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探析

2018-12-24李玉先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小学生作文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小学生的语言综合水平。当前教育体制深化改革,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是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为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全面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目标,创设优良的写作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写作情境的创设应贴近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激发其生活体验,在小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碰撞,从而激发学生參与语文写作的积极性。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表述来创设写作情境,并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声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感知能力。也可以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写作兴趣,从而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写作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自然与社会,比如汽车尾气排放、环卫工人清扫垃圾、一名保安叔叔搀扶老奶奶过马路等,引导透过社会现象感知生活,进而开展深入思考,体会情感价值。教师在创设写作情境的过程中,可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声音,比如山谷中的溪流声、街道上的汽笛声等,引导学生利用声音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拓宽阅读范围,注重积累

就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关于写作有很多想法,但实际表达却空洞无力,无法畅谈心中所想,这就势必会对学生写作水平形成制约,并且对小学写作教学活动的整体效率造成严重影响。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一现状与学生知识积累不到位存在一定联系,学生阅读范围狭窄,或阅读量有限,知识储备不足,自然就会在写作中暴露出问题,无法准确运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注重在日常阅读中积累知识,丰富写作素材,真正做到厚积薄发,全面提高小学语文写作质量。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思维发展与认知能力有限,因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坚决不可忽视阅读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开展阅读活动,拓宽阅读范围,并注重从阅读中发掘写作素材,为后期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一个题材、一个景点片段等细节入手,以小见大,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积累,做到有的放矢,全面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阅读知识的积累以及写作素材的丰富,需要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将课外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记录下来,后期随时翻阅,汲取精华,从而增强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将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与感悟写下来,在收集生活素材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师适时指导,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为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水平出发,在学生写作过程中适时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式,熟悉语句表达策略,通过先扶后放,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写作情况适时进行点评,掌握好点评的“度”,在尊重学生自尊心、激发写作信心的同时,确保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写作方面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写作水平。也就是说,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写作状态,开展多元化评价,保持写作内容开放性,写作方式规范性,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科学评价,并实施有效激励,从而增强学生写作信心,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写作教学中关于人物的描写,学生刚刚接触时无从下手,教师可适时加以引导,结合语文教材出发,引导学生就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进行分析,学习作者是如何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并引导学生把握这些描写方式在人物情感塑造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促使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式方法,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知识积累,促使学生做到厚积薄发,对于学生写作情况,教师可适时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从而推进小学作文教学的高效开展。

李玉先,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育才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小学生作文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