析专家佛罗伦斯的读书心得后,初识性格分析。佛罗伦斯将人的性格分为活泼型、完美型、力量型、平和型四类。乐嘉用“红、蓝、黄、绿”代替“活泼、完美、力量、和平”的分类,其实在国外用颜色做符号的性格分析门派也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只是从此以后国内就出现了“性格色彩”(Four-colors Personality Analysis)。

1.2 FPA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认为性格指的是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相对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属人格心理学范畴。国内外一些研究学者认为,人格由大量要素与特性构成,如能力、气质、性格、认知、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

(1)心理学的人格分类

希波克拉底是最先尝试对人格进行分类的先驱之一,古希腊人通过观察受伤和呕吐时流出的液体,区分出血液、淋巴液、黄色胆汁和黑色胆汁将人格类型分为多血质、淋巴质、胆汁质、和忧郁质,并对其做出如下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2)FPA性格分类

乐嘉对性格也做了详细的分类,它将红、绿、黄、蓝四色按照关系构成了 8个组合,每个人的性格里都会有一或两种主色。笔者根据乐嘉所著《色眼识人》将性格做出简易分类表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表1和表2,我们可将希波克拉底的人格分类与乐嘉性格色彩分类进行比较归类:多血质人格对应红色性格,淋巴质人格对应绿色性格,胆汁质人格对应黄色性格,抑郁质人格对应蓝色性格。性格色彩对各个性格的表现、锻炼性格的方法与对个性的塑造策略等有详细完整的理论及实践体系,对我们研究人的性格及其行为原因有更实用的直观指导作用。

2 FPA在课堂互动中的作用

2.1 课堂互动的定义及意义

“课堂互动”是指调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围绕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良性的交互作用。课堂互动是师生、生生间的群体活动。群体动力学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的“动力整体”,成员之间是相互影响的。“集体动力”是来源于集体内部的“能源”,因各成员之间智力、知识、思维和认知的不同,成员之间可以互补。

2.2 FPA在课堂互动中的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之处,也都蕴藏着潜力。学生性格特点能对师生互动和教学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科学把握学生心理规律,才能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发挥每个学生的性格优势,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

2.3 课堂互动的类型

皮亚杰将互动主体分为三部分:教师、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这三个部分两两结合构成了教师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以及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5种互动关系。本文主要研究学生个体与个体间的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个体与教师个体间的互动(师生互动)。

3 FPA对有效课堂互动的启示

3.1 有效互动的内涵

姚利民认为有效教学是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教学。崔允廓则将学生进步或发展与否来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简单来说,课堂有效互动是指能在课堂上产生积极影响的互动。我们可以从参与度和发展度两方面来量化其有效性。参与度指互动过程中的状态。发展度指学生获得发展的程度,是互动的结果。课堂互动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参与度才能达到有效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此过程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获得对自身有用的观念和方法,使自己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

3.2 FPA对课堂有效生生互动的启示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其他任何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与同伴的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于实现的基本关系。”

(1)科学构建学习小组

群体的本质是导致“动力整体”成员间的互赖。因为集体是拥有教育力的,动力整体中成员的变化会引起其他成员的变化。据此我们可将学生按性格特点进行分组,如红色性格的学生活泼、灵敏,可跟蓝色同学一组,因为蓝色性格的同学不善交流,易封闭自我,红色同学热情、豪爽的性情能感染不自信、易悲观的蓝色同学。反过来,蓝色同学的沉稳、细腻,学习有条理可为做事易三分钟热度,思考没有深度的红色同学起到模范作用。又如黄色性格的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能高效地达到学习目标,有强烈的进取心,就能跟绿色性格的同学一组,引导做事磨蹭、反应迟缓,没有活力且心态懒散的绿色同学。而绿色学生极佳的耐性恰恰是黄色性格同学所欠缺的。

根据性格特点进行分组,能使不同性格的学生成为一个小集体,这时教师再组织一些能引起他们内部运作的小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集体内部影响力(教育力),使身在集体中的每个学生都能激发自己的潜能,使其能展开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2)科学制定学习目标

