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文月荐

2018-12-27

中国信用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私益农村信用黑名单

遏制公权与保护私益:社会信用立法论略

作者:罗培新

社会信用立法宜将社会信用确立为信息主体履行法定或约定义务的状况,根据信息来源不同,区分为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场信用信息。遏制公权、保护私益与权利救济制度的有效性,决定了信息技术运用的广度与深度,也决定了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的边界。

美媒称西方误读中国社会信用体系

来源:参考消息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诈骗和技术推动的经济犯罪也在增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出的许多措施,都旨在遏制官员腐败,解决官员渎职问题,提高法院判决的执行效率以及惩罚律师、医生和教师等专业人员的不道德行为,就连地方政府也可能会登上这个全国范围的黑名单。许多中国公民都认为,建立一个加强信任的体系是必要的。

“黑名单”与“信用分”可能存在五个“雷区”

作者:赵晓峰

从法理上讲,设置“黑名单”必须有法律、行政法规(全国性“黑名单”)和地方性法规(地方性“黑名单”)的依据;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只能规定设置行业领域的“灰名单”,在行政自由裁量权范围内规定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比如在法定区间内从重处罚、增加监管频次、减少扶持力度等;而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不得设置“黑名单”和“灰名单”。

《信用评级法律制度研究》

作者:封红梅

本书选取“信用评级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制度两个方面对信用评级法律制度进行研究。理论方面从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角度论证信用评级及其监管制度存在的正当性,回应金融危机后公众对信用评级业的质疑;制度方面通过梳理美欧信用评级法律制度的演变轨迹,总结出可资借鉴的经验,进而反思我国信用评级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其背后的观念、体制和制度根源,最后从总的原则、立法展望、具体制度和发展趋势几个方面提出构建我国信用评级法律制度的综合设想。

《中国农村信用制度建设研究》

作者:王怀勇

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赋予了信用广泛而深刻的含义,而乡土社会中隐含了更多文化意蕴的农村信用问题在农村社会转型进程中又被嵌入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属性,亦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经济使命。基于此,在中央致力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背景下,研究农村信用制度建设,旨在为建立我国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与实证支持。

猜你喜欢

私益农村信用黑名单
生态环境损害中的私益辨识与责任界分*
防晒黑名单?第2款就翻车了!
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私益诉讼的协调
中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强化权益保护宣传教育 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山西省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生活垃圾分类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坚守城乡 服务三农——宁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展纪实
受惩黑名单
受惩黑名单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制方向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