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聚类和关联规则的中医治疗月经先期用药规律探讨

2018-12-25黄俊杰曹立幸陈浩

医学信息 2018年23期
关键词:关联规则中医治疗聚类分析

黄俊杰 曹立幸 陈浩

摘 要:目的 应用聚类和关联规则对中药复方治疗月经先期的用药规律进行探究。方法 收集并筛选收录于CNKI数据库的治疗月经先期的方剂,建立中药复方治疗月经先期文献数据库,使用Excel 2016,SPSS 22.0以及SPSS Modeler软件进行频数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 共收集中医治疗月经先期的文献569篇,筛选后得到321首中药复方和255味中药;治疗月经先期的核心药物有白芍、生地黄、当归、牡丹皮、白术、熟地、黄芪等。对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形成8个聚类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19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 中药复方治疗月经先期的用药规律以补中益气,养阴清热,凉血止血,疏肝解郁,补血调经为主;白芍、当归、生地黄、牡丹皮可作為治疗月经先期的基础药物。

关键词:月经先期;中医治疗;关联规则;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23.001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23-0001-05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u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compound in the treatment of preceeded menorrhea by clustering and assosciation rules. Methods The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 menstruation were collected and screened in CNKI database, and the database of TCM compound for the treatment of preceeded menorrhea was established. Frequency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and association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Excel 2016,SPSS22.0 and SPSS Modeler software. Results A total of 569 article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menstrual disease were collected. After screening, 321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255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were obtained. The core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menstruation were white peony root, Radix Rehmanniae, Angelica sinensis, Cortex Moutan,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Rehmannia glutinosa and Radix Astragali. The core drugs were clustered and analyzed to form 8 cluster combinations. A total of 19 drug pairs and drug group association rules were obtained through association rule analysis. Conclusi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treatment of menstruat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medication to Buzhong Yiqi, nourishing yin and clearing heat, cooling blood to stop bleeding, Shugan Jieyu, blood and menstruation; white peony, angelica, rehmannia, peony bark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menstrual early drug.

Key words: Preceeded menorrhe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Association rules;Clustering analysis

月经周期提前7日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等[1]。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气虚和血热。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血热则热扰冲任,伤及胞宫,血海不宁,均可使月经先期而至。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气虚、血热应补虚或补中气,或清热凉血,或养阴清热。近年来,许多医者运用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验,深化中医对月经先期的认识,使得中医治疗月经先期更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本文通过对近20余年中医复方治疗月经先期的文献的整理和归纳,运用数据挖掘相关技术,探究其用药规律,从而为中医临床治疗月经先期的处方用药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来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医药卫生科技类,1998年5月10日~2018年5月10日关于中药复方治疗月经先期的相关文献。

1.2中药复方检索 采用CNKI 高级检索功能,主题词为“月经先期”或含副主题词分别为“月经提前”“经早”或者关键词为“月经先期”或含“经早”“月经提前”,匹配“模糊”,时间限定为1998年5月10日~2018年5月10日。

1.3中药复方筛选 纳入标准:①中医诊断为月经先期,且具有明确的症候分型,治疗方药的文献;②治疗方法为中药口服或联合其他疗法进行治疗;③在某基础方进行随证加减只保留基础方;④疗效判断为有效。排除标准:①文獻综述;②记载药味不全;③采用分期疗法治疗录入;④药物使用方法为非口服方式。

1.4中药的规范 参照《中药大辞典》以及《中国药典》对数据进行规范,如收集的321首方剂中,杭芍出现13次,白芍出现171次,芍药出现33次,统称为白芍;延胡索出现6、元胡出现2次,统称为延胡索。

1.5统计学方法 通过Excel 2016建立中药复方治疗月经先期的文献数据库,并进行频数、频率分析,采用SPSS 22.0及SPSS Modeler14.1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使用频率=频数/中药复方总数。

2结果

2.1中药频数、频率分析 通过检索与筛选,最终得到321首中药复方,共涉及中药255味,药物出现频数总计3496次。通过Excel对复方进行录入建立单味中药数据库,其中记为“1”表示含有该味中药,无记为“0”,见表1;对使用频数>20次,使用频率>6%的中药进行频数统计,见表2;经统计,使用频数第1位的是白芍,共使用217次,频率为67.60%;第2位是生地黄,使用频数157次,使用频率为48.91%;第3位是当归,使用频数为153次,其使用频率为47.66%;牡丹皮位居第4位,其使用频数为135次,使用频率为42.06%;第5位是甘草,其使用频数是134次,使用频率为41.74%,以上5味中药使用频数均超过100次,使用频率>40%。其中,使用频数排列在前10位的中药分别是白芍、生地黄、当归、牡丹皮、甘草、茯苓、地骨皮、白术、柴胡、熟地,高频中药频数分布见图1。

2.2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对上述42味核心药物进行系统聚类,采用组间链接,度量标准中的区间选择Pearson相关性,聚类选择为变量,统计量中的方案范围,一般设为3~10类。结合中药主治功效,经分析后认为将42味中药聚为8类比较合适。聚一类:陈皮、升麻、黄芪、党参、白术、酸枣仁、甘草;聚二类为女贞子、墨旱莲、玄参、麦冬、地骨皮、生地黄、阿胶;聚三类为黄柏、青蒿、白芍、知母;聚四类:茜草、海螵蛸、牡蛎、仙鹤草、地榆;聚五类:蒲黄、赤芍、黄

