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UF-1000i尿液沉渣分析仪在尿液管型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2018-12-26纪凤卿陈君颖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管型分析仪显微镜

纪凤卿 滕 菁 陈君颖

厦门市中医院检验科,福建厦门 361009

管型(casts)为尿液沉渣中较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成分之一,其出现提示可能有肾实质性损害。尽管尿液全自动化检测极大提高了检验科的工作效率,但是鉴于自动化仪器本身的一些局限性,尿液成分鉴别存在交叉干扰及管型的形态复杂,致使管型经常难以区分辨认[1]。有诸多因素影响仪器对管型检测的准确性,易造成假阴性、假阳性。本研究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4月2130份尿液标本采用干化学AX4030分析仪,UF-1000i尿液沉渣分析仪进行分析,以显微镜检法判定管型检测真阳性、真阴性标准,从而统计UF-1000i尿液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存在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并且分析检测管型存在假阳性,假阴性的干扰因素,提出初步处理措施。

表2 UF-1000i检测出的假阳性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标本来源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4月门诊、住院尿液标本2130例,其中男1058例,女1072例,年龄1~91岁,平均48岁。

1.2 仪器、试剂

京都干化学分析仪AX4030,配套试剂及伯乐质控品;日本sysmex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配套试剂及质控品,Olympus公司CX-21双目显微镜。标本采用湘仪牌SC2542离心机低速离心。

1.3 检测方法

按照科室相关SOP完成室内质控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收集的门诊、住院尿液均为中段尿,混匀后取10mL倒入一次性尿管。先用于AX4030、UF-1000i检测,然后用CX-21显微镜镜检。离心镜检流程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将此10mL新鲜混匀的尿,以1500r/min转速,离心5min,倒去上清液,剩余0.2mL混匀后,进行管型镜检。

1.4 结果判读标准

女性管型正常参考范围为0~2.4µL、男性管型正常参考范围为0~2.25µL,男女病理管型正常参考范围为均是0~0.5µL;显微镜镜检阳性标准:正常值参考范围为:0~1/HP;超过以上范围均视为阳性,干化学法尿液蛋白质阳性标准:Pro为(+)、(+)、(2+)、(3+)。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结果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显微镜法与UF-1000i分析仪两种方法检测尿液管型的结果

运用显微镜法与UF-1000i分析仪法对2130份尿液标本进行分析,收集有关管型数据。其中UF-1000i法和显微镜法的阳性率是11.60%、4.51%,两者比较 χ2=72.29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尿液管型结果[n(%)]

2.2 UF-1000i检测出的假阳性、假阴性结果

以人工显微镜法判定管型检测真阳性、真阴性标准。UF-1000i检出假阳性151例,假阳性率为7.09%;UF-1000i检出假阴性6例,假阴性率为0.28%。

2.3 UF-1000i法分析2130份尿液管型假阳性结果

所有尿液标本经UF-1000i检测尿液管型,出现151例假阳性结果见表2。各种干扰物(黏液丝、各种结晶及细菌成团、白细胞及上皮细胞成团)所占比例分别为60.93%、23.84%、15.23%。

3 讨论

UF-1000i尿液分析仪的原理是采用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核酸荧光染色技术,根据荧光流式细胞、电阻抗检测细胞大小及电导率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别,从而进行精准、定量的尿液有形成分分析[3-5]。UF-1000i尿液分析仪检测管型时,存在以下干扰因素:(1)含有纤维、黏液丝等类似管型物质的尿液标本,仪器识别误判;(2)尿液中少数脱落的上皮细胞与管型具有相类似的形态和染色性[6],出现误判;(3)标本中存在部分真菌也容易被荧光染色之后识别误判[6];(4)尿液中部分有形成分相互积聚形成与管型类似物也会被误判,如聚集成团状、串状的白细胞团,脓细胞团也会误判成管型[7-8]。

