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8-12-25刘姝玉刘新峰

计算机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产学研职业院校校企

刘姝玉,刘新峰

(1.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山东 聊城 252000;2.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工程系,山东 济南250100)

1 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一般分为3种:学校培养模式、企业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校培养模式是以学校为办学主体,具有育人的全面性、理论性和系统性,但是重理论、轻实践,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到企业后需要重新培养实践技能。企业培养模式是以企业为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在干中学、学中干,但是缺乏系统性,培养的人才只具备单一技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设计能力欠缺,缺乏职业的上升空间。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正是为了避免以上两种模式的缺点、吸取其优点而出现的联合培训模式,有利于调动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学生与企业的互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前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4种模式。

模式1:实训基地模式。建立基地,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实习场所。该模式与实验室培训有一定的区别,其能让学生更好地深入企业一线,有利于学生个人技能的提高。该模式属于浅层次合作模式,所有的指导工作由企业完成,教师一般处于从属地位,仅仅是进行学生的组织工作,没有深入企业的生产与教学指导中。

模式2:顶岗实习,2+1培养模式,即学生最后一年到企业工作,进行所谓的顶岗实习。该模式把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从时间段上完全隔离,出于种种原因,教师很难到企业进行实习指导。企业出于经济成本考虑,重聘用、轻培养,使得学生成了流水线上的工人,与到企业工作没有本质的区别。

模式3:校中厂,厂中校。虽然形式上在一起,但学校是学校,企业是企业,两者在技术交流、业务配合上没有交集,在职业技术教育上没有沟通。

模式4:订单式培养。企业提出需求,学校按照企业的需求招收学生,企业安排人员到学校教学。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将企业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但是企业人员到学校教学,其实是脱离了生产一线环境,已经变成另一种意义上的教师--双师型教师。

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种种问题,以上4种模式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互动。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企业在时间点上是分割开的,没有交流,没有共同解决某一个问题,没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有一定的广度,但是距离产教深度融合还有一定的距离。

除此之外,还有“零距离对接式”“捆绑式”“产学研一体式”“双循环式”“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多形式推进式”等模式,其合作思路向产教融合模式迈进了一大步,但是如何落地,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校企合作,一般按照合作的模式可以分为3种:浅层次、中层次和深层次。以上几种模式大多处于浅层次或者中层次,深度不够,特别是欠缺技术开发方面的合作[1]。实现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为企业进行科研攻关、提供技术服务、进行成果转化,实现教学、研发的深层次合作模式,几乎没有,而这不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不利于深层次的教学改革,也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社会定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指出 “推进产学研深度结合……学校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这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

2 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在职业院校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产学研融合模式,需要研究知名大学的模式。本科院校,尤其是知名大学,具备一流的设备,甚至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教师在研发能力上处在世界的前沿,至少是代表某一地区的最高水平,很容易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例如,山东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拥有碳纤维研发的核心技术,已经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进行该技术的成果转化;山东大学电子学院教师打造建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已经在电力系统形成优势地位,目前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也在信息化开发方面占有优先地位。它们在企业长期耕耘,已经积累大量的人脉,具有大量的合作经验,拥有自己的核心研发方向,建立较深的信任机制。

职业院校由于历史原因,与本科院校差距较大。职业院校自身实力不强,学院设备不足,硬件条件弱,不能满足企业开发的需要。教师动手能力校差,科技服务能力低,不具备校企合作的基础[2];而且企业对职业院校存在一个定位问题,通过对齐鲁软件园等软件公司、物联网公司的调研发现,公司领导层、研发人员普遍认为职业院校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团队不能胜任开发工作,只能进行后期的项目维护或者流水线上的技能性工作;在需要技术开发或者进行技术咨询时,其优先选择的是本科院校学生。这些都给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点是它与产业的密切结合。高等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加强产学研结合。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前提与基础,是职业教育绕不过去的必经之路。找准产学研结合的切入点,建立企业参与合作的信心,是职业教育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与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合模式。