芩;聚六类:柴胡、栀子、牡丹皮、茯苓;聚七类:当归、川芎、益母草、香附、丹参;聚八类:续断、菟丝子、杜仲、山药、山茱萸、熟地黄、枸杞,药物聚类分布见图2。

2.3月经先期中药复方关联规则 使用SPSS Modeler 14.1 数据挖掘软件进行建模,对上述的42味核心药物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参数支持度≥10%,置信度≥90%。共得3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10条,药组10对。共得出4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9条,药组9对。白芍->地骨皮,牡丹皮支持度最高,其支持度为17.76%;白芍->黄柏,地骨皮置信度最高,其置信度为100.00%;白芍->地骨皮,牡丹皮的规则支持最高,其规则支持为16.20%;柴胡->白术,牡丹皮的提升度最高,其提升度为3.21;白芍->地骨皮,牡丹皮的部署能力最高,其部署能力为1.56;白芍->地骨皮,牡丹皮关联次数最多,关联次数为57,见表3。

3讨论

3.1月经先期的病机及治疗 月经先期的主要病机是血热、气虚,治则在于清热益气调经。主要分阳盛血热证、肝郁血热证、阴虚血热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2]。治疗月经先期还要顺应和掌握规律:①顺应月经周期中阴阳转化和气血盈亏的变化规律,经期血室正开,宜和血调气,或引血归经,过寒过热、大辛大散之剂宜慎用,以免滞血或动血;经后血海空虚,宜予调补,即经后勿滥攻;经前血海充盈,宜予疏导,即经前勿滥补。②顺应不同年龄阶段论治的规律,古代医家强调青春期重治肾,生育期中年重治肝,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③掌握虚实补泻规律,月经先期可分虚实两类论治,治疗虚证月经先期多以补肾扶脾养血为主,治疗实证月经先期多以疏肝清理气清热凉血为主。虚实夹杂者,又当攻补兼施。

3.2聚类分析 聚一类主要为补中益气的中药,主要针对脾气虚型月经先期。聚二类和聚八类中多为补益肝肾、滋阴的中药,主要用于肾气虚证的治疗。聚三类多为清虚热的中药。聚四类和聚五类功效分别以止血、清热凉血为主。聚六类中栀子泻火除烦,柴胡疏肝解郁,牡丹皮清热凉血,主要针对肝郁化火型月经先期。聚七类多为补血调经的中药,调补冲任,恢复经期的正常。上述中药包含了补中益气汤[3]、清经散[4]、两地汤[5,6]、柴胡疏肝散[7]等,在现代临床治疗中都体现了良好治疗效果。由此可见,治疗月经先期的组方以补中益气,养阴清热,凉血止血,疏肝解郁,补血调经为主。除此之外,聚类分析还显示应注重调经药的使用。

3.3关联规则分析 对中药复方治疗月经先期的核心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分析结果可见,支持度较高的药物组合有白芍->地骨皮,牡丹皮;牡丹皮->栀子,柴胡;当归->柴胡,茯苓;生地黄->玄参,白芍;生地黄->玄参,地骨皮;白芍->玄参,地骨皮;白芍->玄参,地骨皮,生地黄;地骨皮->玄参,生地黄,白芍。这些药对与药组主要是补血药、清热药、滋阴药、活血药的不同组合。如补气->清热凉血(白芍->地骨皮,牡丹皮),补血->疏肝健脾(当归->柴胡,茯苓),补虚->养阴清热(白芍->玄参,地骨皮)。上述结果体现了中医治疗月经先期的补中益气、养阴清热、凉血止血、疏肝解郁等治则治法。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经,功效主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为本研究治疗月经先期的方剂中使用最多的药物。在本研究的321首方剂中,涉及255味中药,当归、生地黄、牡丹皮是常用的配伍药物,当归补血调经、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凉血。进一步说明滋阴清热、养血调经为月经先期的核心治法,此四味药可作为治疗月经先期的基础药物,随证加减应用。

此外,部分复方配伍解表药(荆芥、防风、白芷等)发散风寒,邪去则正安;温里药(吴茱萸、砂仁等)温中散寒,温补脾胃之阳,补脾胃以生气血。部分用药频次虽低,但不容忽视,在月经先期的治疗中体现了辨证论治的原则。

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方法的使用对深入挖掘有关病症的处方用药规律有很高的价值[8-11]。本次研究方法为月经先期的治疗和新药的研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

[2]薛艳,李卫红.中医药治疗月经先期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8):79-80.

[3]赵春景,莫绍伶,杨凌.健脾益气法在月经先期中的应用[J].光明中醫,2016,31(17):2466-2468.

[4]陶慧娟,清经散治疗血热型月经先期32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48-49.

[5]赵玲娟,冯其金.两地汤加减治疗阴虚型月经先期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1591-1592.

[6]孙蓉.两地汤加减治疗阴虚血热型月经先期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37(5):39.

[7]穆巍.疏肝解郁调经养血治疗90例月经先期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4):656-657.

[8]倪新强,韩新民,尹东奇,等.基于数据挖掘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医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6):1185-1191.

[9]张浩洋,庞立健,刘创,等.基于数据挖掘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用药规律探索[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 19(5):733-739.

[10]杨勤军,李泽庚,胡健,等.基于数据挖掘的新安医家治疗咳嗽用药规律及特色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6):828-831.

[11]田同良,李玲,位梦霞.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中风病方剂用药、配伍规律及病机[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5):543-547.

收稿日期:2018-9-17;修回日期:2018-10-15

编辑/肖婷婷

猜你喜欢

关联规则中医治疗聚类分析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