“集体的教育力”是集体成员在面向共同目标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红色同学兴趣广泛,想法多样,但会因好奇心重而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蓝色性格学生严谨,追求完美,会严格执行已定的目标和任务。绿色的同学自身缺乏计划性,更需教师用目标引导,推动绿色同学跟进课程。黄色同学本就注重以目标为导向,目标的设立会让黄色同学确定前进的方向。约翰逊兄弟认为如果在班级合作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目标结构,那么这个班级的群体动力就比较强。科学的制定学习目标会在班级里产生一种凝聚力,从而增强班级群体动力。

教师如果能够将学科学习目标与互动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明确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学生能提前预习,而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在互动中培养合作意识,会很好的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3.3 FPA对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启示

教师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吴康宁等在《教育社会学》(1998)中将师生互动行为分为师生个体间互动、教师同学生小组间互动和教师与全班同学的互动三种,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师生个体间的互动。

(1)学习性格色彩,了解学生,热爱学生。

了解学生是促进师生实现良好互动的前提。FPA对人类个体性格的分析是通过观察外在言语和行为表现来探究其内在的动机、情感或意志的方法来实现的。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的性格首先要学习FPA,学会借助课堂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来判断学生的性格色彩,发现并发扬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其克服缺点。

①引导红色性格学生,活跃课堂氛围,在课堂互动中不吝色批评,也肯定优点。助其养成认真学习,缜密思考的好习惯。

②疏导蓝色性格学生,消除其焦虑与苛求完美的缺点,调动其积极性,营造积极、合作、融洽的课堂氛围,由此给他们提供尝试展示自己的机会。

③黄色性格学生生来就是领导者,办事效率高,应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发挥其领导能力,养成多为他人考虑,谦虚谨慎的品性。

④绿色性格学生比较随和顺从,易相处,且很有耐心。但缺乏上进心和内在动力,要调动其积极性,增强信心与动力,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其制定目标与计划。

(2)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设计是否有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刺激并发展学生最近发展区,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如教师可针对红色性格学生提出需发散思维的问题。对蓝色性格学生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对黄色学生可以提一些需要的团体配合的问题。绿色性格的同学需要有人推着他向前走,因此教师要针对绿色性格的学生提出具有指导性的问题,抛出问题后,循序渐进的引导他们找到答案。

(3)完善评价机制

教师的评价要精巧适宜,如红色和黄色性格的同学本就积极且爱出风头,教师可以恩威并施,既要表扬也要适当批评。而蓝色和绿色性格的同学主动性不高,学习自信心也低,教师就要多表扬多鼓励,引导帮助其改正错误。同时教师还要放下“裁判”的架子,在课堂中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1]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2010,10:74.

[2]陈少国.基于有效教学的课堂互动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3,15:18.

[3]徐春浪,周局.FPA性格色彩学对优化班级课堂教学的启示[J].时代教育,2015,11:275.

[4]张娅琴.FPA性格色彩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140.

[5]冷晓萍,顾华.群体动力学视域下的课堂协作学习模式探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146.

[6]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7]周文杰.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与课堂师生互动重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8]乐嘉.色眼识人:性格色彩入门[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11.

[9][法]佛朗索瓦.勒洛尔,克里斯托夫.安德烈.无处不在的人格[M].欧瑜,译.北京: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11.

Analysis of effective classroom interactive strategies based on FPA

Zhang LinJing.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Kashgar University,kashgar 844006,China.

Classroom teaching,which use teaching material as medium,is the interactive process between teachingmaterials, teachers' activities and students' learning activities. It is the process of variou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ituation through the cognition, emotion, attitude andvalues . The target core of effective interaction is to promote students' development through effective interaction or effectiveteaching. 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finds that student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PA, use students' personality as starting point, discusses how to use students’ different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and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 interaction; FPA

G63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18)01-0161-03

张林静(1991-),女,汉族,河南周口人,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性格人格师生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猫的性格爪知道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麻辣师生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性格描绘词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