1)选择合适的小企业,避开本科院校的竞争。

大型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有着非常强的实力,与本科院校也建立了非常深入的技术研发协作,他们给职业院校提供的都是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如顶岗实习、实训基地等,提供的产学研结合机会非常少,企业不愿意也无兴趣与职业院校展开产学研方面的合作。在选择企业合作方面,我们转向了小微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工商登记在册企业已超过1 000 万家,其中有99%属于小微企业;另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9 月,中国已有个体工商户超3 600 万户。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小微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GDP 总量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50%;另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小微企业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中国劳动力人数近8 亿,就业人数已达7.8 亿[3]。

小微企业大部分属于初创公司,相比大型企业的成熟完善,小微企业在管理体系、人才配置和技术积累、资本方面有着较大差距,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小微企业群体正在茁壮成长,它们对人才有着更深的渴望。它们在信息化方面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建立基本的管理规范,这需要有小微企业专属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支持,不是大企业复杂正规的管理,而这正是职业教育的强项--系列规范的信息化技术支持,如信息化管理系统、绩效考核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不需要高深的算法、高门槛的核心技术和复杂的流程。职业学院教师只要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并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完全具备给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项目开发的能力。《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更是指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2)选择合适的业务领域。

高门槛的核心技术已经超出了职业教育的能力范围,职业教育应该有自己良好的定位,如针对软件专业,既有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底层开发的高层次研究,又有基于成熟的.net平台、Java平台进行开发的通用软件、信息化系统;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既有芯片级别的研制,又有基于平板电脑的应用级开发。因此,职业教育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门槛低的系统进行研发,而且这些研发也适合学生参与,使学生能够参与企业的项目,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获得企业的认可,为后期进入社会、缩短磨合期和成为企业的中坚打下好的基础。

3)引进企业人员,起到技术研发的领头羊作用。

目前职业院校中教师以教学型、管理型居多,技能型次之,技术研发型最少,而技术研发型的教师多少却又决定了校企合作中产教融合的深度。通过引进企业人员,发挥企业人员丰富的研发能力、带队能力以及在企业的人脉,能够顺利展开与企业的深度交流、合作以及后续项目的开发。

4)大力培养职业院校教师,改进评价体系,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针对企业的技术开发。

引进企业人员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需要大力激励青年教师参与项目的开发,最终形成一个产学研团队,而不是依赖某一个人,如此才能获取企业对学校的信任,进而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形成产学研合作的良好局面。

3 产学研深度融合在职业院校的实践

可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包括3种情况:技术咨询、辅助开发和自主创业。这几种情况既可以单独进行,又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依次进行。

3.1 技术咨询

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的咨询,可以了解公司的现状,掌握公司的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从而为公司提供合适的人才。典型案例:济南锦威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咨询。该公司是系统集成商,主要经营机房监控产品,需我校提供网页开发方面的技术支持工作,实现监控信息在网页上的实时展示;学校软件教研室掌握javaScript技术的教师,通过Ajax技术为公司解决了实时展示的问题。该公司又陆续通过网络教研室解决了网络设备状态实时监控的问题;教师则通过解决技术问题,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做了大量的试验与尝试,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解决问题,了解了企业的真实需求,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还带着学生到该公司实习、工作。目前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学生已经成为该公司骨干人员,负责厂控项目的开发、实施。该公司只要需要人员,都会主动到我校招聘。

3.2 辅助开发

典型案例:山东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HiLink运营管理服务平台系统开发。2009年,山东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希望与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发HiLink运营管理服务平台系统。 HiLink运营管理服务平台系统是全面完善的基于移动增值业务的系统。目标用户为出境旅游的国内外游客,面向涉外旅游行业进行业务拓展,主要解决外国游客在旅游期间的语言翻译、便利通信、咨询获取、紧急救援等需求。学校负责虚拟运营商管理系统的开发。该项目应用复杂,同时涉及路由器知识、网络知识、通信知识,又分为BS开发、CS开发,涉及开发人员多。鉴于此,在项目开发中采用SVN配置,进行协作开发。

