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升建议

2018-12-24区惠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图文连续性考查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三套试题实用类文本形式由往年的连续性文本变为由多则材料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作为2017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新题型,契合了现实生活中实用性阅读需求,时代感强,考查方式由选考题转变为必考题,题量与分值也相作了相应调整(如下表所列)。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规定了四类实用类文本: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但2007-2016年课标卷,只考查了传记这种文体。2017年这种新题型让许多考生措手不及,主因是我们教材的课文和教学材料都是以连续性文本呈现,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认识不够。因此,我们首先应对其作具体认识。

从选文来看,考查的是时代感和实用性更强的新闻和报告,以事实为依凭的客观存在;从结构来看,各则材料间内在逻辑联系不紧密,不具有完整故事情节,需要读者自行构建系统逻辑;从表达来看,非连续性文本多数采用陈述性语句,很少采用修辞手法。因此,非连续性文本对知识系统尚未形成、逻辑思考能力较弱的学生带来一定阅读障碍。

但从考点来看,设题仍是“理解”和“分析综合”这两个考点。能力要求本质没变。高考是以这种新颖的文本群组合形式为载体,考查我们多角度多方面获得有效信息;逻辑整合多个信息源文本,理解其关联性信息;采用多个信息源对文本事实、价值作出判断的能力。但新颖的文本群組合形式,对考生筛选、提取、整合信息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对此,我们要在教学上着力强化两种意识、提升两种能力、掌握两个技巧,突破这道新题型。

一、强化两种意识:主题与联系

主题意识就是在分析非连续性文本各则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异中求同,把握整篇阅读文本的意图和思路。

联系意识就是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各则材料的分类归纳,围绕主题,理清关系,构建起文本的系统性逻辑。

非连续性文本中的多则材料,是从不同角度呈现事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但其逻辑关系不紧密,而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因此既要强化主题意识,坚持高屋建瓴地把握主题;同时又要研读局部,分辨各则材料间的逻辑关系。

如全国Ⅲ卷,由三则材料构成。材料一阐释博物馆在教育、科研及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三方面的作用;材料二通过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分析了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材料三介绍了博物馆的间接经济贡献,即它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种文本组织形式看似碎片化,实际上三组材料的选择并非随机,而是紧密围绕“博物馆的贡献”这一主题, 三者形成互补关系。

再如全国I卷,通过分别概括各则材料的中心,再分析材料与主题、材料与材料间的逻辑关系。如材料三的中心是“中国纪录片频道的制播运营模式”,又分述了“频道化运营模式”和“制播分离模式”,其中材料四对“制播分离模式”起到补充说明作用。

二、提升两种能力:筛选与整合

“筛选”是指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到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其实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问题。如全国Ⅲ卷第8题A项“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势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判断此项正误,就要正确理解“博物馆服务于大众的形式”,这需要对材料信息进行筛选、判别。材料开头“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和材料二明确讲到多样形式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可见今天的博物馆服务公众的形式除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外还有多种形式。因此A项不正确。

“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和设定的语境,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如全国Ⅲ卷第9题,“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本题考查整合文章定向信息和理解、概括定向内容的能力。我们根据题干能快速在材料一搜索到相关信息,但关键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信息分层--分类概括--整合要点。

三、掌握两个技巧:转换与转述

转换,这里指图文转换。非连续性文本出现统计图表、流程图等内容,顺应了读图时代的趋势。直观简明、信息量密集的图表能综合检测学生捕捉信息,分析理解信息的能力。我们要指导学生全面了解文本包含的主要栏目、项目、类别、数据等信息,实现图文转换。图文转换应包括“由图转文”和“以图解文”两方面。

此题以思维导图形式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正确答案为D。通过观察导图,搜索原文,相应内容在材料四:“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通过分析导图后半部分,可知“国家地理频道在节目制作完成后把节目传送给电视观众”。经对照,这与原文“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不一致:把节目传送给观众的是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即康卡斯特电信公司)而不是国家地理频道。

转述,指学生通过筛选得到有效信息后,能实现运用准确的文字将原文信息转换表述成问答题的答案,而不是简单的摘录原文。

以全国II卷第9题为例,“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此题相关内容集中在材料二的后两段,涉及420字。如何从庞大的文字信息中归纳答题要点?首先从这两段的表述思路来看,文本是从“居民”“政府”两个角度展开, 因此答案也应从这两方面来概括。接着把“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转换表述为“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把“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转换表述为“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总之,在分析2017年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时抓规律,在阅读教学、备考复习、日常训练中求落实,强化主题意识、联系意识;着力筛选能力、整合能力;掌握图文转换技巧、文字转述技巧。那么,适应新课标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考查,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有所成效就并非难事了。

区惠娟,广东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图文连续性考查
画与理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