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读诗词翻转课堂 构建儿童诗意思维

2018-12-24冯展妹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10期
关键词:杨柳依依预学辛弃疾

乐诗整合音乐与诗词的共同点,让诗词回归歌词可以演唱的本质,让孩子们学唱,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深刻地扎根学生心灵,陶冶性情,改变气质,开启智慧,提升素养;而乐读诗词的翻转课堂,讲求将学习诗词知识放在课前,将内化诗词知识放在课上,这是对教学结构的翻转,也是对儿童认知规律的尊重。乐读诗词的翻转课堂,将大大拓展儿童学习古诗的广度和深度。

怎样让乐诗教学在古诗翻转课堂实践中,帮助儿童构建诗意思维?

一、预学单,让乐读诗词更自然更充分

众所周知,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教学结构,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预学单是教师设计的,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翻转课堂课前预学单的设计,要力求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他们带着预习的自信与对未知的困惑,坐在教室时里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思考、讨论、交流,进行比较阅读,对学生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設计好预学单,能让学生根据个人需要,自定进度学习,取得自主学习实效。有了预学单,就能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起翻转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变革教学方式,培养创新人才。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我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预学单。第五条是学唱歌曲,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他们默认学唱诗词比背诵诗词容易,一遍、两遍、三遍……稻花旺盛,稻香扑鼻,小溪潺潺,蛙声阵阵,农民津津乐道地展望丰收的情境随着歌声朦胧浮现。第二天课堂上,孩子们合作交流后,唱得更入情更入境。课前学唱,加之课堂上的深入合作探究理解,不知不觉中他们对这首词熟记成诵了,作者辛弃疾热爱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收的思想感情也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搜集交流环节,学生们更是踊跃提前搜集记录,课堂上的汇报精彩纷呈:辛弃疾写出的词,有的豪迈奔放,有的清新淡雅,真不愧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辛弃疾是一位爱国词人,光复祖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我赶紧播放了配乐朗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那雄壮豪放的气势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风景如画,天籁如歌形成鲜明的对比。孩子们顿悟了:无论辛弃疾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还是金戈铁马、硝烟滚滚,都是激荡在词人心中的爱国情怀……

二、合作探究,让乐诗润泽自身修养

课堂中,我采取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品味意境的形式检查、巩固知识,这样,既检测了做预学单的效果,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再加上学唱诗词歌曲,学生能更深入地领悟诗意。

首先让学生在品读大意的基础上质疑问难,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再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简单的问题同学相互解答,对于有价值的疑难问题,相机进行梳理。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反馈。

《诗经·采薇》写了三千年前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教学这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和唱,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唱中入境,并质疑问难,讨论交流,展开想象,开拓思维。

学生提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中“杨柳依依”是什么意思呀?”“雨雪霏霏,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以这些问题为引导,我带领学生品析。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以“思”字为着眼点,通过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体会。

当读到征夫归来,课件播放“雨雪菲菲”声效图,风声,雪声,同学们感受到凄惨和悲凉,再读诗句入情入境多了。学生又开始质疑:一位凯旋的战士回归故里,怎能如此凄惨如此悲凉?还有的学生问:这样一位战士回乡,照理说应该有些掌声、鲜花、亲人的迎接……却只有雨雪霏霏?

为了找寻答案,学生们更认真地诵读、吟唱,在悱恻歌曲声中,学生们屡屡顿悟:他抚今追昔,仰天长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为何雨雪菲菲?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雨雪霏霏”不正是这位回乡征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吗?有谁知道他的心情呢?或许也只有这“雨雪霏霏”知道了!

学唱了《诗经·采薇》,我们再次读这首诗,你有新的感受和体验吗?“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得益于课堂探究,更得益于吟唱诗词学习方法,以后在学习诗词时运用这种方法,一定会事半功倍。

乐读诗词的翻转课堂,尊重学生的人文情怀,抒写学生诗意童年,同孩子一起在诗意人生中成长,涵养一身的诗意文化。

冯展妹,山东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路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杨柳依依预学辛弃疾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过 往
杨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目标导向的高中英语课前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