本研究发现UF-1000i尿液分析仪检测管型时,会受到黏液丝,各种结晶、细菌成团,白细胞、上皮细胞成团等因素的干扰,并未发现有真菌干扰引起的假阳性。本研究以镜检法检测为阳性判定为真阳性标准,发现UF-1000i分析仪法与人工镜检法检测管型的阳性率性有差异。这与国内诸多学者研究结论一致[9-11]。此差异除了大部分与仪器本身局限性而存在干扰因素有关外,还与检验师细胞形态学水平差异及主观判别,离心吸样误差等导致管型计数结果有一定差异有关。 此外还发现在这些假阳性标本中相当一部分为住院标本,不管是管型检测值还是本研究病理管型检测值均略高于所设定参考值,经镜检法发现均为阴性。此部分假阳性结果是受尿液检验前质量控制影响所致。该住院尿液标本送达检验科的时间到完成检测时间大于2h而导致尿液黏液丝出现,各种结晶析出,细菌滋生,进而成团结块,形成类管型导致检测假阳性。对于不是住院的尿液管型检测也存在类似假阳性情况,我们认为也可能是由于本地区人群生理遗传特征所致。中国是辽远广阔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各地域人群具有自己独特的生理遗传特征,自然各地区人群生理医学客观指标参考值势必存在一定差异。为此重新寻找适合本地区人群尿液管型参考值数据资料是十分必要。为此我们建议实验室可通过适当调整管型正常参考范围从而减少这部分假阳性率,减少人工镜检率[12]。有关管型重新设置参考值,均应严格按照ISO15189或者CAP认可的标准化流程验证后,方可重新建立修改本实验室的尿液沉渣报告单的管型参考值范围。综上所述,UF-1000i分析仪检测管型假阳性率高,要想使假阳性率降低,应及时进行手工显微镜法,甚至考虑重新调整管型数据参考值,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管型分类。

同时本研究还发现一部分干化学法尿液蛋白阴性,但是UF-1000i检测管型阳性,人工镜检也确实检出各种管型。究其原因[13]主要是干化学法测定尿蛋白存在干扰因素较多,浸液时间过长和过短都会出现假阴性。出现假阴性的原因[13]:(1) 干化学试带法测定的蛋白只针对白蛋白为主,对球蛋白、T-H 糖蛋白及 B-J 蛋白均不敏感。(2) 试纸法尿蛋白的原理为 pH 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当 pH值≤3或者其他一些药物如大剂量青霉素、庆大霉素、含碘造影剂可致假阴性。(3)试带法需要足够的反应和标本量,若浸泡时间过短或过长,导致试带上试剂被洗脱,标本量不足、反应不完全均可造成假阴性。针对以上假阴性原因若UF-1000i检测发现管型及病理管型,应用人工显微镜检法加以确认。若人工显微镜检法确认有管型,可根据管型形成条件可认为干化学试纸法尿蛋白阴性结果为假阴性。此外本研究也发现0.28%标本,UF-1000i分析仪检测管型阴性,但是干化学AX4030检测尿液蛋白阳达2+以上,尿液PH为酸性,经人工显微镜镜检存在管型。这部分假阴性归因于管型短小或溶解,或者标本的电导率低出现漏诊[3]及管型内颗粒无法被荧光染料染色造成仪器漏检[14]。

对于UF-1000i分析仪检测尿液管型假阳性,假阴性情况,以及UF-1000i分析仪对管型只能定量分析,无法区分管型类型,要区分则只能依靠人工显微镜法。我们建议建立一套完整的管型镜检规则以弥补UF-1000i分析仪检测管型存在局限性。本室目前采用镜检规则[15]:(1)AX4030尿液蛋白质阴性,UF-1000i分析仪管型或者病理管型阳性即镜检,对于此种情况本研究团队也试图重新建立相应参考值,提高镜检效率。(2)AX4030尿液蛋白质阳性2+以上,尿液PH为酸性,UF-1000i分析仪管型或者病理管型阳性即镜检。(3)AX4030尿液蛋白质阳性2+以上,尿液PH为酸性,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管型或者病理管型阴性,依据临床诊断及检验师自己职业判断标本适当加以人工显微镜镜检管型存在与否。(4)AX4030、UF-1000i分析仪两者检测均为阴性,直接报告阴性。可见UF-1000i分析仪联合AX4030干化学分析仪只要增加合适的镜检规则,对管型检测即可起到优化检出作用[16]。此外我们提倡应严格把控尿液送检时间,应控制在2h以内,以减少室温时间过长导致尿液结晶析出,细菌、黏液丝产生,导致管型检测假阳性的出现。并且在人工镜检同时充分应用UF-1000i分析仪管型散点图优势对管型类型加以区别分类。

综上所述,UF-1000i尿液分析仪测定尿液管型有一定先进性,但由于仪器局限性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假阴性,且无法对管型可靠高效分类。人工显微镜镜检法仍是尿液管型检测的“金标准”,但鉴于人工镜检法需进行离心处理,费时、精确度差,结果容易受检验技师细胞形态学水平影响,无法满足大批量样本检测需求。故目前大医院检验科急需尿液仪器开发商研制出更先进的尿液有形成分仪器,或者进一步优化升级现有仪器,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管型检测数据,减少检验技师人工镜检率,提高检验科检测效率。

猜你喜欢

管型分析仪显微镜
《用显微镜看大象》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布置型式对动力管道异常大位移影响计算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装配式管型、箱型通道与现浇箱涵造价对比分析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显微镜
关于一种尿液中有形成分保存方法的讨论
便捷式家庭安全环境监测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