该项目涉及6位教师和4位学生,他们通过3个月的努力,顺利完成开发任务,得到企业的认可。该项目的成功开发对我校教师队伍起到了极大的锻炼作用。在该项目的开发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并得到很好的锻炼,为今后独立承接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培养,锻炼了他们的能力,目前项目组的学生已经在企业里担任项目经理的角色。

3.3 自主创业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通过开展自主创业,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我们在校内成立研发工作室,组建教师研发队伍,建立兴趣小组,招收对研发有着浓厚兴趣的大一、大二学生。对内进行学校项目建设,着眼于团队建设与学生培养,打造优秀研发团队;对外承接企业项目开发,追踪企业开发方向,跟踪最先进的技术与开发思路,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工作室成立后,首先与东莞市金威龙电子有限公司联系,该公司正在进行配电柜电源监控模块的开发,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开发人员,通过洽谈,校企双方建立合作关系,由工作室为公司开发配电柜电源监控模块。项目组进行了3块工作。

(1)进行产品的需求分析。采集220V电源的开关信号量,并利用MODBUS协议通过485接口将信息定时传送到上位机;支持主机进行波特率的设计、串口参数的设置。

(2)进行壳体的选择和硬件的选型设计。考虑模块功能简单,对成本比较敏感,没有必要采用ARM + Linux,工作室决定采用C51单片机+C语言进行开发,既满足需要,又节省成本。

(3)软件的开发以及产品的总体调试。经过约一个月的时间,产品开发完成。在测试阶段却发现一个问题:通过P1口读入的信号不正常,时而正确,时而错误。起初怀疑没有接上拉电阻,然而接入上拉电阻后问题仍然存在。通过示波器进行测试,发现存在一尖波干扰,企业则表示从未遇到过该问题,但是他们使用的是交流电源,而我们使用的是220V的直流电源。在项目陷入僵局时,我们想到P2口有原生上拉电阻,可以换到P2口测试一下,结果竟然成功,这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也说明了理论的指导意义。目前该产品已经投产,并成功运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徐州市中心支行等单位。通过该项目的研发,说明产学研结合的实质就是要到现场,要到一线,否则都是空谈。

技术研发是一个团队的研发,重点通过产学研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专业素养,工作室同时建立兴趣小组,分别设有.net小组、软件大赛小组、嵌入式小组和网络小组;组织这些小组参加软件大赛,同时让他们参与教师手中的项目,完成北京矿山监控项目、微信平台的一些技术性探索工作,学到很多专业技能知识,并通过做一些程序和项目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也理解了将来的工作项目需求,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 语

职业院校秉承着产业和专业优势,取得了长足发展,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然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①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多,实践经验少,企业再培养周期长;②学生到企业后很少从事与专业技术相关的岗位,大多在生产一线工作,不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③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开发体系快速淘汰,学校对企业的开发架构不能进行快速跟踪,无法与企业对接。产学研深度融合则是这些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职业院校3种产学研模式的实施使得学生掌握真正的开发技能,建立了自信,形成了团队精神,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使得教师对软件工程、开发工具、开发流程有了本质上的理解,对企业需求与技术的结合有了根本性的认识,使得深化教学改革不再是纸上谈兵。此外,通过实践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双向沟通,双方建立了相互信任机制,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对行业发展方向的把握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真正需要的人才。

[1]黄亚妮.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 教育发展研究, 2006(10): 74-79.

[2]赵向军. 高职教育集团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0(1): 50-53.

[3]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2014-2018年中国小微企业行业市场态势与前景评估报告[EB/OL]. [2018-04-19]. http://www.chinairr.org/.

[4]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 (2014-06-22)[2018-04-19].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5]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EB/OL]. (2012-12-04)[2018-04-19]. http://sdgb.shandong.gov.cn/art/2013/1/14/art_4563_1614.html.

猜你喜欢

产学研职业院校校企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针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