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石油学会历届『掌门人』

2018-12-21谈谈

石油知识 2018年6期
关键词:石油勘探理事长石油

■谈谈

侯祥麟

侯祥麟(1912-2008),中国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45年赴美就读卡乃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1950年回国,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兼燃料研究室研究员、石油管理总局炼油处主任工程师、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等职。

作为中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侯祥麟牵头解决了国产喷气燃料对镍铬合金火焰筒烧蚀的关键问题,国产航空煤油于1965年获国家新产品成果一等奖。侯祥麟领导研制出多种特殊润滑材料,满足了中国发展原子弹、导弹、卫星和新型喷气飞机的需要。侯祥麟还领导了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及有关的催化剂、添加剂等“五朵金花”炼油新技术的成功开发,使中国炼油技术在60年代前期很快接近了当时的世界水平。

1978年6月27日,侯祥麟和石油专家闵豫经过多次酝酿后,正式向中国科协提出成立中国石油学会的提议并获得批准。德高望重的侯祥麟先后被选为第一届、第二届理事长,他是石油学会成立40年来,唯一担任过两届理事长的领导。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石油学会在技术交流、科学普及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李天相

李天相(1928-2005),1928年生于北京。1951年7月,在天津北洋大学机械系学习期间曾赴甘肃玉门油矿钻探大队实习。此后,历任石油工业部供应制造局工程师、燃料化学工业部勘探开发组装备组组长、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等职。

作为我国石油工业战线上的著名专家,任职期间多次主持制定我国石油石化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放手引进国外石油工业技术,其中引进国外稠油开采技术使辽河、胜利、新疆、河南等油田稠油产量明显增长;强调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重视石油关键设备的研制和国产化,积极引进国外技术,促进了我国石油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1989年6月在大连召开的中国石油学会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国石油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

金钟超

金钟超,1930年12月1日生于浙江平湖。1947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1951年9月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玉门市委副书记、华北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石油工业部科技司司长、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等职。1995年4月担任中国石油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

金钟超在主持石油学会工作期间,团结广大石油科技工作者,尊重老同志,爱护新同志,善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积极开展多种学术活动,重视科普工作,特别是广泛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并十分注意开展台湾“老油人”的工作,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邱中建

邱中建,石油地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3年6月9日生于江苏南京。1950年考入重庆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专业,1953年毕业分配到燃料工业部西安地质局,从此开始了为新中国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事业而奋斗的生涯。

从1957年石油系统首批进入松辽平原开展地质调查综合研究开始,经过井位论证、蹲点射孔试油,到1959年国庆前夕松基三井喜获喷油,邱中建参与了大庆油田发现的全过程,并且是23名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获奖者之一。70年代与同事合作,首次提出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概念,对勘探进程产生重大影响,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80年代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地质师,首次运用国外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及流程,对珠江口盆地、辽东湾进行评价,相继发现流花、惠州、绥中、锦州等一批大型和中型油气田,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0年代领导并组织了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探明了塔中、牙哈等大型油气田,并发现了克拉2等大型气田,奠定了“西气东输”项目的资源基础,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组织修建了“死亡之海”沙漠公路,被评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的十大成果之一。

1999年6月,中国石油学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邱中建被选举为理事会理事长。

黄炎

黄炎,1941年10月生于山东龙口。1968年6月毕业于南京工业学校。历任华北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华北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所所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2001年7月,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五十位“亚洲之星”,黄炎是其中之一。黄炎担任总裁期间,即2000年4月,中国石油在香港和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上市石油公司,使中国石油在向国际一流石油公司迈进的过程中走出了关键的一步。美国商业周刊援引中国分析家的话说,“黄炎把一个庞大臃肿的国企变成了一个注重实效的石油公司,并同那些盈利颇丰的外国石油公司一争高下”。

2003年,中国石油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黄炎被选为理事会理事长。

贾承造

贾承造,中国著名石油地质与构造地质学家,1948年3月10日生于甘肃兰州。1975年毕业于新疆工学院地质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地质师兼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等职。

贾承造长期从事塔里木盆地的地质科研与石油勘探工作,奠定了塔里木盆地构造地质学与油气勘探理论的基础,总结和发展了前陆冲断带煤成烃超高压大气田形成的地质理论和叠合复合盆地石油地质理论,为克拉2大气田的发现和“西气东输”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石油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上,贾承造被选举为理事会理事长。

曾玉康

曾玉康, 1950年12月生于四川隆昌,毕业于湖北地质学院石油地质专业。1968年8月参加工作后,先后在大庆油田1201钻井队、湖北“五七”油田32169钻井队当工人。1987开始先后担任大庆油田录井公司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等职。

2011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石油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上,曾玉康被选举为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

赵政璋

赵政璋为现任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1956年11月出生,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曾先后担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新区勘探事业部副主任、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总经理、长庆石油勘探局局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等职。2016年3月,被选举为中国石油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

猜你喜欢

石油勘探理事长石油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指南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周武胜理事长走访中国发明协会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中国照明学会召开理事长办公会议
2015中国洗协理事长(扩大)办公会在广州召开